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斌
?
新時期公共事業管理發展探究
孔繁斌
摘要:公共事業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本文立足于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現狀的認識,從民間公共事業管理滯后、網絡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不完善和公共事業缺乏規范化管理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體制建設的角度出發,從創新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結構、推進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制度創新和推進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創新三個方面,闡述了公共事業管理發展策略。關鍵詞:新時期;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發展
公共事業是國家公共服務建設發展的重要領域,對于推進國家和諧、經濟穩步發展,起到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公共事業發展起步較晚,但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事業體系。在公共事業管理方面,我國一直著力于管理改革創新為驅動,為公共事業管理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當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強調深化公共事業管理改革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本文立足于對公共事業管理現狀的認識,從體制建設著力,闡述了新時期公共事業管理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民間公共事業管理滯后,組織管理建設不到位
我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起步晚,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也逐步得到發展與壯大。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在“大社會”改革目標的導向之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民間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在民間社會力量、個人等參與之下民辦醫療機構、學校及福利機構,日益成為我國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但是,在“快發展、大格局”的現實之下,我國在民間公共事業管理方面,卻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民間公共事業的混亂性,突顯出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如現有的公共事業管理體制對民間公共事業管理的規范相對較少,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管理的現實需求。與此同時,我國民間公共事業組織在規模上仍相對較小,且比較分散,而現有的管理體制存在較大漏洞與不足,隨之而來的安全等問題,也成為制約民間公共事業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網絡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缺失的存在影響公共事業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化公共事業發展迅速,并逐步成為一種“時尚”。一方面,依托于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構建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事業服務模式,成為現代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依托網絡平臺,網民自發組織“虛擬社會團體”,這與傳統的社會團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網絡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是推進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在網絡社團的法律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較大的管理缺失,成為一些“騙子”斂財的重要工具。于是乎,一些披著“善意”的騙子在網絡上建立慈善團體,以募集善款為由,進行非法行騙。這不僅給公共事業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削弱民眾參與的積極性;而且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公共事業管理的科學發展。為此,為適應當前的公共事業發展,我國應逐步優化管理體制,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化公共事業發展,也進一步維護公共事業發展進程,共同為社會發展提供力量。
(三)公共事業缺乏規范化管理,制度性管理讓工作處于被動狀態
公共事業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公共事業的形式、平臺及渠道日益多樣化,規范化管理的推進,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公共事業已由傳統形式轉變為多樣化的發展形態,借助互聯網實現跨國公共事業管理,更加強調公共事業規范化發展及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大發展、大繁榮的當前,政府在管理上的力量相對缺少,特別是在新事物、新技術等領域,表現出反應遲鈍的問題,處于被動狀態下管理工作,顯然無法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其次,過于強調制度管理,缺乏彈性管理下公共事業管理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公共事業快速發展,管理模式、體制陳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事業的發展,也阻礙了規范化管理的進程;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的社會參與面日益廣泛,“捉襟見肘”的管理現狀,顯然與現實發展相脫節,規范化管理尚未實現,何以更好地推進公共事業發展。這值得政府職能部門思考,強化公共事業管理的主動性、創新性。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公共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局面。但是,公共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公共事業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營造更加規范化、法治化的公共事業發展環境。在筆者看來,我國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于進一步強化公共事業管理制度建設,夯實公共事業的發展基礎,這才是現階段公共事業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公共事業組織改革相對比較滯后,無論是在改革目標,還是在改革路徑上,都明顯滯后于公共事業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管理創新,過于強調管理模式等的優化與調整,而忽視了這些創新發展的基礎是進一步優化公共事業管理體制,推進公共事業管理發展。
(一)創新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結構,適應公共事業發展需求
當前,公共事業多元化發展的現實情形,強調創新公共管理體制結構的必要性。通過橫向、縱向及內部組織結構的變革,推進公共事業管理的創新發展。
1.推進橫向管理組織結構變革,實現組織結構的優化組合。首先,要對橫向組織結構中的體制格局進行重新劃分,并強化市場化運作在其中的重要性。通過網絡化結構的建立,強化公共事業組織的集團化建設。其次,要強化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好公共事業發展的現有資源,形成更加合理的社會分工,確保公共事業發展所需的內外環境。
2.推進縱向管理組織結構變革,強化行業管理的重要性。在新的歷史時期,公共事業管理縱向管理結構的變革,關鍵在于理順政府與行業之間的關系,強化公共事業單位的職能界定,進而推進分類管理的改革發展。為此,我國應進一步強化公共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促進公共事業單位向企業化管理轉變,讓公共事業管理更加科學,更加適應當前的發展環境及現實需求。
3.推進內部組織結構變革,進一步強化公共事業管理效率。公共事業管理效率低,是當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在推進內部組織結構變革的進程中,一是要強化市場機制的引入,盤活現有資產,進而強化公共事業組織的管理效率;二是要強化企業化管理體制的引入,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而在競爭的良好體制之下,更有助于公共事業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推進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制度創新,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的規范化
首先,逐步改革人事制度。公共事業管理的發展,很大一方面的工作在于如何逐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當前,公共事業單位存在人才流失嚴重、人員冗余等問題,要盤活公共事業管理,應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勵措施,形成更加有競爭力的人事制度,更能推進公共事業管理發展;其次,逐步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公共事業發展是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結果,一方面要強化公共事業組織獨立法人定位的同時,也要強化哦監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實現民主化、科學化的監督管理機制,更有助于公共事業管理的良性發展,提高公共事業組織運營效率。
(三)推進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創新,實現多元化管理手段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單一,難以形成多元化的管理形態。對此,積極推進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創新,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內部需求。因此,(1)創新公共事業管理方法。為進一步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效率及水平,應強化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創新,通過現代化管理方法的運用,轉變傳統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并且,通過網絡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更適應當前的管理工作需求;(2)轉變單一、陳舊的管理現狀,轉而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事業管理。緊緊依托制度的硬性化管理,仍難以發揮最佳的管理效果。通過經濟、法律及道德等多層面的管理約束,更能夠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水平,并為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管理環境;(3)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科學化的人才培養。一方面,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通過人才引進,逐步壯大現有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強化人才隊伍的專業素養及專業水平,更好的勝任工作崗位。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體制轉型的不斷深入,公共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是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當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管理滯后、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共事業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學化建設。為此,在筆者看來,新時期公共事業管理發展,應著力于創新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結構,適應公共事業發展需求;推進公共事業管理體制的制度創新,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的規范化;推進公共事業管理方法創新,實現多元化管理手段,從本質上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水平及效率,讓我國公共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暉.新時期我國農村建設中的公共事業管理[J].管理學家,2013(02).
[2]徐世雨.農村公共事業管理人才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4).
[3]王保安.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促進公益事業改革發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2(04).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