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欣華
摘 要: 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明確了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方向和育人的目標。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深化改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成為各院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制度改革一、引言
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大潮的推動下,我國各高職院校不斷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結合當地實際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逐漸形成各院校辦學特色和培養人才的新模式。而在傳統與現代辦學模式的融合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境,這些都需要學校積極面對,并加以解決。本文著重闡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求,為企業解決了人才難求的問題,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有效的學生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其綜合素質提高。傳統的學生管理制度在校企合作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不適應問題。學生的管理是學校的核心工作之一,為此高職院校在加強與企業合作的同時要加大學生管理制度深化改革力度,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和院校的教學質量。
1.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時代感
任何時候學生管理制度改革都必須與時代發展相適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管理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新時期,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對傳統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更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使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具備新時代的氣息,抓住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漸進性、目標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在校企合作實踐工作中使之更加完善。高職在創新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條件下,學生管理制度的改革經歷了摸索和創新的過程,其與時代的發展及校企合作工作開展有必然聯系,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改革不只是為了促進學生管理制度完善,更是為適應新時代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而進行的一種與時俱進的、科學的、合理的學生管理制度調整,進而促使高職學生規范行為,有效學習,成為高素質的時代人才。
2.明確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院校可從院校本身和公共政策角度確定高職學生管理制度方向。“公共政策”體現了國家意志,更體現出國家的政策價值觀,因此既明確了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又規范了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而院校本身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校企合作工作開展的實際綜合分析,從而確定學生管理制度方向。學生管理工作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工作,有效規范學生行為,是校企合作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新時期的校企合作既引領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為社會培育所需人才,又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具體合作過程中,由于人才培養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學校急需大量高素質的綜合型教師及相應學生管理人員,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使學生實習時的行為得到有效規范,促使學生努力成為社會和企業所需的高素質優秀人才。
3.豐富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內容
規范性、規制性與文化認知性是學生管理制度改革的主內容和形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對于高職學生管理制度運行與改革來說,主要指學校和企業的專業工作崗位的標準及學生實習時的管理規范。高職院校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學生管理法律法規,結合校企合作方式產生的校企合作制度,合理選擇學生管理模式,科學制定學生的管理制度,在內容和形式上應更多地融入與產學研、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有關的條款,使學生管理制度具備更為全面的、多層次的特性,使之更加規范,更加有效,滿足校企合作發展和運作的要求。
4.融合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
學校每年都在擴大招生規模,大量培養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高職院校學生通常都有上萬人的規模。針對這一龐大的學生群體,高職院校須如何做好頂崗實習呢?這成了學校急需解決的難題。校企合作與頂崗實習是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引導下的產物,在校企合作條件下,頂崗實習的管理必須與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相互融合,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制定必須與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相結合、相適應,它們之間的融合沒有矛盾,不僅能使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加全面、具體,更加人性化,而且能更適應校企合作的需求。
三、結語
簡單、機械式的學生教育和管理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無法滿足校企合作的要求,為此,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都須認真考慮與研究學生管理和管理制度制定的各種影響因素,找出管理中的問題,不斷完善學生管理制度,使之更加科學、合理與規范,滿足校企合作需求,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孫標.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探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01.
[2]施向軍.淺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班級制度文化建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6.
[3]張亞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及認同度實證研究[J].廣西教育,2015,27.
[4]蓋曉芬.關于高職學生管理制度創新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