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磊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口語語言輸出的頻率研究的功能
張潔磊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本文不僅能夠豐富并進一步證明頻率效應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試圖探索頻率效應對口語語言輸出的影響和普遍性規律,可以對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習得提供一定理論支持,進而使學生了解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有效方法,并使學生的英語口語習得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口語語言輸入;頻率研究;必要性
國內外對于頻率效應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爭論。在肯定頻率效應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語言學家們在頻率效應能夠多大程度上促進二語習得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國外,很早就開始對頻率效應進行研究,而研究范圍,涉及到各項技能,即二語的聽、說、讀、寫、詞匯習得等,成果也相對豐富;但是國內對頻率效應的研究由于起步比較晚,相關研究相對比較缺乏,這就使得本課題可參考的研究范例相對不足。另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也存在著數量有限,針對性以及代表性比較不夠強等因素[1]。
(一)注意/觸發功能
作為二語學習者,需要完成有聲或無聲的表述,他們往往在試圖表達、以及能夠表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使得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與自己的最終的目標語言是不一樣的。于是將目標語言轉向了學習者自身意識這個方面上來,于是注意力開始轉變到學習的二語方面上。
學習者在對于所要輸入的信息進行第二次的加工的時候,一開始最為關注的應該是實詞,之后,學習者又會開始注意那些有著很高價值的語法方式,最后才會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交流價值比較低的形式上來[2]。
通過對于語言的輸出功能,每一位學習者將會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用的目標語言將會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意思,于是,他們也會再一次對自己進行評價,尤其評價自己的中介語言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對之后的輸入信息也逐漸關注,總之,關注的范圍從輸入信息中的實詞、語法到形式,而這往往是語言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總而言之,學習人員在進行語言的輸出這一個過程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在表達上的差距,這種差距將會使得他們認為自己頭腦中所缺少的那一部分知識,必須特別得進行學習了。在進行語言的輸入中,要特別在意語言的本身特征,進而不斷提升自己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接著被激活,這樣,利于習得的、內在的認知過程,使得語言習得更加方便[3]。
(二)假設驗證功能
為了進行二語學習,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其實是對于目標語言所作出的種種假設后,然后進行實踐的檢驗,并就出現的錯誤進行改正的一個過程。因此,假設與檢驗的功能,往往執行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于輸出,實際上是對目標語言來說的,屬于一種內在的假設,對這個假設繼續驗證而使用的一個方法。“互動和反饋”式假設檢驗的一個前提,對于互動,可以在學習者與本族語者之間發生,或者在學習者與老師之間發生,或者在學習者與同伴之間發生。對于每一位學習者,往往從說話人那里得到語言的信息,把這些信息進行反思,同時,需要對這個傳輸的語言進行二次檢驗,以表明其準確性和別人的理解能力,通過輸出,讓學習者自己檢驗假設,接著,與對話者進行協商調整,使得學習者不斷完善自己的輸出,讓語言表達變得更加準確。
(三)元語言功能
對于元語言功能,主要面對學習者說的,即學習者針對“關于語言”的知識的匯總。換句話說,在學習者反思、分析語言之后,進而認識語言,包括:語言的形式、語言的結構、語言系統等。每次學習者對于自己的目標語言的用法進行思考的時候,對于輸出語言,往往發揮著元語言的功能,通過輸出,使他們積極控制與內化自己的語言知識。根據相關的研究說明,在言語的理解上,往往需要進行一定的過程,這與輸出語言的、處理語言等方式不一樣。在理解輸入語言信息的時候,往往學習人需要利用身邊的、一切有效的資源而進行,即便是學習人,若沒有在意語言的輸入方式,也可以對其有一定的理解。因此,通過輸出,使得學習人能夠更多地參與,尤其對于句子、語法等方面,從認知上進行處理。所以,輸出便會變得更加的有用。
(四)言語的流利性功能
Swain認為,通過語言的輸出,可以給與每一個學習人學習的機會,使得他們積極使用語言資源,并且運用地很充分。這樣每一位語言學習者在對于語言的學習與使用的進程中,他們會不斷加強語言的修煉,尤其對于自己所具有的語言知識,不斷運用而增強自己對語言的處理,進而提高自己語言表達的能力。
對于學習人員,已經越來越多地喜歡運用語言,使得語言越來越流利。對于語言的流利性,包括兩個過程,即受控制的處理過程、自動化處理過程。在平時,所說的要增強流利性,其實就是指學習者不斷加快自己說話的速度,在語言輸出上不僅僅是快,而且還要做到準確的特點。當某一種語言輸入與某種輸出之間存在著一致性的特點后,逐步轉向自動化,其實,在輸出語言、語法之間,往往有著一定的自動化的規律,逐步實現在表達上的流利性。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知道,輸出對二語學習者來說的確很重要。由于社會交際的需要,學習人需要用二語來將自己的意思進行表達,通過這種言語的輸出后,此時,就會發現在語言知識上,往往存在的缺點;而在目標語言的表達形式上,也存在一定差距。在這之后,學習者就會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即二語習得的、內在的認知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有對于目標語言的形式和功能上的一個重新假設,同時,要檢驗這些假設的真實性。學習者對語言進行反思、以及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或者是對語言語法方面的分析及輸出過程,非常得關鍵。
綜上所述,本文不僅能夠豐富并進一步證明頻率效應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試圖探索頻率效應對口語語言輸出的功能,對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習得提供一定理論和實證支持。
[1]陳樺,孫欣平.輸入、輸出頻次對英語韻律特征習得的作用[J].外語研究.2010(04)
[2]戴禎瓊,丁言仁.背誦課文在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作用研究[J].外語研究.2010(02)
[3]貝曉越.寫作任務的練習效應和教師反饋對不同外語水平學生寫作質量和流利度的影響[J].現代外語.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