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鋒(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 101149)
?
依據內部動機五緯度判斷高校學生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認知程度①
時鋒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 101149)
摘 要: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青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可以改變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存在的年齡、學歷、數量、指導率上的諸多不足。但學生是否有從事這項職業的意愿,是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研究內容。該文通過Ryan編制的《內部動機問卷》中主觀能力;努力;價值/有用性;壓力/緊張;主觀選擇等5個維度,對北京物資學院本科學生和北京市通州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比較,考察二個群體之間是否存在著差異,以此調查高校學生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認知程度。
關鍵詞:內部動機 高校學生 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知程度 調查法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群眾活動中從事運動技能傳授、科學健身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但自誕生,便存在著諸多不足。高校在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青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有益于高校體育遠期效應作用于社會體育,尋求與社會體育發展的結合點。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是否有從事這項活動的意愿,應該從那個方面加強教育,是這項工作的重點。研究中采用普通高校學生與現職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比較,判斷二者之間對職業認知的差異程度。
選取北京物資學院學生共53人,通州區社會體育指導員43人,作為研究對象。
量表的來源:Ryan(1982)編制的《內部動機問卷》由主觀能力;努力;價值/有用性;壓力/緊張;主觀選擇等5個維度構成。
個體在對待職業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對個體來說是低度控制性的事件,個體會按照本身的意愿,來進行選擇,個體本身具有很多的決策能力,在外部表現上是內部動機強烈。另一類型,對個體來說是一件高度控制事件,如:在中超比賽中利用高額的薪酬和獎金來吸引運動員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在職業傾向性上足球運動員本身個體決策能力會很小,職業本身具有高度的可控制性。該次研究從以上兩個方面來體現北京物資學院學生對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的認知程度。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會了解在這職業本身中不可能取得很大報酬,因此,在沒有獎勵或獎勵很少情況下,主觀自由和個體決策是堅持的重要來源。這一事件必定是低度控制性的事件,其因果關系要由內部因素決定。

表1 北京物資學院學生與通州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對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認知比較
表1分為5個維度都圍繞兩個類型展開:北京物資學院的本科生在內部傾向性上要大于現職工作人員。主要體現在A1和A2上。A1是考核內部動機的分量表,是體現自我認知的一種表現。在該次教學改革研究中發現,物資學院學生在這一維度上對比現職社會體育指導員表現出更大的內部傾向性,兩類人群明顯有著顯著性差異(P<0.01)。在選擇方向的正向預測A2指標上,可以看到物資學院的本科生具有更好的主觀能力,兩類人群的差異明顯(P<0.01),兩類目標的趨向性一致。A3指標在整個指標中是獨立變量,是受個體意識可控的,A3指標可以很好了解每個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存在著主觀的能動性。在A3指標得分上,北京物資學院的學生得分是18.33分,北京市通州區體育社會指導為17.63分,兩類人群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在A4指標上可以預測出每個個體在內部選擇上的負面表現性。北京物資學院的學生是16.46分,北京市通州區體育社會指導是19.48。在A4指標上,社會體育指導員顯著性高于該校的學生(P<0.01)從A4指標上可以看出與A1的趨向的指向性是一致的。在A5指標上,學生平均得分31.54分,低于社會體育指導員得分34.43分,兩者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P<0.01),A5指標是個體內心下意識的傾向性的趨勢,作為個體會把親身歷過、對個體本身有用或有價值的事物有意識加強,并積極做出調整。它體現出個體對事物的價值觀。在A5指標上,物資學院學生低于北京市通州區體育社會指導,產生的原因可能是:體育教學在高校中相對靠后的地位有關。在幾項指標中,A3緯度是該校學生與體育指導員差距最小的一項。兩者不存在顯著性差異,A5緯度該校學生得分低于指導員,兩者有顯著性差異。從A3 和A5中可以得出該校學生并不重視這一職業。努力/重要性可以作為職業傾向性指標,標志著個體在職業態度上的積極性,A5緯度是作內化研究的,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調節作用,當A5降低,A3自然會下降。這兩個指標說明學生在職業態度上是多方面的,這種傾向性可以發生變化。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這項工作實際意義,其主觀能動性也會隨之加強,必定是整個動機水平的加強。反之,其動機水平減弱,對體育指導員的興趣也逐漸減少。
從A1~A5緯度,可以看出:在內部傾向性上,物資學院學生在在職業傾向性上要比北京市通州區體育社會指導高,結論可以從正面性的A1和負向性的A4中得到。分析原因:應該可能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青少年渴望接觸社會實踐,表現自我。從而把這職業看成積極的社會活動而參與,而專職人員對這項職業的熱度不高,可能來源與更多的外部原因。在實際了解中,事實也是如此,出現這種結果也就不奇怪了。
從個體本身對職業價值認知上看,個體對與所從事的職業表現的控制能力。與個體本身自我決策的能力關系緊密。該校學生對職業的認可,來源于內部,結合該文物資學院學生對待職業認知,主要體現在追求樂趣,其表現的內部指標具有很高的分數,就不足為奇了。從體育動機理論上來說,當物質的獎勵處于主導是,其控制性就來的更強烈而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下降,這就是專職體育指導員在內部動機上不如學生。體育指導員把物質因素,工作關系,參與其中,并非全心投入這一社會活動中。
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職業價值的判斷上,物資學院學生與社會體育指導員有一定差距,但在積極的社會活動上,物資學院學生可以接受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職業。這些在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運動技術,培養健身觀念,更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只有這樣,鍛煉動機會逐漸加強,反映到對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知程度上,其內部動機提高,認知程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張明立.常用體育統計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0.
[4]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c)-0119-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119
作者簡介:①時鋒(1972,3—),男,漢,吉林省吉林市人,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