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毅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廣西 桂林 541004)
新形勢下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應用探討
陽 毅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廣西 桂林 541004)
核心力量訓練方法作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近幾年來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高校籃球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究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核心力量訓練;高校籃球教學;應用
體育愛好者的綜合素質一直是衡量一位體育者素質的關鍵指標。而力量素質是其他素質的基礎,是運動技術掌握和提高的關鍵點,也是運動成績提高的重中之重。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大高校的體育專業和體育課程也開設得越來越廣泛,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因其自身的新穎性且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等優勢,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將核心力量訓練方法不斷發揚光大,更好地推動高校籃球教學的發展也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1.1 訓練形式比較盲目
籃球隊員的訓練,需要一個有思想的訓練,為他們制訂合理的訓練方案。如果沒有目的性的訓練,只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現階段,我國高校的籃球訓練普遍都是借鑒外國的經驗,并直接應用于籃球訓練中,并沒有在原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任何的改進和完善,盡管很多方法本身存在很多明顯的優勢,但是一旦應用到高校訓練中,就會暴露很多的問題。這種盲目的訓練方式沒有針對性,也會導致籃球學生更多的困惑,以致不能很好地學習。
1.2 沒有新型的教育理念
國內的任何一所高校的開展,都是有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在的。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才更能讓更多的學子加入。高校籃球的教學也是需要深入貫徹教育理念,現階段的籃球訓練方式過于單一,基本都是學生自主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肌肉的訓練,使得很多學生經常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影響訓練項目的正常開展。此外,在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對訓練的力量和組成進行明確的分類,這樣不具針對性的訓練,使得很多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2.1 器械訓練
器械訓練作為核心力量訓練中一種極為基礎的訓練方法,其主要通過借助外來的器械進行訓練,一般來說,在高校中訓練的話,使用較多的是單腳轉盤和瑞士球,這2種不同的器械會使得訓練兩邊的力量不平衡,正是因為這種不平衡的器械訓練,可以對身體的某部分肌肉進行針對性的鍛煉。在長時間的練習后,人體肌肉再收縮使得速度會有明顯的降低,肌肉的激活程度會有較大程度的增加,從而提高人體肌肉的持久力。此時,如果只是身體肌肉的鍛煉,而不借助外來器械幫助的話,可能起到的效果不是那么明顯。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或業余時間適時地進行不平衡訓練,如曲腿仰臥和直腿仰臥收腹等訓練。
2.2 懸吊訓練
這種訓練方式主要是對人體的某一部分進行懸吊,進而實現對人身體平衡性的訓練。平衡性是籃球運動中極為重要的一項特性,直接關乎到個人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懸吊訓練方式可以針對性地增強人體某個特定部位肌肉的強壯程度,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包括自身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讓人體在發力的時候保持各個部位的肌肉群一致,最終使得持久力、爆發力、平衡力的相互平衡。
2.3 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的訓練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訓練方式。針對不同的受教人群,也可以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2.3.1 多器械力量訓練 使用多種不同
的器械進行訓練,模擬在實際籃球訓練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學生可能會在起跳后空中階段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感受到比賽中的那種激烈狀態,促使學生在高強度的比賽中掌握更多的技巧。只有通過多種不同程度的訓練,掌握比賽的具體規則,訓練個人的技巧,從而使其在今后的比賽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學生可以運用瑞士球來模擬比賽中的突破、轉身、運球等多種不同的情況,提升自身的靈活應對能力。持玲運球,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在比賽中的控球能力,盡管在籃球比賽中每個人會各有分工,但是運球是基本技能,是每一名籃球訓練者必須熟練掌握的。
2.3.2 對抗阻力練習 多抗阻力訓練一般會選幾個學生為1組,他們互相進行練習。在訓練時,可以讓2名學生持球多向支撐,這種情況下的身體必須保持筆直,上肢做勻速屈伸,每個不同的動作做2組,并維持40s,每組不同的動作間隔2min,開展不同動作的訓練,對身體的各個部位,
包括腹外斜肌、背闊肌、三角肌、肱三頭肌和肩關節韌帶等不同的部位進行訓練,提高身體的整體平衡性和協調性。還有一種訓練方式是雙膝夾球訓練,這種訓練要求比較基礎,學生面對面站立夾球,通過籃球進行發力對抗,在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增大力度,每個動作做3組,持續40s,休息時間2min,目的是提高學生髖關節、腰腹深層肌肉的控制力。
2.3.3 單人支撐訓練 單人支撐的訓練方式是學生單人可以完成的,如場地中的箭頭指向所示,每個動作進行3組,時長為40s,休息時間為2min。主要針對學生的髖部韌帶、背闊肌和腰腹肌群進行訓練。單雙球靜態支撐,要求學生面向下平趴,整個軀體保持水平狀態,如場地箭頭所畫每個動作進行3組,每組40s,休息間隔時間2min。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腹部韌帶、髖韌帶和肩韌帶的韌性。訓練中的學生由于力度掌控不到位或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經常會出現韌帶拉傷的情況。
2.4 創新訓練
高校的籃球教學方法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體育教學水平,促進籃球教學的發展。核心力量的訓練主要是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自身的協調性和穩定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打籃球的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包括運球、控球、投籃等具體方面。創新訓練方式需要高校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在提升學生籃球技能的同時,也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實質性地提升了學生的籃球技能。當然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新的教學方式,讓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進而推動我國高校籃球事業的發展。
[ 1 ]李國敏,金未再.超等長訓練在高校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J ].青少年體育,2015(2).
[ 2 ]蔣思慶,施大武.核心力量練習在高校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貴州省高校為例[ 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9).
[ 3 ]楊喆.探析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運動訓練中的作用[ 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5).
[ 4 ]何凡.力量訓練在高職院校籃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 5 ]韓莎莎.核心力量訓練對跳起投籃技術的影響分析——以高校籃球專項同學為例[ J ].當代體育科技,2014(4).
[ 6 ]肖和偉,陳建興,謝明秋,等.核心力量訓練在男子標槍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G841
A
1674-151X(2016)09-09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47
投稿日期:2016-08-07
陽毅(1981—),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籃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