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娟
?
美國衛生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任素娟
在美國衛生事業管理主要是培養各層次的衛生管理人才,其中,本科衛生事業管理主要是培養一般和中層衛生管理人才,這些人才主要服務于公立和私立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衛生事業管理主要是培養中級或高級的衛生事業專門管理人才,這些人才除了服務于公立和私立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外,還主要就職于健康服務組織、醫療保險公司、社會福利組織等組織或部門。在美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主要設置在公共衛生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不同學院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內容和課程設置側重點有所不同。公共衛生學院的衛生事業管理教育比較強調在醫學課程,尤其是公共衛生課程基礎上進行專業化教育,其基礎課程包括: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環境衛生、社會醫學、行為醫學等,專業核心課主要由領導科學、公共衛生管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政策、職業衛生等課程組成。工商管理學院的衛生事業管理比較強調在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化教育,其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分析、電子計算機應用、定量分析、會計學、組織行為學、戰略規則、信息管理等,專業核心課主要包括:流行病學、衛生保健制度、衛生服務政策、衛生管理原理,衛生經濟學、衛生資源規劃、衛生服務的公共關系等。
1.人才培養定位明確。從前面可以看出,美國本科衛生管理主要是培養衛生管理專門人才,比如本科教育主要是培養公立、私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一般和中層管理人才;碩士研究生主要是培養中級或高級的管理人才,強調培養的是管理人才。而我們的培養目標設定則五花八門,有的是既懂得醫療、又懂得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有的是應用型人才,而在課程設置上又基本雷同。
2.課程設置特點。不同學校注重自己雄厚的專業基礎,會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建立在本學校廣泛的、雄厚的專業基礎之上,比如公共衛生學院比較注重把衛生管理專業教育建立在醫學基礎知識,尤其是公共衛生課程,在此基礎上深化專業教育;而工商管理學院比較注重把衛生管理專業建立在比較雄厚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之上。這樣培養的人才就體現了差異性,能夠體現自己的特色。
3.注重實踐能力培養。不論是公共衛生學院還是工商管理學院,在衛生事業人才培養上都比較注重學生實踐管理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會占據一半以上時間,基本會達到二年。而且學員們在結束學業時,需要結合實踐經歷,針對某一實際問題,完成畢業課題。另外,在教學方法上,也注重情景模擬,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我們基本是三年的理論學習,短短的半年實習還缺乏相應的考核,因此基本處于走形式。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明確衛生事業管理人才是管理人才,不是技術人才;是衛生事業的管理人才,不是企業管理人才。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年3月)的文件精神和內容,明確衛生事業管理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重點要區別于企業管理人才,因此,在培養上應該突出衛生事業管理人才的特點。
2.課程體系設計進行整合。目前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模式是“醫學+管理+實習”,基本是先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然后學習管理學課程,最后半年是進行實習。這里存在的現實問題是,醫學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由教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教師來進行,而他們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所講授的課程與針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學生所講的課程基本相同,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只是縮短了學習的周期、缺少了實驗課;管理學課程方面主要是針對企業管理方面的相關理論進行的講授,缺少醫學、醫院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面的有針對性的案例。以上兩個方面的最終結果是,沒有突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特性和特色。因此,要有效整合課程體系,要根據培養的目標,整體設計課程體系,使醫學學科和管理學科課程以衛生事業管理為核心,進行科學、有效整合,在課程設計中要重點關注提高學生的管理技能、而不是獲取醫學專業知識,醫學課程中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從中發現存在可以通過有效管理解決的問題;實踐環節要結合衛生事業管理存在的現實問題,如醫療糾紛的預防、處理,各科室的協調、醫務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醫院與媒體的溝通等現實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提供學生的管理技能,尤其是衛生事業領域存在的相關問題的管理。
3.強化實踐教學。目前我們國家衛生事業管理的實踐教學還不完善,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形同虛設,比如時間基本是安排在晚上,有時因為上課教師緊張,就根本沒有安排具體的地點,由此導致很多課程多是安排學生完成作業。另外,教學管理部門對實踐課沒有實質性考核,導致教師、學生根本不重視。另外,專業實習實踐形同虛設,衛生事業管理學生的實習、實踐與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學生沒有區別,主要是到各臨床科室進行輪轉、輔助寫病歷等,另外缺乏對學生實習、實踐成績的考核評價。此外,基本沒有專門的負責實習的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實習管理缺乏,最終導致培養的學生實踐技能不足。因此需要完善以下方面:
(1)推進形成性考核方案建設。首先,完善學生的考核方式,由原來的一次性終結考核轉換成多種形式的形成性考核,考核中要加大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際管理能力的考核,因此需要增加專題匯報、案例分析、公關策劃等考核形式,而不是簡單的進行考試。其次,完善實習、實踐的考核,要將實習、實踐的成績賦予一定的權重,作為學生總成績的一部分,由此確保學生認真對待實習、實踐。再次,嚴格畢業論文的考核,論文的選題要突出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考核形式也可以考慮突破完成論文撰寫這一單一形式。
(2)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首先,完善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充分保證實踐課的時間、場所,教學管理部門加強對實踐教學的全程監控,包括過程監控和結果監控,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其次,強化實習實踐教學環節。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發展要求,編制實習教學培養方案和實習大綱。最后,畢業論文的選題一定要圍繞實際問題,可以進行角色模擬,由相關專家完成打分,從而決定畢業設計是否合格。
(3)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首先,要給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主要是到其他院校和用人單位學習、進修。其次,要發揮團隊互助互補作用。再次,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途徑,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按照要求培養相應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進教師提高實踐水平,從而更好地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課題名稱:
本成果系“盛世之都商務酒店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編號LYHX2012008)的研究成果;系橫向課題“崗位業績導向的薪酬設計研究”(編號LYHX2012009)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江楊,許蘋.中美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育對比[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9):893-894.
[2]胡月.衛生管理專業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重慶醫學,2011(3):719-721.
[3]瞿書銘,許能鋒.衛生管理本科生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構建與應用的探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1(12):52-55.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