文/劉 超〔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反芻動物部〕
?
牛群體細胞控制標準化操作流程
文/劉 超
〔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反芻動物部〕
摘 要:乳房炎、乳房損傷、奶牛胎次和泌乳階段、季節因素及應激、環境的蒼蠅數量、體細胞測定方法和牛場管理等都是影響奶牛體細胞數的因素。針對目前奶牛場“重治不重防”的誤區,從DHI報告的應用、確定引起感染的病原、擠奶系統的檢修、擠奶設備的清洗、擠奶操作、環境衛生、微生態制劑的使用等幾個方面闡述如何治療奶牛乳房炎,降低牛奶中的體細胞數,提高奶產量和奶品質。
關鍵詞:牛群;體細胞;控制;標準化操作流程(SCSOP)
1.1 乳房炎或乳房感染
乳房炎或乳房感染是影響牛奶體細胞的主要因素。牛群的體細胞水平可以直接反應牛群中臨床性乳房炎或者隱性乳房炎的流行情況。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一般是臨床性乳房炎發病率的15~40 倍,且都會引起奶牛產量下降、乳品質下降及牛奶體細胞升高。表1為美國兩所大學對牛奶體細胞數和感染牛的比例進行研究的結果。
可以引起乳房感染的病原主要分為2 種:一種為接觸性病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等,此類病原感染會引起牛奶中體細胞數量急劇上升;另一種為環境性病原體,如棒狀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此類病原感染一般會引起牛奶中體細胞數量短期、小幅度上升。
1.2 乳頭或乳房損傷
乳房或乳頭損傷會增加感染發生炎癥的風險,因此也會暫時引起體細胞升高,但隨著損傷恢復、痊愈,炎癥反應消失,體細胞數會慢慢恢復正常水平。

表1 體細胞數和乳房炎感染比例的關系
1.3 感染乳區的比例
牛群中感染乳區的比例與大罐奶體細胞數呈正相關(表2),因此,若檢出大罐奶體細胞數高就應引起足夠重視,這說明目前牛群中乳區感染和乳房炎發生率較高。
1.4 奶牛胎次和泌乳階段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沒有發生感染的牛在泌乳后期,其牛奶中體細胞數也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且奶牛無論乳腺是否發生炎癥,在懷孕后期和產犢初期其奶中體細胞數也會升高,這是奶牛本身免疫系統對即將到來的產犢做出的反應。若此牛沒有發生感染,那么在產后幾周內,其體細胞數會下降。

表2 體細胞數和牛群乳區感染的比例關系
1.5 季節因素及應激
各種原因的應激反應,如產犢、炎熱等,都會引起牛奶中體細胞數的升高,但這種原因引起的升高并不會十分劇烈。且在發生應激時,若環境清潔、干燥、舒適度好,會對體細胞上升有一定緩解作用。夏季溫暖潮濕,奶牛乳房感染風險提高,患乳房炎幾率增大,體細胞數也會有相應升高。
1.6 環境中蒼蠅的數量
研究發現,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蒼蠅的牛場,其懷孕后備牛的乳房炎流行率比沒有滅蠅措施的奶牛場要低??刂粕n蠅在預防感染方面最大的效果是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環境性鏈球菌的感染數量,而這2種病原菌是導致成母牛牛奶體細胞數升高的主要病原菌。
還有研究證實,角蠅不但對后備牛的乳頭損傷負責,而且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乳房炎致病原在奶牛之間的傳播蟲媒,將疾病傳播給整個泌乳和干奶牛群。
因此,蒼蠅控制項目可作為乳房炎和牛奶體細胞控制計劃的一個重要補充,幫助牛場主降低大罐奶的體細胞數,并為自己的優質牛奶贏得奶價獎勵。
1.7 體細胞測定方法和牛場管理
目前常用的體細胞數檢測方法都有一些弊端,CMT法檢測的是相對數量,無法測出具體的體細胞數值,且不同人操作會有一定差異;顯微鏡直接計數法(DMSCC)操作復雜,人為差異大;DHI法檢測比較準確,可以降低人為影響,但檢測結果和取樣是否標準及樣品的保存等許多因素相關。
另外,牛場的管理因素,如奶廳和牛舍的環境衛生、是否定期消毒、擠奶廳設備維護和參數設定、擠奶程序和擠奶員操作等,都會影響奶牛的乳房健康和牛奶中體細胞的數量。
目前奶牛場大多處于“重治不重防”的誤區中,作為管理者,在關注如何治療乳房炎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如何通過改進飼養管理減少乳房炎和乳房損傷的發生,從而降低牛奶中體細胞數,提高奶產量和奶品質。
2.1 DHI報告的應用
根據每月的DHI報告找出體細胞數高的牛,跟蹤監測體細胞變化情況;當牛群體細胞數普遍升高時,說明牛群被病菌感染,奶牛的發病率提高,所以管理人員需要結合DHI報告,通過CMT監測及時挑出體細胞數升高的奶牛,對奶牛進行有效的治療并單獨飼養,防止傳播。
2.2 確定引起感染的病原
對體細胞數高的牛取奶樣檢測,確定引起感染的主要微生物;如果是環境性致病菌或條件性致病菌,應該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奶牛場需要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如果是支原體引起的體細胞數升高,建議奶牛場立即隔離病牛,并使用10%拜有利注射液治療支原體乳房炎及支原體感染,以防止病情擴散乃至無法控制,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2.3 擠奶系統的檢修
分析整個擠奶系統的性能,確定擠奶系統的真空度、脈動頻率、是否有漏氣、奶杯內襯和奶管是否需要更換等,定期對擠奶系統進行維護,防止因為漏氣、磨損、真空氣壓不穩等因素引起乳房損傷。
2.3.1 真空度
有研究表明,脈動頻率和真空穩定性與乳房炎感染直接相關,真空度不穩定、脈動頻率不合適都會引起乳頭孔外翻等損傷和乳房炎感染。擠奶真空壓力應維持在42~51千帕;脈動頻率一般應為55~65 次/min,脈動比為40∶60。
同時,真空不穩定還會引起擠奶時乳杯滑動,進而破壞擠奶系統真空環境,細小乳滴隨波動氣流返回乳房內,增加乳房感染幾率。擠奶員應關注擠奶時所遇到的滑杯現象,并及時處理和調整。
2.3.2 奶杯內襯
內襯的質量和老化程度會直接影響乳房健康和奶中體細胞數量。內襯的使用壽命與材質和使用頻率相關,一般使用2 500 頭次后就需要進行更換。管理者可以按照設備生產廠家指導,或利用下面的公式計算內襯更換周期:

通過減少內襯尺寸,避免過度擠奶,降低脈動器比率,降低擠奶真空等方式可以減輕乳頭內部受損程度。
當奶牛場采購擠奶設備時,建議與供應廠商簽訂預防性服務合同,要求廠商每年對其售出的產品進行2~3 次設備保養,防止設備運轉時間過長造成漏氣、真空泵磨損、抽氣量下降等問題。
2.4 擠奶系統的清洗
擠奶設備的清洗、消毒必須關注如下要素。
2.4.1 沖刷力
保證水量充足和足夠沖刷力。清洗所需水量和管道長短、擠奶杯組的多少有關,每個杯組需5~10 L水,實際需要量需經過測量確定。
2.4.2 水溫
預沖洗溫度38~43 ℃,洗滌溫度70~80 ℃,洗滌后出水口溫度保持48 ℃以上。
2.4.3 藥液濃度
藥液配置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保證有效成分濃度。
2.4.4 時間
清洗時間應在30 min以上。
2.4.5 清洗、消毒程序
(1)每班擠奶前,用常溫清水對擠奶設備沖洗10 min。
(2)預沖洗:擠奶完畢后,應馬上用 38~43 ℃清潔的溫水進行沖洗。不用循環,沖洗到水變清為止。
(3)堿洗:預沖洗后立刻進行,堿液pH值為11.5~12.5(堿洗液濃度,應考慮水的pH值和硬度),循環清洗7~10 min,開始溫度應在70~80 ℃,循環后水溫不能低于48 ℃。作用是去除設備及管道內奶垢和奶石中的有機物,如脂肪、蛋白質。
(4)酸洗∶ 酸液pH值2.5~3.5(酸洗液濃度,應考慮水的pH值和硬度)循環清洗7~10 min,溫度應在33~43 ℃。作用是去除設備及管道內奶垢和奶石中的礦物質,如鈣、鎂。
(5)最后溫水沖洗5 min。清洗完畢,管道內不應留有殘水。
(6)酸洗堿洗交替使用,若一天擠奶3 次,則堿洗2 遍,酸洗1 遍。
2.5 擠奶操作
2.5.1 清潔檢查
擠奶前先觀察或觸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紅、腫、熱、痛癥狀或創傷。
2.5.2 擠頭幾把奶
把頭幾把奶擠到觀察杯中(嚴禁擠到手上、奶廳地面等處,造成病原污染),查看牛奶是否有凝塊、絮狀物或水樣,牛奶正常的牛方可上機擠奶;異常的,及時治療,單獨擠奶,嚴禁混入正常牛奶中。
2.5.3 擠前藥浴
擠掉頭幾把奶后,對乳頭進行擠前藥浴,藥浴的順序為由遠及近。要選用專用的乳頭藥浴液,要求擠前藥浴液碘濃度達到5 000 mg /kg,藥浴液要浸沒整個乳頭,藥液作用時間應保持在30 s。需要注意的是:平時操作應只浸濕乳頭,盡量避免大面積弄濕乳房,乳房污水流到乳頭孔易引起感染;但若乳房特別臟時,可先用含消毒藥的溫水清洗干凈,擦干后再藥浴乳頭。
2.5.4 擦干乳頭
用一次性紙巾在藥浴后擦干乳頭及基部,要求每頭牛至少1 張。
2.5.5 上機擠奶
擦干乳頭后應在刺激乳頭開始60~90 s內及時套上擠奶杯組(套杯過程中盡量避免空氣進入杯組中),如果錯過刺激乳頭后的最佳套杯時間,待催產素釋放完畢后對奶牛進行空擠,對乳頭也是一個傷害。擠奶過程中觀察真空穩定情況,擠奶杯組奶流情況,適當調整擠奶杯組的位置,防止滑杯。不具備自動脫杯功能的擠奶機,擠奶即將結束時,先關閉真空,再摘杯。嚴禁下壓擠奶杯組,避免過度擠奶。
2.5.6 擠奶后藥浴
擠奶結束后,應迅速進行乳頭藥浴,要求藥浴液中碘含量達到10 000 mg/kg,停留時間為3~5 s,藥浴液要浸沒乳頭長度的2/3以上。
擠奶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對奶牛的健康和產奶都十分重要。應固定擠奶順序,要求先擠頭胎牛、新產牛,后擠經產牛,患病奶牛分開擠奶,避免頻繁更換擠奶員。擠奶結束后,保證奶牛站立30 min以上,以保證擠后藥浴可以充分保護乳頭。藥浴液每班擠奶前現用現配,并保證有效的藥液濃度。藥浴杯每班使用完畢應清洗干凈。
2.6 環境衛生及消滅蚊蠅
定期檢查環境衛生,保證牛體干凈,特別是乳頭、乳房、肢蹄的衛生和健康狀況,要保證牛舍、牛床、運動場的狀況和潮濕度,保持牛場周圍環境良好,并做好奶牛場蚊蠅的控制。蚊蠅的滋生不僅會騷擾奶牛,影響奶牛的舒適感,還會傳播病原,引起乳房感染和牛奶體細胞升高,嚴重影響奶牛的健康和生產,因此,生產中應注意定點堆放牛糞,定期噴灑殺蟲劑。除殺滅成蟲外,還應根據蚊蠅的生活史,提前做好工作,殺滅蟲卵及幼蟲。
2.7 微生態制劑的使用
隨著抗生素長期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性問題、藥物殘留問題以及對環境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對微生態制劑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微生態制劑作為一種無公害的添加劑,因其無毒副作用、無耐藥性、無殘留等優勢成為了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在懷孕后期和產犢初期等牛奶中體細胞升高的階段,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隱性乳房炎,降低牛奶中體細胞數,提高產奶量。
2.7.1 枯草芽孢桿菌
枯草芽孢桿菌菌體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枯草菌素、短桿菌肽等活性物質,對致病菌或內源性感染的條件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枯草芽孢桿菌作為非特異性免疫因子,通過細菌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刺激機體免疫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力,是良好的免疫刺激劑。具有生物奪氧,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腸道內環境,增強消化酶的活性。
2.7.2 酵母培養物
酵母培養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寡糖、小肽和很多未知營養因子,是瘤胃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營養促進劑。它對穩定瘤胃微生物區系和瘤胃pH值,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
2.8 微量元素的使用
2.8.1 蛋氨酸鋅
蛋氨酸鋅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能使受傷的乳頭管角蛋白迅速恢復和及時閉合,減少病原微生物從乳頭管進入乳腺組織,從而減少乳腺組織感染。
2.8.2 酵母硒
當發生乳房炎時,由于病原菌的吞噬作用將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將破壞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酵母硒可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有效地清除體內自由基,從而阻止細胞的損傷。它與維生素E的協同作用,不但能使清除體內自由基的效果增加,而且能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表3 各階段母牛對維生素ADE的需求 單位:IU
2.9 電解多維的使用
維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可水解為生育酚,除了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外,其水解產物還能夠促進性激素分泌,對新產母牛有促進雌激素分泌,提高繁殖機能的作用。
維生素A能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對于機體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缺乏時,細胞免疫功能會下降。維生素A缺乏還會引起催化黃體酮前體形成所需要的酶的活性降低,使腎上腺、生殖腺及胎盤中類固醇的產生減少,影響生殖功能。維生素A還能促進受損的乳頭蛋白修復。
維生素D可提高機體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到達飽和程度。很多免疫細胞可以探測到異源物質,但如果缺乏維生素D,則免疫細胞無法攻擊。
研究表明,母牛在整個干奶期和圍產期對維生素ADE都有很大需求,且新生母牛對維生素ADE的需求量更高,表3為各階段母牛對維生素ADE的需求。
作者簡介:
劉超(1984-),女,執業獸醫師,拜耳反芻動物團隊市場專員。
收稿日期:(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