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娟信陽博物館
從博物館教育到場館學習的演進:歷史與邏輯
熊文娟
信陽博物館
中國與西方的教育體系中對于“場館”這一名詞的界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理解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偏差。目前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場館教育還不能被所有人所認識正確,并且已經持續了較長的時間。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場館教育的身份界定存在很多不清晰明確的地方。對于目前的教育來講,場館的自身體現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因素。因此,本文將結合實際現狀,對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的歷史演變進化以及背后所在的內在邏輯進行深入探索。從現代意義的角度上對所構成的場館教育的歷史發端與隱藏的啟蒙精神進行研究,響應近年來的教育民主化的號召。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歷史與邏輯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影響與原因,為博物館教育確立價值取向,提供有效的經驗加以借鑒。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對場館學習的研究焦點與發展趨勢進行評述??偠灾瑢⒉┪镳^教育到場館學習的演進研究完善并探尋其中的歷史與邏輯將更好的推動我國的場館教育事業,從而保證我國教育產業的平穩發展。
博物館教育;場館學習;歷史邏輯
曾有相關學者提出:“博物館教育的歷史是無法捉摸透徹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喘氣,就馬上投入到下一個項目中去了。有關博物館教育的記憶也隨著人們工作崗位的不斷變化逐漸消失在歷史的云煙之中?!庇纱丝梢钥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博物館教育實踐不斷被豐富化,但很多人仍然對這一領域的歷史演進以及背后隱藏的邏輯思維缺少科學合理的思考,使得相應的實踐工作沒有理論依據與實際的場館學習經歷。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仔細的了解這一過程的演變過程,通過觀察與分析解釋其中存在的邏輯思維,對一些具體的問題有具體的解決辦法。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使得博物館教育真正向場館學習方向發展。對于博物館教育到場館學習的演進研究也就顯得十分必要,需要探索歷史與背后邏輯的演變。
(一)博物館為博物館教育的發端
現代的博物館最早起源于18世紀。法國的盧浮宮不僅僅是世界著名的名勝古跡,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擁有現代意義的公共博物館。從法國盧浮宮創立之初,公共博物館一直就是以啟蒙為理想的。其中的主要思想是認為,每一個獨立的個人都需要要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都有接受知識的權利。百科全書與博物館之間存在很多的共通點,通過二者之間的具體比較,它們都是18世紀啟蒙精神的具體體現,創造了良好的平等學習的條件[1]。對于博物館來講,其中的收藏與展覽品不應該單單成為少數人的把玩的物件,需要對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實際開放,成為社會公眾啟蒙的一種具體媒介。公共博物館承擔著推動文明與心靈進步的重任,基于此種情況,公共博物館的創建與實際發揮也就成為了推動教育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的博物館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存在自身的實在主義的教育理論觀點立場。博物館教育的認識比較寬廣,認為知識處于宇宙體系之內,人類有義務去發現探索并且加以理解。由此可見,在公共博物館建立之初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較單一,通常由博物館講解員進行權威的知識傳授,以硬性講解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各個參觀者。所以我國應當展開對于在博物館教育逐漸的演變成為到場館學習的知識實踐能力,這與當時的權威學者的觀點比較相同。在這一階段中,公共博物館的實際教育實踐過程是和當時的傳統學校完全一致的。因此類情況的限制,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就是博物館教育與傳統學校的教育并無太大的差別,并且可有可無。因此,對于博物館教育來講,就面臨著極大的瓶頸,社會對于公共博物館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公共博物館的教育應該與傳統的學校教育明確劃分開來,并且承擔不同的教育任務。隨著問題的暴露,這一現狀在近些年來也得到了一些改觀。
(二)公共學校的系統對博物館教育功能的拓展
隨著公共學校體系的不斷完善該與規模的擴建,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于博物館功能的建設也有了一定的進步。博物館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責,需要為規模龐大的公立學校系統提供教學方面的強有力的保證。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正逐步從整體的博物館體制中逐漸分離出來,并能有效進行獨立發展。隨著這樣的情況不斷深化,一大批專門為教育而服務的博物館也隨之創立。對于博物館教育的理想也正在逐漸實現。目前我國的教育仍然是以博物館居多,需要向“場館”進行演變,保證能夠滿足教育的需求。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也越來越強,在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中均有一定的涉及。但隨著情況的不斷變化,另一方面的弊端也隨之暴露,公立學校與公共博物館的教育正在逐漸分離,二者之間不能較好的相輔相成,相對獨立。這一問題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與教育專家的注意,究竟如何選擇公共博物館的發展路線對于整體的場館教學有著重大的影響與意義,應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教育服務[2]。
(一)博物館教育研究基礎
20世紀中期,由于博物館教育與中小學教育體制的密切聯系,因此公共博物館教育的發展趨勢與當時的一系列教育運動基本是同步進行的,從某些方面來看已經成為了整體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從這一方面來講,進步教育分為了兩個具體的流派:管理進步教育與教學進步教育。管理進步教育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隨著當時的主要有管理進步教育派別推動的科學教育化的運動,博物館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相關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增加。在這一時期中,公立學校受到公共博物館的影響較深,并且廣泛存在。許多的相關學者專家也比較關注這些方面的博物館環境變化,如管內展覽品的設計與學生對此的學習情況。具體的研究方式基本與心理教育研究一直,有鮮明的量化性質,也就是換一種角度的參觀者跟蹤記錄。將博物館活動切分成一個個片段,將其具體的活動持續時間進行統計,對學習結果的實際效果進行檢驗,將實際結論反饋給博物館的管理工作人員,以此促進他們對于博物館教育管理的改進,使整體的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并改進實際工作方法。通過心理與行為等方面的機制研究,可以為熱門在后期的場館學習奠定基本的知識理論基礎。所以從我國的博物館教育逐漸轉型到場館學習是必要的也是最可行的方式。
(二)教學進步教育的價值取向
從另一方面來講,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統的教育水平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各種不同的教育思想也在層出不窮,博物館教育在各種思維的沖擊下,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學者杜威以自然主義為旗幟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教育改革運動,同時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教育教學進步流派的領頭者,他的思想觀點也深深影響著博物館的教育體制。因思想的先進,很多人都成為了杜威的追隨者,共同為這一流派所工作。這一流派企圖從教學進步的思想理論中汲取新的思想,獲得有效的思想思維資源,從而在整體上推動博物館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作為教學進步流派的領頭人,杜威自己也常常參觀博物館,并且十分重視博物館教育的整體價值[3]。在學習的效率以及工作方面,博物館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保證。在學校的實際教研實驗期間,曾經在其中廣泛使用博物館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在理想學校的模型中,博物館與圖書館等場所一樣,都屬于極其重要的教育組成部分。場館教育起始于教育收藏功能位序的爭論,對于二者之間的輕重需要具體思考分辨。相關專家學者也表明場館的收藏、保存等功能,但對于教育來說卻是最為重要的。在其他國際,場館教育可在不同方面體現民眾對教育的追求,同時也象征著教育的民主性,是社會保障的一種。在這些方面的影響下,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場館對于個人教育的意義以及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處于學習時代下的我們應全力配合學校與社會的教育模式,使得場館教育成為教育體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在當時的時期,博物館的最為重要的影響就是基本的教育價值取向,強調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作用,提供有效的教育經驗。在實際的教學方法上,該時期的博物館教育也在不斷嘗試教學進步流派所提出的主要教學方法,并且打破了一些教育方面的局限。在這一情況的介入下,博物館教育也不在是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與內容,而是未經加工過的實際經驗。因此,博物館教育也擺脫了與傳統公立學校教育相同的尷尬境地,找到了自身的優勢,使其教育內容與公立學校的教育內容明顯區分開來。
(一)轉型之前的整體社會環境
因當時戰爭的全面爆發,世界各個地方與種類不同的博物館均處在各種政治力量的控制之下,因此很多的博物館機構也成為了激發群眾愛國思想的場所,并且需要承擔相關的教育職責。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慢慢消失,博物館的問題便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之內。社會對于博物館的關注方向也有所改變,越來越重視其中的趣味程度,并且采取了更加主動全面的教育模式。在這樣的影響之下,博物館教育的功能也應當有所改變,需要開辟新的路徑維持教育發展水平,在展覽品的設置上需要考慮其中的多樣化。因此,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者發現了這一問題,采取的積極的態度去應對改變。在社會需求的巨大壓力之下,博物館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20世紀60年代初的課程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博物館教育模式的發展。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數量有了質的飛躍,并且參觀人數也呈井噴式上漲??梢哉f,因當時的改革所致,吸引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對此方面加強建設,并完成了博物館教育向場館教育的歷史性轉變[4]。
(二)場館學習研究的興起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心理學家在學習的研究成果上也在不斷將其實際應用于博物館教育教學當中,整體上推動了博物館教學向場館教學的轉變。博物館教育正在逐漸向更有兼容性質的場館教學轉變,使得整體的博物館教學質量獲得明顯的提升。在關注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影響下,課程改革也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博物館所提供的場館教學在內容上及其注重技術與科學的結合,成為了學習中實踐與研究的主體場所。在研究層面,越來越多的焦點也集中到了參觀者本身上。使得課程改成逐漸的運用到實際當中,全面發展學生在學期時期進入場館學習,通過各種不同的教育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在科學的結合,實際引入到了展覽品的評估體系中。因此,對于場館學習的研究也就正式興起[5]。
(三)場館學習的創新與探索
在這一具體時期內,場館學習的情況與傳統的科學教育不同,實際探索了博物館中展覽品的收藏價值意義,同時通過展示向學習者傳遞有效的科學知識,使學生獲得有效的知識技能資源,于此同時也提升了趣味性。但這并不意味之所有的經驗都是有實際意義與價值的。對于一些不能夠激發人們正確思考的日常經驗需要摒棄,考慮其自身的特征。從博物館中獲取的經驗也要從多方面入手,不能只考慮其中的趣味性,需要經過實際的組織使其具有教育價值,并且對展覽品要靜心設計,保證實際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操作上手程度。在博物館中,無法避免的就是對于展覽品的收藏價值的考量,應打破其中的瓶頸,從實際的教育意義角度出發,保證此方面的完善。
綜上所述,在博物館或者是場館學習領域之中,不同的教育抉擇決定了實際的教育形態的不同。在這一問題上,應當嚴謹對待,應研究透徹其中的演變過程,對背后存在的規律與邏輯應當有所思考,從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對此類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博物館與場館教學承擔的教學任務與傳統教育機構明顯不同,相關專家與機構應加強重視程度,保證這一教育產業的平穩發展,使它們具體的工作任務能有效完成。
[1]鄭旭東.從博物館教育到場館學習的演進:歷史與邏輯[J].現代教育技術,2015,02:5-11.
[2]王樂,涂艷國.場館教育引論[J].教育研究,2015,04:26-32.
[3]王婷,鄭旭東.場館學習的歷史、現實與未來:研究焦點與發展動態述評[J].現代教育技術,2015,12:5-11.
[4]鄭旭東.培育反思性實踐者: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專業發展的現實與未來[J].現代教育技術,2015,07:5-11.
[5]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CIP數據精選[J].全國新書目,2014,05: 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