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妮
?
電子發票帶來的變革及挑戰
葉妮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大數據時代的興起,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交易模式的多樣化,直接要求發票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就電子發票的介紹和國內外使用情況為介入點,從電子發票對稅務、企業規范管理、政府規范管理以及對納稅人個人的多角度影響來分析,結合電子發票實行的現階段面臨的挑戰,給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發票;變革;挑戰;建議
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作為較為先進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快速興起并蓬勃發展起來。電子商務的主要交易模式有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客戶)、C2C(客戶對客戶)等,其中發展最讓人矚目的莫過于B2C及C2C中的網絡零售市場。近幾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每年以人民幣2萬億元左右的增幅增長。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整體規模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網絡購物所占份額為23%,交易規模為2.8萬億,同比增長48.7%,中國已經成為交易額超過美國的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伴隨著網絡購買的興起,必然會引起我們對電子發票制度的思考。
電子發票是基于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建立全國的發票數據庫,同普通發票一樣,采用稅務局統一發放的形式給商家使用,利用云計算技術為納稅機關、納稅人及消費者提供發票信息服務。電商中一些比較正規的企業可以開具標準紙質發票,但是像淘寶這樣的大多是C2C的交易模式,就沒有條件開具紙質發票,這也是為什么C2C平臺的產品價格更低廉的原因之一。同時,這樣的弊端就直接造成了C2C交易的稅收流失。電子發票革新勢在必行。
2012年首先在北京、浙江、廣州、深圳等地開啟了第一批電子發票應用試點;2015年,中國人壽率先開出我國內地金融保險業首張電子發票;京東商城也作為中國第一個嘗試電子發票的電商企業,迄今已經開具了400多萬張電子發票。
相比于國內的小范圍試點,歐美等地早已對電子發票立法并全面推行發展。歐盟于2001年開始制定法規,利用ED系統或是Email將電子發票傳送到稅務機關進行核查;美國推出的SaaS軟件使得各種紙質發票更加簡便地轉變為電子發票;早在2004年,丹麥就已實行電子發票,每年為政府節約上億歐元;西班牙2003年采用了歐洲理事會指令,使得電子發票合法化;日本、印度、智利等國家也早已開始使用電子發票。
(一)稅收方面的革新
發票管理是稅收征管的重要環節,目前很多稅務機關對發票的監管還停留在手工監控及物理技術防偽層面。電子發票的實行,通過計算機技術及網絡監控能夠有效提高發票管理水平和成本,符合稅收業務的不斷發展的要求。通過電子發票,能夠有效地從源頭遏制企業制造或購買假發票、填制不規范或者申報數據造假等問題,及時避免違法違規情況,保證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電商中以淘寶為首的C2C交易模式近幾年風靡全國,在C2C創造大量交易量的同時,由于客戶對客戶的局限性,個體賣家的不正規性,很難要求個體賣家開具正規發票,這就使得每年稅務機關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稅收來源。但是通過實行電子發票,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另外,近期一直頗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問題,有專家指出個稅征收不應再按照個體征收,應當以家庭為單位,根據一個家庭的年收入和支出進行征收,這樣的一種征收改革同樣需要電子發票的支持,才能夠準確衡量出家庭支出,借以避免個稅的重復征收。
(二)企業規范管理方面的革新
電子發票要求企業開展會計電子檔案管理工作,針對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套連續的可行的電子管理系統。整個流程需要涵蓋電子發票接收、查詢、審核驗證、歸檔保存、發票調閱等,并同銀行流轉直聯形成完整的發票電子管理系統。
(三)政府管理方面的革新
電子發票的實行意味著稅務部門對整個發票管理制度的改革。電子發票是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實行電子發票能夠大大節約稅收管理成本并且增加政府管控手段,可以整體提升稅務部門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解決了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手續復雜的問題。
另一方面,電子發票作為交易的客觀載體,在電子商務交易的模式下,每一筆交易自動形成交易數據和記錄,通過信息的匯總,政府對我國的交易數據、支付數據、物流數據可以實時形成大數據平臺,有利于對宏觀經濟有一個更加精準的把握,為宏觀調控和經濟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基礎。同時,電子發票的實行大大節約了每年生產紙質發票而砍伐的樹木資源,對環保事業有著促進作用,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戰略。
(四)對納稅個人的革新
電子發票的實行在預防違法違規的造假行為的同時,也維護了納稅者的合法權益。推行電子發票有效避免了買賣發票的流行、避免了電商企業不開發票或者發票不規范的情況,同時電子發票也能夠避免紙質發票由于丟失無法備份的弊端。同時,通過電子發票建立起的大數據平臺,我們可以有效地對企業及個人消費者進行信用考評,更加方便地建立起一個健全的、健康的信用平臺。
(一)信息技術不夠健全、信息安全難以保障
施行電子發票推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建立健全系統化的信息技術鏈條。不僅要有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同時要有相關的財務制度、稅收制度的電子化用以支撐發票相關的經濟活動。同時,電子發票管理平臺也需要一個安全健全的信息環境,稅務局和納稅者個人頻繁的信息傳遞,一旦受到了入侵和破壞,大量的業務信息就會遭到泄露,嚴重影響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經濟利益。所以,在信息傳遞技術過關的同時,信息的監管和安全維護同樣十分重要。
(二)人民群眾的低信賴度
電子發票全面實行的另一個阻礙就是來源于公眾的不信任。雖然信息化在年輕一批人中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不乏有很大一批年齡較高,對新興事物接受較慢的公民,他們難以信任虛擬化透明化的事物,并且難以理解整個系統化的制度。另外,電子發票同樣帶來報銷難、全國標準難以統一的問題。
(三)C2C電商的阻礙
近幾年,以淘寶為首的C2C電商已經成為了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一種常見方式,并且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新潮的零售方式。這種C2C模式在稅收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賣家大多是個人,未在工商部門登記,相關機制和條件都不完善,難以開出正規的銷售發票,正是因為如此,C2C的方式比B2C方式少了很大一部分稅收的成本,所以淘寶上很多產品的賣價相對較低。一旦推進電子商務的發票電子化,C2C商家將無法“幸免”,對網購物美價廉的優勢將會是一個大的打擊,電子發票給商家帶來的成本將會轉移到進行網購的消費者頭上,這就使得廣大消費者對電子發票的實行猶豫不決。
(四)法律監管
面對電子發票在我國的實行情況,我國的相應監管部門還未建立系統健全的法律監管體制,在電子發票方面的立法相對還比較空白,這就使得在全面實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阻礙,也可能造成不法者惡意鉆法律漏洞,給商家或消費者帶來損害。
我國電子發票才剛剛起步,其推廣應用需要全國統一的部署和規劃。稅務部門應當首先推進一批或幾批試點,在個別城市或行業推進電子發票,借以發現其優劣勢,進而對其進行技術上的調整和監管的完善。通過試點的試行,需要對電子發票的格式標準體系進行規范,在全國城市進行統一協調、組織管理,并在稅務機關增設有關單位對國家政策和具體實行進行溝通和對接,建立一個統一的、健全的電子發票管理平臺。
在技術健全的基礎上,法律制度也需得到進一步完善。政府可參照國外電子發票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國特殊的經濟形勢和國情,頒布有關法律法規,加強電子發票平臺監管,為電子發票的推廣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法制環境。
參考文獻:
[1]曹磊.201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4.
[2]梁德義.淺議電子發票的優勢及推廣.中國稅務,2014.4.
[3]王孝軍.積極探索稅收審計的新路子[J].審計與理,2005,(5).
[4]李恒、吳維庫、朱倩:美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及博弈行為對我國的啟示[J].稅務研究,2014.2.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