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它給語文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語文課堂更加精彩,具有現代化的氣息。教師必須牢牢把住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把握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把握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把握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的韁繩,不能因信息技術而使語文教學面目全非,失去語文味,也不能因強調語文味而將其逐出課堂。學生要以信息技術為平臺,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特定的學習目標,開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討等學習活動,獲得對知識的深刻認識,取得創造性的學習成果,達到拓寬知識視野、發展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教學應用一直以來,學生認為語文枯燥乏味,是最不需要學的一門學科,即使半年不上課也無所謂,做語文的習題,絲毫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與喜悅。網絡為學生開啟了一扇窗,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他們的思維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駿馬一般任意馳騁。學生學習劉禹錫《陋室銘》時,明白了作者既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又有仕途失意,一貶再貶的人生無奈。學習《楊修之死》時,明白曹操是一個奸雄,他心胸狹窄,忌妒賢才,但通過網絡也同時感受到曹操是一個有宏才大略的人,他有遠大的眼光、偉大的政治抱負,同時還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他善待重任辱罵他祖宗十八代的陳琳,尊重關羽的選擇,敬重他的忠義……學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而是跨越古今中外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會兒將目光投向網絡世界,遨游其中,尋找新的認識,一會兒傾聽文本的聲音,與作者對話交流,視野的開闊使他們學會了辨別、思考和批判。這些驚奇的發現,使學生感到了語文學習的無窮樂趣和魅力,體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有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使課堂生動有趣,一些優美的畫面能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易喚醒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夠使師生在互動中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渴望,從而激發其求知欲望。興趣和積極性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有了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迫、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創造性地學習。
贊訶夫說:“學生積極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而消極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熱情不是從天而降,要靠教師誘發。美妙迷人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誘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基因。學生對教師所教的內容一旦產生了濃烈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就必將會化作強大的求知力量,然而,因受時空的限制,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大都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成為一個個散落的珠片,難以實現與課程的深度整合。信息技術的介入為教學情境的創設帶來了便利,使教學情境更加真實生動。我在講朱自清的《背影》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那份濃濃的父愛,學會感恩,運用信息技術,配樂朗讀感人至深,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深情哀傷的歌曲《背影》讓學生感受到了成人后的兒子對父親背影的回憶,對父親深深思念,將課堂推向高潮;最后滿文軍的《懂你》全班同學低聲和著唱,表達對自己父母的理解和感激,我知道學生此刻是用心在唱,他們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一片真情。反思這堂課,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既創設了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學會了感恩,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精彩一瞬間,定格在學生心目中的卻是永恒。
二、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適應時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確立,必然要有一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手段。在目前眾多教育教學手段中,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當屬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借助媒體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而且使用多媒體本身,就是教師教學過程的創新體現,對學生有言傳身教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運用視聽、音像、電腦等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各種知識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由于多媒體提供的情景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它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事物的能力,更容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學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體驗創新樂趣。這種師生互動,有利于創新欲望的培養,有利于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氛圍,為培養學生收集、辨別、處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創新基礎。
三、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有極大的選擇自由,學生的語文學習,更需要有充分的選擇自由。語文學習必須廣泛涉獵,必須有豐厚的文化積淀。“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一個側面,但在缺乏信息技術的條件下,廣泛閱讀,多方涉獵,是無法在語文課堂上實現的,而借助信息技術,卻完全可以做到。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匯集大量信息資源的數據庫,學生通過它可以了解、學習語文教學領域的最新知識,網絡巨大的知識容量為語文教學內容拓展了無限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范圍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幾年甚至數十年都一成不變的教材。從課堂學習,到課外閱讀,只要鼠標輕輕一擊,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種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縱橫捭闔,盡收眼底。在平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收集信息,探究設計。例如,我在設計《黃河,母親河》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到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學生們興致驟增,情緒高昂,他們或自己上網,或小組合作,各種信息五花八門,紛至沓來。學生們將自己的發現經整理后印出來,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分享這些資料,聆聽黃河古老厚重的歷史,欣賞磅礴大氣的名勝古跡,同學們更加熱愛母親河。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引導學生要保護黃河,保護環境。整個語文活動達到了高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這次活動,我不禁深思:信息技術,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就連知識的延伸也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學生的學習時空、思維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學習世界,并為任何愿意獲取知識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這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學習和思維方式,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只是單一地從課堂獲取知識的途徑,教師要走出應試的狹隘圈子,以課本為中心,以研究性學習為載體,向課外拓展,以信息技術教學為輔助,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堂,猶如教海中引進了一溪活水,學生學得主動、快樂,教師教起來得心應手,讓語文教學這棵大樹長的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永前.論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特點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