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 賈興恒 杜英(通訊作者)
?
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財務管理體系研究
——以高校財務管理為例
佳木斯大學 賈興恒 杜英(通訊作者)
摘 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作為一種新的財務管理形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深入研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高校視角闡述了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完善財務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財務管理 影響 對策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了普遍的實施,它是指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基礎之上,將國庫集中支付作為資金撥款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其理論支撐包括公共財政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制度創新理論、福利經濟學理論、博弈論等,2003年,我國開始了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試點工作,并于2005年開始進行逐步推廣,目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已發展成為多數高校運行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剛性制度。其核心要義為將全部政府性財政資金全部集中存放于國庫或國庫指定的代理銀行開設國庫單一賬戶,所有的財政支出必須由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
2.1 財政資金撥付方式發生變化
在制定與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前,我國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支持采取的是直接撥款,即高校建立一個自己的銀行賬戶,每年政府就將財政資金直接撥付到高校的賬戶中,高校對這筆資金有著獨立的支配權,可根據各部門提交的用款申請來支付給用款單位,而不需要向上級的財政部門上報各類具體的用款明細。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引入了銀行這一中間的代理機構,先由各高校編制出每年各部門的預算明細,之后向省市級財政、教育廳(委)及其他相關部門申請財政撥款,經上級財政部門批復后將資金以指標形式按照相應的用款額度,反映在集中支付系統的用款計劃子模塊中,并且在進行了用款計劃的申報與批復等環節之后,由銀行將用款打入高校賬戶。
2.2 財政資金管理方式發生變化
在制定與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前,財政部會將高校的全部資金納入校內預算,施行統一管理,各年度都會依據不同院系的平均撥款比例,以及師資崗位數等影響因素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資金的劃撥,分配給各院系,再由各院系根據自身的學科建設情況對資金予以支配,管理方式簡單明了。
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以來,高校資金具備了預算資金、專戶資金、政府采購指標資金及非政府采購資金的區分,要求每筆財政資金都要嚴格按照財政要求支出,做到專款專用,財政資金的管理方式轉變為多頭使用,使用方包括高校財務管理部門、職能部門、各院系以及各項目負責人等,資金管理方式更加的精細化。
2.3 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發生變化
在制定與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前,當高校需要支付資金時都會直接將資金支付給使用方,高校校內的支付如支付水電費、物業管理費、給后勤單位撥款等,這些會計業務操作也是被允許的。
但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以來,高校在進行財政資金的使用之時,須嚴格經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直至向對方收款單位進行支付,才完成了經費的最終使用。高校校內的撥付則是不被認可與允許的。
2.4 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發生變化
在制定與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前,各高校內只建設有各自的財務核算信息系統,在進行核算之時只需遵循高校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當進行年終決算之時,只需遵循上級省市財政決算報表系統的要求。
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以來,高校新增了包含用款計劃、支付管理、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等子模塊在內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除了在各自的財務核算系統里進行核算,各高校還必須到財政相關系統里處理相應業務。
3.1 制定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財務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體系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任何一項制度要想順利實施下去就必須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或者辦法等作為保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也不例外。從國家方面來說,要想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順利落實,我們就必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將其作為依據,對于高校來說,要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來保證其落實。高校要根據各自的實際,進一步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要求,對于高校財政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授權控制,將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科學設置學校財務管理崗位,整理、補充、修改、完善班組工作流程,明確相應財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和職責,完善崗位說明書,使國庫集中計劃的審定、計劃的審核等工作落實到人,堅持“問題導向”定期召開國庫集中管理會議,通過認真的統計與總結進行導論,發現制度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出臺更多的管理辦法,并不斷根據發現的新問題制定更多的制度與辦法,健全經濟活動議事決策及操作程序,建立完善學校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重大經濟活動項目實行民主決策、科學決策、集體決策,規范各項操作程序,保證學校經濟活動依法依規進行,規范銀行預留印鑒,嚴格落實印鑒分離保管、控制現金支付、庫存現金限額管理、對賬盤庫等制度,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落實時有章可循。
3.2 優化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相適應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
國庫集中制度對傳統的財政管理理念予以顛覆,使其業務管理流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相應地,原來的高校財政組織結構與國庫集中制度之間也有著一定的差距,也應進行改革和整合。財務管理結構的設置要遵循因崗設人的原則,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業務流程和業務類型,合理設置內部的財政管理機構,使財政管理各流程的工作能夠開展地更為有效。以此為背景,高校應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予以順應,在原有的組織架構中增設預算崗位,同時進行財務管理人員的嚴格選拔,使預算職能得到有效落實。該制度賦予高校部分政府采購管理職能,為此高校要組織從事政府采購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具有較強能力的政府采購專業管理人員,建立采購科,建立一套采購人、評審專家“權責對等”的管理模式和評價機制,建立采購全過程監管和結果評價的內控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避免徇私舞弊,或者其他犯罪經濟行為的發生。
為了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各項業務得以銜接互補,可將高校的財務管理機構分為預算科、綜合科、核算科、資金科、采購科、績效管理科這六大類,每一個科室獨立辦公。其中預算科的主要職能是根據學校的戰略規劃將高校的預算支出進行分類,編制預算方案,并對預算收支、財政資金安排和使用情況等重要事項作出說明,它是確保資金安全、規范使用的基礎;綜合科的主要職能是負責對高校學生的繳費情況進行管理;核算科的功能是運用核算方法對教師科研部門、后勤部門等提供的數據進行核算,要求核算數據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高校的運行情況,為高校的改革提供依據;資金科的功能是根據高校的發展需求向政府申請撥款,向社會各界尋求支援;采購科的職能是根據高校發展的需要制定采購方案,根據采購法等相關規定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向社會進行招標,以便尋找到滿意的合作商進行合作;績效管理科的職能是制定績效管理體系,對高校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對重點項目進行績效評估。各高校由于規模、發展程度及師生人數的不同,可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構建適合自身的財政管理機構,從而更好地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
3.3 建設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財務信息綜合管理系統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日益重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使財務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為各企業節約了運營成本。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樹立“大數據、大格局、大服務”的理念,整合資源,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比重,不斷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系統應用、配套機制,實現網絡寬帶提速和無線Wif 信號全覆蓋,為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保障。根據國庫集中支付的操作流程,建設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主系統,完成新的學費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網上預約報銷系統、網上勞務申報系統等多方面建設工作,利用信息化系統數據高效傳輸的特點,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便捷服務,實行網絡自動化辦公,所有非涉密文件和信息的發布均通過網上傳輸,節約高校資源;利用信息化系統的公開、透明等特點,將信息化系統作為監督的手段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解決不同校區之間由于管理權力分散、技術平臺不統一、信息傳遞速度慢等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系統的運行效果;推進協同平臺建設,構建與教育部門、其他院校的網絡互聯與信息共享,促進業務協同,努力將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打造成全面覆蓋、移動互聯、跨界融合、深度應用、安全可控的高校信息化3.0版。
3.4 建立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高校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以及預算執行結果的分析,對于提高高校的財政管理水平,實現高校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相適應的高校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是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高校要轉變觀念,樹立新的籌資和理財理念,將預算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建立完善各項預算管理標準和程序,有效改進和加強預算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實施預算編審信息化,實現預算編審線上申報、線上審核,提升預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開展零基預算改革,建立財政供養分類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和保障重點、績效優先的項目評估機制,對高校預算項目實施分類績效管理,在績效目標管理環節,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針對預算項目特點,確定績效目標編制規則。在預算編制審核階段要進一步完善工作程序,細化審核規則,將審核過程細分為基礎信息審核和績效目標審核兩個環節,在績效目標審核環節中又根據項目分類分別采取一般性審核和重點審核,使預算項目績效目標的審核流程更加明晰規范,對于績效目標審核不合格的項目全部退回預算部門進行修改和完善,否則不予安排預算,以實現審核工作的客觀公正。加強收入支出業務控制,學校建立收入、支出內部控制制度,在實際運行中做到前期有方案、執行沿主線、監管有對照、運行守制度,建立以預算為主線的財務運行監管機制,預算科作為主管部門定期定向、分析財務問題,加快完善財政資金動態監控系統,建立資金分配、審核、下達等各內部環節的督促和考核制度,跟蹤抓好重點項目支出,建立項目調整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加強高校財務收支管理。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對于已經習慣傳統的財務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的高校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都是一項挑戰,要他們適應這項新制度還有著一定的難度,為此各單位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的發展要求,順應改革,更新觀念,增強財政管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改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環境條件,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任小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
[2] 李萬強,霍學喜.淺析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財務管理[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3] 姜毅,高鳳巖.適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 加強高校財務管理[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4] 牛明媚.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財務運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中圖分類號:F2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a)-027-02
作者簡介:賈興恒(1963-),男,黑龍江人,高級會計師,副處長,主要從事財務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