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奇 陳楠楠
?
高校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制度化構建
張奇陳楠楠
摘要:高校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對提高高校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實中,民主監督還存在監督平臺缺乏、實效性較差等缺陷。本文從制度平臺搭建、監督范圍明確、健全監督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民主監督的建議。
關鍵詞:民主監督;制度構建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民主監督作為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監督權力運行的作用。如何完善民主監督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監督功能,是憲法規定的中國共產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內容。
1.提高高校治理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高校黨委和行政在作出決策前,自覺接受民主黨派的監督,有助于提高決策的執行效率。這體現在民主黨派等高校內的主體力量參與高校決策,對高校各種治理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決策的民主性,加強了高校與其他社會力量的溝通。為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保證了高校作出的各項具體決策為各方所接受,降低了決策執行的阻礙,提高了執行效率。
2.可以調動其他主體力量參與高校治理,提高高校服務社會的水平。高校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為其他個人或社會組織參與高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與平臺。高校民主黨派應積極聯系學生、無黨派知識分子,主動聽取其利益訴求和意愿的表達,并將通過一定的方式將其反映給高校。其他個人或社會組織的意愿、意見和建議將及時地集中到高校治理部門,從而推動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實施的有效性。
3.有利于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要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就必須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作用。高校應當充分尊重民主黨派在高校治理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吸取其合理成分并將其轉化為決策的一部分,在決策執行過程中自覺接受民主監督,并采取有利措施切實保障民主黨派在高校治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統一戰線才能堅持和發展。
1.監督平臺缺乏。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能之一,但是在高校,沒有政協這一監督機制。而高校中常見的監督形式是通報會、座談會、政協委員信箱等。這些形式都具有非正式性、程序性、隨意性等特點,與高校管理者的開明程度有直接關聯。
2.監督范圍模糊。憲法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均沒有監督的范圍作出明確規定。只是模糊規定了“大政方針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而這些都屬于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存在操作上的不確定性,而這又決定了民主監督范圍的隨意性。
3.監督形式、程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高校,監督形式基本上均為非正式的,如座談會舉辦的時間、參加的人員均具有不確定性。通常事先也不清楚會議的內容,無法給予民主黨派成員就會議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現實中,高校管理層只是將有關決策程序性的通報給民主黨派,這勢必造成民主監督的虛化。當然這也是不尊重民主黨派主體性的表現。
4.監督實效較差。民主監督不同于法律監督的關鍵在于,其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對被監督主體不具有強制性,只是以提意見、出建議、作批評為方式,它是一種柔性的監督,被監督主體并不具有接受的法律義務,其可以視情況,對民主黨派提出的意見、建議作出抉擇。也就是說民主監督并不具有“權力性”,而只是一種“權利”。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制約著“監督”功能的發揮。
5.民主黨派自身存在的問題。高校民主黨派成員雖然具有素質高等特點,但是由于其與被監督主體存在一定的依附關系,如其職稱、收入等財產性利益均控制在高校黨委和行政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其履行民主監督職責,其積極性和效果將大打折扣。
(一)高校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制度化構建的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民主監督對高校黨委和行政的監督也必須遵循黨的領導這一憲法基本原則。
2.監督有效性原則。如上所述,有效性是民主監督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若民主監督徒具形式,有效性缺乏,這將不利于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因此,制度化建設需要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現實生活中,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民主監督制度化建設水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以及社會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條件等。
(二)高校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制度化構建的措施
1.構建制度平臺。搭建民主監督的制度平臺是發揮監督功能的前提。教代會作為高校最高權力機關,有權行使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所確定的各項職權。民主黨派可以充分利用教代會這一平臺,對高校的一些重大決策部署行使“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責。
2.監督范圍明確化。憲法等法律文件對民主監督的范圍規定較為模糊、不確定,從而造成高校民主監督的隨意性。本文認為應將民主監督的范圍明確化。為此,可以將涉及到學生、本校教師切身利益以及高校發展方向等方面規定為監督的客體。具體可以包括招生就業政策擬定、執行、教師職稱評聘條件的擬定和落實、各級領導干部的聘任、校園重大設施建設、公開招聘等方面。在明確了范圍后,為了保障民主監督的順利進行,必須確保民主黨派有及時獲得上述信息的知情權。知情權是履行職責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高校應將有關決策草案及時告知民主黨派聯絡員,并給與充分討論的時間以提出意見和建議。
3.規范監督程序。程序保障了實體的實施。高校黨委應明確民主黨派提意見的時間、地點、方式。如若召開會議應在會前將會議的內容提前告知民主黨派。另外應當建立民主監督的反饋制度。對民主黨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選取、辦理的進程、結果、決策公開的范圍以及形式等內容應當公開。
4.建立民主監督責任保障制度。接受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落實群眾路線,客服領導干部官僚主義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本文認為可以接受民主監督的情況作為干部考核的參考指標之一。對領導干部考核前,應當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
完善高校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覺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來保障民主監督的實施。
課題名稱:
本文系2014年遼寧省高校統戰理論研究課題“高校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制度化研究”(編號2014—GXTZB1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鄧凌.參政黨民主監督效能評估研究.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2]張煥金.加強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功能效果問題探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3]吳寶志,王遠啟.增強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有效性研究.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遼寧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3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