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弊三角理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湖北經濟學院 李歌
?
對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頻發的思考
——基于舞弊三角理論
湖北經濟學院 李歌
摘 要:上市公司財務舞弊一直是財經學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眾多的舞弊案中,農業上市公司屬于發生頻率較高的領域之一,從最早的銀廣夏事件到其后的藍田股份、綠大地、萬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更是屢禁不止。本文對這些案件的主要造假手段進行了回顧,并基于舞弊三角理論來研究為何農業行業會成為財務舞弊案的高發領域,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 財務舞弊手段 舞弊三角理論 思考和建議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一直層出不窮,這是許多財經學者所重點研究的問題。在眾多被曝光的財務舞弊案件中,農業上市公司一直是高發區域。據統計數據顯示,從“中國第一藍籌股”銀廣夏神話的幻滅開始至今,其中共有近22%的農業上市公司被曝財務舞弊。
大多數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無非是通過虛增巨額利潤來讓報表“好看”,農業上市公司也是如此,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兩種舞弊手段。
1.1 虛增收入
農業上市公司虛增收入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銀廣夏虛構進貨單位,虛構原材料和產品生產記錄,虛構銷售業務,虛構出口收入;藍田股份虛構銷售業務和應收賬款,偽造經濟合同;綠大地利用關聯方虛構交易業務,偽造經濟合同;萬福生科則利用非關聯的第三方進行自買自賣從而繞開了關聯鏈條等。從銀廣夏到萬福生科,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這些上市公司采用了相似的造假手段,也可以看出造假手段也越來越高明。上市公司的確是在吸取“經驗”,只不過并不是為了給自己以警醒,而是為了避免自己在進行財務舞弊行為的過程中掉入同樣的漩渦。
1.2 虛增資產
從上市公司虛增資產的手段來看,大多數都與投資項目緊密相關。比如,銀廣夏虛構投資項目;藍田股份高估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無形資產和銀行存款;綠大地虛增投資項目;萬福生科虛增在建工程等。之前大多數公司的手段是通過高估存貨價值等方法虛增企業存貨。但是,由于眾多財務舞弊案的爆發給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相關核查政策也有所收緊,導致企業開始采用新的造假手段。比如像萬福生科這樣的,將虛增資產植入于企業正在進行的工程項目,尚處于在建狀態又需要募集資金的在建工程正好可以掩人耳目。
我們稍加分析便可發現,一般情況下,虛增收入和虛增資產是捆綁式發生的,上市公司虛增了收入卻沒有實際的資金會比較容易被發現破綻,所以需要一個資金的消耗渠道,投資各種項目就是很好的選擇。
舞弊三角理論由史蒂文·阿伯雷齊特(W.Steve Albrecht)提出,他認為,企業舞弊的產生是由壓力(pressure)、機會(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組成,三個因素缺一不可,兩兩相互作用。
2.1 壓力(Pressure)
農業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壓力來自于盈利壓力。農業上市公司的盈利有很強的周期性,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也會導致在供大于求時存貨貶值,供小于求時表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促使企業想要急速擴張。所以,行業周期的不穩定性也使企業難以維持較穩定的盈利水平。面對較高的盈利壓力,企業就會產生強大的造假欲望。
2.2 機會(Opportunity)
2.2.1 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保駕護航
國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來鼓勵農業生產和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可以說,農業類的上市公司是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最多的一個板塊,優惠政策已經成為支撐農業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是,任何一項政策都是一把雙刃劍,各種減免稅政策的出臺的確能夠扶持農業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為這些上市公司造假提供了方便,會大大降低它們的造假成本。所以,從財務舞弊三角理論來看,利好的稅收優惠政策為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提供了機會。
2.2.2 當地政府的偏愛
農業企業一直是當地政府高度關注和偏愛的企業,它不僅能夠解決眾多農民的生存問題,并且能夠提供較高的工資來改善它們的生活水平,又進一步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對于當地政府來說,這是一項突出的政績,自然愿意大力支持。所以,比如像藍田股份,在上市后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融資資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政府明明知道藍田股份可能存在造假行為卻依舊采取支持政策。
2.2.3 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多的不確定因素
我們這里所說的不確定性主要指兩點:一種是非人為因素,一種是人為因素。非人為因素主要是指氣候的不穩定性和不可測性。上述我們曾提到農業生產行業周期的不穩定性是這一類企業造假的動機,它同時也提供了造假條件。正是因為農業生產周期本身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和氣候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這兩者具有很強的不可測性,才為企業的造假行為提供了天然屏障。通常由于自然災害導致的虧損會成為比較充分的理由來搪塞投資者,比如,曾經被稱為下一個“藍田事件”的獐子島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人為因素主要是指農業上市公司審計難度大。因為農業尤其是漁業生物資產難以計量的特殊性,我們無法判斷企業初始投入到底有多少,也無法準確計量生產過程中的生物資產究竟有多少,審計師在存貨盤存時也是比較困難的。
2.2.4 產業鏈條的特殊性
農業企業規范性較差,不論是供應商還是客戶都是自然人所占比例較大,即產業鏈條的上下游都是中小農戶,而且大部分的交易都是采取了現金交易的形式,所以很難像其他規范性較高的行業那樣取得嚴格正規的憑證,各種客戶資料、收購數額、收購單價等都難以保證準確性?,F在也有很多農業上市公司采用全產業化生產方式,從最初的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產品全部親力親為,這樣的確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懷疑全程自己人參與是不是更容易造假呢?
2.2.5 利益相關者專業知識的缺乏
上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中普通中小股東占了很大一部分數量,但是這些中小股東具有一個共同點:投資具有跟風性,并且缺乏專業的金融分析知識。這也讓很多上市公司有機可乘,一味地虛增利潤來吸引非理性的投資人。另外,農業上市公司因為其特有的性質,中小股東不僅要有一定的金融分析知識,最起碼也要具有相關的農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時察覺舞弊行為。然而,大部分的中小投資者是不具備這些知識的。
2.3 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農業上市公司關乎民生問題也成為它們財務舞弊自我合理化的借口,有國家政策扶持,當地政府保駕護航,企業認為自己的行為利國利民,能夠解決大批農民的就業問題并給社會做出貢獻,所以不論采取何種手段都要持續經營下去。另外,很多企業認為自己的舞弊行為僅僅是暫時的,相信未來有足夠的能力來彌補現在的資金短缺問題。
3.1 從源頭上阻擊造假企業上市
2013年初,由于“IPO堰塞湖”壓力,證監會展開了史上最嚴格的IPO自查,先對申請企業“擠水分”,把那些不合規格的、財務造假的企業先查出來,最后再讓那些優等企業通行。據相關人士統計,在這次行動中,共有268家企業撤單,其中與農業相關的企業有17家,撤單率遠高于平均水平,這既說明農業企業容易有舞弊行為,也說明嚴格的政策能夠從源頭上阻隔一些企圖蒙混過關的企業。國家雖然現在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來緩解“IPO堰塞湖”壓力,但是農業企業本身經營就不規范,還難以做到信息的完整準確,再加上接連發生的農產品企業舞弊案件打擊了資本市場對農產品企業的信心,所以更需要嚴格的上市政策來阻礙那些存在巨大潛在威脅的企業上市,只有優質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才能逐漸恢復投資者對這一行業的信心,促進農業的發展。
3.2 完善企業自身制度體系
農業上市公司不完善的制度體系不僅為財務造假提供了條件,同時也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特殊的行業鏈條使企業沒有嚴格的內控制度,內控制度的不完善也會導致公司治理出現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在倡導農產品企業的全產業鏈化,有一部分人懷疑全產業鏈化會不會使企業更容易造假。我們只能說,想要造假的企業怎么攔都攔不住,但是,全產業鏈化至少有利于企業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利于企業內控制度的完善。反過來,有了完善的內控制度,企業想要造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3.3 注冊會計師把好最后一道防線
接連發生的農業上市公司舞弊案件都與注冊會計師的不作為有關。藍田事件爆發之后,很多人懷疑,其實行業內部已經有很多人看出企業存在財務問題,只是迫于種種壓力不得不緘默,藍田股份的審計師很可能也是知情人之一。我們不能說注冊會計師與藍田股份是否存在某種利益交易,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說他們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農產品特殊的行業屬性要求注冊會計師不能僅僅依靠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識別舞弊和風險,必須要有相關農業方面的專家參與其中,這是必須的而不是具有選擇性的。
3.4 加強行政和民事處罰力度
銀廣夏虛增利潤7.7億元,但僅僅罰款60萬元,向中小股東支付了543.50萬股賠償股份。從這一事件開始,隨后的眾多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中,多數上市公司的造假金額遠遠大于受處罰的金額。這樣的處罰結果更讓很多企業對于財務舞弊抱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并不惜以身試法。比如,藍田股份其實早在1999年就因為違法被警告并罰款10萬元,但這種“撓癢癢”程度的處罰使藍田股份更加有恃無恐并產生了惡劣影響,使其在財務舞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相關法律的改革是必須的并且是迫切的。我們國家民事處罰的力度遠遠不夠,中小股東申請民事賠償的路往往也是漫長而艱難的。嚴格的法律制度不僅應該讓造假企業將圈的錢全部吐出來并加倍處罰,還要讓主要責任人“把牢底坐穿”,讓涉嫌的政府官員附有連帶責任,決不可姑息。
農業上市公司成為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的高發領域并不是偶然現象,較高的盈利壓力成為它們造假的主要動因,特殊的政策和產業鏈條等又為其設立了天然屏障,這些企業以關乎民生為借口,卻使中小股東因此蒙受了巨額損失,使資本市場喪失了對農業企業的信心。為了減少甚至杜絕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以及恢復市場對農業企業的信任,我們要從部門管控、企業制度、行業監督和國家法律等多個角度來改革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海川,張心靈,范文娟.農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13(12).
[2] 張馨予.從藍田和萬福生科造假案看中國農產品上市公司的審計問題[J].中國總會計師,2014(12).
[3] 伍中信,陳玲琳.基于舞弊三角理論對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研究[J].財會月刊,2015(15).
[4] 陳慧.基于舞弊三角理論的農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分析[J].南方農機,2016(04).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a)-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