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馥
隨著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而市場需求沒有明顯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大。教育部官方微博就2016年大學生就業情況做了微訪談。據介紹,2016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被稱為“最難就業年”。針對如此多的大學畢業生,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隨著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而市場需求沒有明顯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大。教育部官方微博就2016年大學生就業情況做了微訪談。據介紹,2016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被稱為“最難就業年”。針對如此多的大學畢業生,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國家政府措施
要解決高校就業問題,政府要加強經濟調控手段,對去西部地區和條件艱苦的一些重點單位和行業就業的大學生,在工資、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較大優惠,采取措施鼓勵大學生去那些地方就業。
在完善就業市場方面,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各級政府要開放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種種政策限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渠道,不斷完善就業市場。
政府還應加強對高校辦學的指導,指導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專業設置。另外,政府應發揮自身優勢,主動為高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
二、高校就業指導
1.要建設一支高效、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
教育部[2002]18號文件曾強調說:“要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艱澀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隨著高校擴招、就業形勢嚴峻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個專業、高效的就業指導隊伍的建立越來越迫切。
高校要積極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就業指導的質量。建設完善畢業生就業信息發布平臺,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做好準備。
同時要提高就業指導老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可以進行規范化、有實效培訓。
2.要提供豐富的就業指導內容、形式。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之間脫節,缺乏科學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現在的形式是傳統講授方法和教學模式,有時候只能事倍功半,很難取得好效果。世界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改變,就業指導方式也要推陳出新,與世界同步。
3.提供及時的就業心理輔導。
現行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就業心理壓力,這些問題亟待專業人員進行心理修正。高校就業指導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評價;二是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就業形勢,并做出正確選擇;三是引導大學生把個人條件與就業要求結合,做出合理、切實可行的就業選擇;四是使大學生充分了解社會分工、經濟特點及相關職業信息,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五是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和職業道德輔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吃苦精神和責任心。
三、大學生自身努力
1.認清形勢,科學定位。
在高校擴招、金融危機、經濟復蘇緩慢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需要客觀辯證地認清現在的就業形勢,要有憂患意識和緊迫感。
當然對于就業,學生自我定位很重要。定位包括三個方面:待遇定位、地區定位和職業定位。首先是待遇定位,在我們認清了現在的就業形勢后可以給自己一個合理、合適的待遇定位。其次是地區定位,坦白說大都市的就業機會很多,但求職的人更多,大家不妨把視野放寬,不必拘泥于某一個地方。最后是職業定位,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職業定位指擇業者為實現自己的就業目標,根據自身條件和一定擇業原則,按照定位程序選擇職業和工作單位的過程。
2.調整心態,平和就業。
大學生現在普遍存在的就業心理包括:從眾心理、焦慮心理、自負心理,等等。從眾心理表現為缺乏主見、人與亦云、隨波追流。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大多數人鐘情的工作一定就是好工作,結果忽視了自己的特長,放棄了自身優勢,失去了適合自身特點的工作機會。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嚴重,而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大學生不要因為既希望謀求到理想的職位,又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因此成天想著各種不必要的擔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憂心忡忡、意志消沉,有的甚至徹夜難眠。目前在大學生人群中,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認為自己知識豐富、各方面條件不錯,理所當然地能夠得到一個理想的職業。這部分學生總是向往高薪水、高職位,即使找不到合適的用人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這種自負心理對就業的不良影響很大,常常使畢業生錯失良機。
3.重視實習,踏實肯干。
現在許多大學生認為實習就是蓋章,沒有其他意義。有的找家人或朋友幫忙,有的通過其他途徑購買等,反而沒有多少人愿意花時間和精力認真實習。但是,實習是大學假期生活的重頭戲,實習的經歷成了大學生邁入社會前的一次“角色預演”。面對就業難的大背景,當下畢業生更應該盡早接觸職場,但不能“為實習而實習”,要有所規劃。大學生的畢業實習可以加深其對職業與行業的了解,確認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職業。
在實習和正式工作中都要踏實肯干,把自己所學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結合,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4.打造自己,繼續深造。
一切職業都要求從業者具有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培養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就業的基礎條件。
知識只是基礎,大學生首先需要打造的是自己的綜合素質。其次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要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事、因時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以及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激情。
與此同時,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欠佳會削弱人的決策能力。目標的實現需要體力和耐力,有些人會因為體力不支而放棄。
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做骨架,足夠的專業知識做血肉,健康的心理和明確的目標做靈魂,才能鑄就一個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