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
基于網絡環境的“機電傳動控制”教改試驗研究
王維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
在這篇文章當中,筆者首先針對網絡環境之下所開展的“機電傳動控制”教學改革試驗的實驗目的和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規劃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該試驗的研究方法,最后筆者結合相關實驗結果,分析該試驗的整體效果,希望憑借自身多年的機電傳動控制的教學經驗,給與該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幫助。
網絡環境;機電傳動控制;教改實驗;效果分析
筆者根據我國十五期間,依照廣東省工程科目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項目的需求所開展的調研工作,選擇了機電工程專業的41名在讀學生,該實驗開始的實驗為2014年的4月到2014年的6月。在該試驗當中,筆者采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三次動作,使用構建于網絡平臺上的資源問題研究學習方法,網絡平臺資源是該校自主研發的機電傳動控制專題網站。
實驗的研究目的:組成建立在網絡平臺之上的資源使用,這一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即課題研究式學習法;認識并深入機電傳動控制這一科目的網絡平臺資源的有效展現方式;培養教師收集、整理與深化網絡平臺上給出的教學資源的能力,使用網絡平臺所提供的資源開始相關教學活動的經驗;同時增強學員對于網絡平臺資源的有效使用率,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課題鉆研性學習的能力;培養學員使用網絡平臺資源開展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并用的能力。
教學方法:在開展每一次教學活動以前,都必須要針對該次教學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而在教學設計當中,必須要涵蓋有此次教學的內容、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教學活動步驟的設計。在此當中,教學的目的又涵蓋有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個人能力和學員優秀品德的培養目的。
開展教學時,教學內容涵蓋了教師所選擇的學習內容和學員對該學習內容所設計的課題探究。在首輪的教學活動之中,筆者向學員給出了七大課題進行研究,這些課題在難度上較高,學員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而在第二輪和第三輪教學活動之中,筆者又向學員給出了十二個研究課題,學生需要按照自己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容和所查找的對應網絡資源,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在其中進行某個專題的選擇。選擇好相關專題之后,學員便需要開展針對專題的專項研究活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都能夠得到訓練。在進行討論研究之后,筆者便要求每一個小組成員提交一份針對該課題的相關研究報告,此份報告可以提供給其它小組的學生進行觀摩學習。
在該實驗之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流程是:首先教師針對課題進行講解,之后教師需要拿出相關的案例進行展示,接下來教師給出相關的課題讓學員進行網絡平臺的資源查詢和研討。之后老師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所查閱的相關資料和分組討論的結果,寫出相關的專題研究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之上所講解的內容全部都是該章節作為基本的學習內容;所展示的相關案例是學員依靠網絡平臺所提供的資源開展的自主性案例學習;專題討論是學生使用網絡資源開展的相關課題的討論。之后學員使用網絡平臺資源繼續開展討論,并且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給與指導,以求學生的討論結果更加的完善。之后,教師需要讓學員將自己的討論結果上傳到指定的學術論壇當中。在教師對于學生研討進行評論時,教師需要和學生進行共同的探討,并由教師開展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歸納總結。
在此次的教學實驗當中,筆者使用了行動探索法,行動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教師收集,整理網絡平臺當中所提供的相關資源的能力和使用這些網絡平臺資源開展教學工作的能力。增強學員使用網絡平臺資源收集數據,歸納數據和整合數據的能力。加強學員使用網絡平臺資源開展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并以此進行問題的解決的能力。
在每一次的研究活動中,教學需要依靠精確的分析對此次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判定,之后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并且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員的課堂聽課效率、網上學習成果展示,交流論壇的言論發表情況,對此次教學改革實驗的效果進行記錄。在進行實驗效果反思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和實驗效果的記錄者進行討論,總結出在此次教學改革實驗之中,有哪些值得推廣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改進的缺點。通過這樣的討論,能夠使得接下來所開展的相關教學實驗變得更加的具有針對性。
筆者將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過程當中,第二輪教學活動作為例子,在該次行動當中,筆者充分參考了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值得堅持的優點和不足,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更改,在第二次教學活動當中,筆者把教學目標定為讓學員能夠使用網絡平臺資源開展探索性學習,并以此增強學員們的獨立學習、討論學習的能力。教學方式為建立在網絡平臺當中的資源使用問題的研究;所學習的內容是“機床的電路分析(計劃6個課時)”,在此次教學過程之中,筆者給學生提供了12個課題,以供學生進行研討。
在這一次的教學活動之中,筆者與實驗結果的記錄者開展討論的結果是:在“機床的電路分析”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之中,因為此章節的理論知識較為復雜,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相關的演示動畫制作,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因為時間過于倉促,動畫的制作相對較差,還有待提高。在此次與實驗記錄者的交流的過程之中,充分證實了教師講授理論、指導學員進行案例學習、教師提出相關課題進行研討、學員給出對應報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一教學流程是十分科學合理的。在使用該教學方法以后,學員從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轉變為了通過學員獨立思考以及與同學進行討論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強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指導作用,也增強了學員使用網絡平臺獲取相關學習資源,并加以分析和使用的能力。但在實驗過程當中,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例如,針對小組人員的配置科學性有待商議,從現有的小組分組情況來看,各個小組之間的平均分存在很大差異,需要合理分配。
在上述的三輪教學活動實驗完成之后,筆者為了檢查學員的設計實踐水平和綜合素質水平,為學員進行了相關的實踐任務課程設計,即教師擬出一個課題“物資裝卸自動監控循環系統的研發”。在此課題中,針對學生的總結報告的評價重點為以設計方案、報告內容、以及學員的描述能力,在上述三個指標之中,每個指標又有2-4個的單項能力,每個單項能力有四個評判標準,分別是優、良、中、差。教師以百分制來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判,其中90-100分成績評定為優、75-89分成績評定為良、60-74分評定為中、59分以下評定為良。教師按照上述指標來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經過相關的數據整理,得出了本校的41名機電專業學生的成績分布。
可以發現,該課題在本校學生當中的總得分率為81.1,這表現該課題在本校學生設計處于較為良好的水平。而在方案部分,得分率為80.5。在內容部分,學生的得分率為82.8,這代表學生在進行該課題研討的過程中,有著較好的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術水平,但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得分僅僅為76.6%。這就說明學生在進行對自己所設計的物品的闡述能力還有待提升。
筆者針對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資源使用問題研究學習方式,在以上三輪教學活動過程中,依靠計劃的制定、開展教學活動、觀察學生學習的開展,以及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的反思,使得此項課題的教學活動,學校方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首先教學改革實驗的研究人員,依靠此次實驗,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了網絡平臺中相關資源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感受到了在充分發揚網絡平臺優勢后,能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再有就是在教師方面,此次教學改革有效培養了教師使用網絡平臺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的能力;還有就是學員建立在網絡平臺中相關資源的使用這一問題研究中,所采用的學習方式,較為靈活,免去了傳統教學方法中較為枯燥的一面,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有著極強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在此課題的學習過程中,鍛煉了當代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極度缺乏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在此次教學實驗當中,仍然存在有諸多的的問題,如時間的控制等,這些問題都是在開展網絡化教學之后,需要進行解決的問題。
此次教學改革實驗,給學員和教師都帶來了很多的收獲和啟發,并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比較,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定位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針對這一變化,學生和老師都需要進行清楚的認識,才能滿足時代發展教學方式轉變的潮流。
[1]王曉初,楊杰,李克天.基于網絡環境的“機電傳動控制”教改試驗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1:80-81.
[2]倪敬,許明,陳國金.《機電傳動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147-148.
[3]喬維德,李夢軍,張本法.基于網絡環境的模擬電子技術情景探究式教改試驗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No.7405: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