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嘉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 410008)
高中數學學習中舉一反三能力的養成
王子嘉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 410008)
高中數學抽象性高,學習難度大,要學好數學,我們必須要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數學學習中舉一反三能力的養成進行分析。
高中數學學習;舉一反三;養成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學生,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尤其作為一名高中生,學習更為重要,而對數學的學習占了高中學科很大比重。學好高中數學,是考上大學的重要一環,是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是畫出人生軌跡最靚麗的一筆。因此,學好高中數學是必修課。舉一反三,出自儒家典籍《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實踐與教育著作中蘊涵的優秀教學思想之一。該詞沿襲至今,使用頻率依然很高。在現代教學心理學視野下,化舊為新,重新審視舉一反三的內涵,在學校里,老師一直說要好好學數學,多做題,要舉一反三,不要會了一道題,遇到類似的題就不會了,還重新來學習。這就告訴我們,學好數學要講究方法,要學會舉一反三。只有學會舉一反三,才能學好數學。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應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我們要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我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實際上就是倡導提升我們舉一反三的能力。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怎樣舉一反三方能學好高中數學:
事前有準備,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仗,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放在今天,仍然適用。老師從小就告訴我們,課前要預習,一定要預習,只有預習了,聽了老師的課才能查缺補漏。即在課前的預習中要學會舉一反三,不能不預習,更不能囫圇吞棗,預習沒有效果。要在預習中把不會的題標記出來,在課堂上聽老師怎樣講,會的題要記下,在課堂上聽老師的思路,是不是與自己的思路一樣,或者方法也一樣,找出其中的差距,在后面做題的過程中尋求最優。
預習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一環,在預習中舉一反三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只有在預習中學會舉一反三,方能學好高中數學。我們可以預習當下的知識,聯系以前的知識,試著推倒下公式,這樣的縱橫著舉一反三,會讓我們學起來很輕松。
高中數學是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老師一直教導我們,上課必須認真聽課,不能三心二意,不能馬馬虎虎,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意思是說要充分利用課堂的45min時間。在這期間,老師講的都是精華,講的都是你不會的,是為我們學好知識點打開思路的時間。在課堂中,既能彌補此前我們預習中遇到的不會的題的解決,也能幫助我們打開思路,讓我們與老師的思路產生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學習。
同時,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也要舉一反三,學會舉手問老師,讓老師幫助我們打開思路。我們要看出來老師講的這個例題為了運用哪個公式?一個例題與另外一個例題之間是難度遞進關系還是相同中有細微差別?我們通過這個例題學會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這些我們都可以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科學的學習方法是舉一反三,唯有在課堂中舉一反三,才能學好高中數學。
數學要做大量的練習題,要緊跟在老師講課之后。溫故而知新,在聽完老師的課以后,我們要立刻做題。一方面,回顧當天老師講的知識點,另一方面,把不會的題做一遍,舉一反三。真正弄懂這一類的題型,以便在以后的做題中遇到這類題可以游刃有余。課后,老師一般都會要求我們做題來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點,即舉一反三,正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題中之義。一定要理解數學式子和那些出題模式,而不是花大力氣去解答式子。“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營盤就是數學公式和解題方法,兵就是數字。我們目的不是會算這一道題,而是會一類題。
舉一反三是數學思維的精髓所在。具體怎么做,除了課前課后的工作,平時的一個錯題本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類似的題目收集整理到一起,將同樣的方法批注到旁邊的空白處,以后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我們就會舉一反三了。舉一反三不是照葫蘆畫瓢,而是摻雜著思考在里面。拿三角函數的公式來說,我們會了全角公式,將半角帶進去,自己也能推倒出半角公式,這就是舉一反三思想的簡單運用。
學會舉一反三很簡單,學好舉一反三很難,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一個公式我們可以自己推倒出其他相關的公式,印象也比較深刻。一道題目,我們總結出它所涉及的考點,再加強這個考點的練習,就算對這個考點真正掌握了。對一塊內容,拿立體幾何來說,掌握了相關定理,做了題目,將同樣的論證方法總結到一起,就是舉一反三的思想在起作用。
總之,學好高中數學,不能只做題也不能不做題,而是要在做題中學會舉一反三,做一道是一道。唯有如此,才能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才能學好高中數學。
[1]唐賽娟.試論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6).
[2]王燕.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探微[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3).
[3]楊 鋒.高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9).
[4]周霞,水莉莉.數學發散性思維培養的實踐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
G633.6
A
1004-7344(2016)32-0054-01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