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瑩,王輝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部
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與文化表達
杜瑩1,王輝2
1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2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部
大學校園是社會構成不可忽視的一個子系統,作為高等教育的物質依托,校園環境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本文對大學校園景觀規劃進行了概述,提出了大學校園景觀規劃的人文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了文化表達的主要方式,以期為今后的大學校園建設和景觀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文化表達
大學校園是城市景觀系統中的一個特殊子系統,它的科研文化以及校園景觀不僅要服務于在校師生,為了提高校園知名度,更需要向社會開放,形成旅游文化景觀,使大學校園的景觀資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因此搞好大學校園規劃和景觀設計,對提高校園環境和塑造良好的大學校園公眾形象意義重大。大學校園分布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校園歷史文化底蘊,之前很多新校建設中往往忽視了景觀的文化表達,而呈現千校一面的現象,大學校園在景觀規劃中應滲透歷史背景,充分體現人文情懷,表現大學校園獨特的一面。
余樹勛在《花園設計》一書中這樣論述園林的功能:花園規劃是為人服務的,花園規劃設計者應該樹立一條堅定不移的信念,即“建造花園是為了人們能夠在其中尋覓生活的樂趣和新鮮感受[2]。”大學校園是師生學習生活的環境,要體現美麗、生態、人文的特點,校園景觀規劃就要考慮功能上的需求,營造適于學生學習、教室教學及科研的環境。其次,從風格上來講,要保持建筑風格和景觀風格以及小品風格的一致性,避免校園景觀的雜亂無章和不倫不類,中式建筑群擺放著歐式的花缽、日式的燈體,歐式的建筑配以亭臺廊榭等古典園林構筑物,成了校園建筑景觀規劃中的敗
筆[3]。
大學校園區別于工廠、醫院、街道,校園是一個供師生學習、科研、集會和交流的場所,要體現科學文化精神和歷史文化特色,把校園文化融入校園景觀之中是景觀規劃的最高境界,以此來體現大學校園景觀的高度識別性。因此,景觀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特色的表達載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高等教育理念的發展,學校規模迅速擴大,大學校園內原有的各大功能分區己不能滿足學生及教師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區域之間相互交融,就必須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來體現場所中人的重要性,體現場所文化特色。除此以外,大學校園景觀規劃應充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適應未來的變化,營造可持續的景觀,景觀規劃要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和結合自然條件,引入雨水收集與利用等生態理念,創造美麗、人文、生態的校園景觀。
3.1景觀實體具化抽象文化意識
景觀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補的、是共生的,我們往往可以通過物質實體把抽象的文化意識通過景觀途徑具體化,以此在延續大學校園文脈、傳承校園文化的基礎上,來反映高校的精神風貌、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并傳達給校園師生。因此,高校的景觀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的表達使師生對校園現有的文化價值產生認同感,從而實現對個體心靈和人格的塑造。
3.2歷史人文積淀
當下高等教育呈現明顯的競爭趨勢,競爭不僅僅體現在教育教學水平以及科研學術成果,也體現在校園文化的傳承、校園景觀的厚重,因此,我們說高等教育的競爭是多方位多層面的。大學校園景觀規劃的形象品牌定位十分重要,很多知名大學校園景觀的精彩之處成為世人熟知的標志,如清華大學的大禮堂,北京大學的燕園,武漢大學的珞瓤山等等,這些積淀了大學人文歷史的景觀塑造了大學校園的品牌形象。
3.3植物景觀表達地域特色
綠色植物是園林中最具有生機與活力的景觀要素,植物不僅具有減少噪音,愉悅身心,消除疲勞等功效,而且還是地域特色體現的良好途徑,可以為大學校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校園植物配置以采用鄉土樹種為主,外來引進樹種為輔,快生樹與慢生樹結合,落葉樹與常綠樹相襯,開花樹種和觀葉樹種搭配,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錯落有序的植物景觀。
3.4設置雕塑與景石碑刻
雕塑和景石是校園文化表達常用的手段,通常作為大學校園景觀的點睛之筆。大學校園雕塑景觀的體量上一般要考慮場所的尺度問題,設置與場所尺度相襯的雕塑景觀可以使人感到舒適并具有威嚴感和感染力,其次在藝術風格上應選擇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作品,以此收到文化傳遞的效果。
在精致的小空間或小院落內,可以采用置石景觀或小體量雕塑,加以題字碑刻,體現積極向上的精神和不尚浮華、志存高遠的品格。在作品選擇上宜選用體量較小,能夠反映主題、識別度高的置石景觀。
在信息、科技、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探討和研究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與文化的表達,不僅具有時代意義,還可為當前大學校園建設提供一定參考。大學校園建設有其特殊性,是城市景觀系統中的一個特殊子系統,校園景觀的個性不僅體現于色彩和風格,也體現在建筑、小品和植物,校園景觀規劃的文化表達是基于大學校園文化、歷史和精神的基礎上挖掘形成的,在大學校園景觀規劃實踐中定會大放異彩。
[1]余樹勛.花園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
[2]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則[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82
杜瑩,女,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