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內蒙古赤峰學院教育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互動模式的探究
石琳
內蒙古赤峰學院教育學院
本文探討了學前教育專業使用音樂互動模式的理由,表述了音樂互動教學的目標和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音樂互動模式的操作階段與環節,總結了音樂互動模式常用的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互動模式;教學研究
課題名稱:學前教育專業藝術人才培養與職業需求對接的研究。課題編號:NJZC16247。另標注: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
學前教育專業是發展幼兒教育師資隊伍的源泉,學習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后大部分都會從事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工作。學前教育專業中音樂教育與普通師范類的音樂教育是不一樣的,它有自身的獨特性。做好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不但需要總結研究幼兒的音樂教育對目前學前教育音樂素養的標準要求。還需要從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現狀出發,探討這個專業的音樂教育應該解決的一些現實問題。
互動就是交往,它是人和人在相同的活動里發生的作用還有聯系。它將行為導向別人,在其他人那里取得一些信息。互動不但可以指人和人的互相作用還有影響的過程,還可以指在一些情境里人們利用信息的交換導致的心理和行為的改變。
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互動。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教和學互動的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教學相長。老師和學生在進行教學活動中,能夠進行交換位置互動。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或者學生自己之間都可以進行互動。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育的活動過程是一個選擇文化價值的過程,也是提高人自身價值的過程。如果離開了主體人的活動特別是人主體意識的有效發揮,教育的活動就只是動物的本能延伸,不能成為人創造性的活動,那么教育的過程也就只是機械生產的流水線而已。
互動的教學模式就是把整個的過程當作是正在發展的一種形態,教和學進行統一影響的過程,將教學的過程當作是教師和學生生命之間的溝通。進行活動的過程里,它是利用調節教師和學生關系的作用,轉換成和諧的互動,有效的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互動的教學模式使用一類全面的視角對待教學的活動,師生和環境看做是整體,整體內的要素是互相的影響和作用的。
音樂教學的過程比較復雜,音樂教學的內容又有著多樣性這個特點,這些都決定了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不應該去機械進行套用。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應該進行篩選不一樣的教學的觀點,把它們放在比較有效的構成里,變成非常綜合的教學結構,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為教師提供比較好的一個參照體系,不但對于教師加深教學過程理解有很大的好處,也可以對學生在學習方面提供合理的指導。音樂互動教學的操作過程需要具有邏輯的順序,具體來說就是規定了音樂教學每個步驟需要進行的任務是什么,以及怎樣進行好這個任務。
音樂互動的教學模式操作的順序基本是啟動,聯動,能動這三個主要的環節,三個環節也反映了學生在教學活動里各種行為的狀態,一共有七種,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1.激趣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必須充分的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可以產生很大的內驅力,才可以激起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望以及熱情,這樣他們才會積極的去進行學習。音樂課是一個需要感知能力很大的學科,有著很多的情感因素以及對人身心的感染能力。要是進行普通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就在比較枯燥的練習中對于音樂美好的感覺就會逐漸的消失掉。
2.感受新知。在這個階段的主要的目標就是承上啟下,音樂老師應該設置好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在銜接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引出一些思路,引導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激發他們進行學習音樂的欲望。
3.引導學生自學。在這個階段,音樂老師應該積極的去引導學生參與彈,唱,想等等這些活動的形式,引導他們對知識產生正確和明確的認識,讓求知的規律積極的轉變為認識的過程,這樣可以積極的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研究新知識的想法。
4.激勵并設疑。要讓學生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應該在學習進行過程里適當的提出一些疑問,創造一些問題。提出疑問是預示有新發現與新突破,因為既然可以提出來一些疑問它就包含著新思維,就需要很多的膽量以及勇氣。
5.多向互動。多向互動主要是反復的訓練,以它作為基本的手段,利用很多的形式進行互動,將新的知識整合為完備的系統,讓學生們加深自身的理解。
6.深化鞏固。通過前面的五個階段,基本的音樂學習內容是能夠被學生掌握以及理解的。不過因為學生在認識的水平上有差異,也就導致了他們在思維的層次上不同。
7.運用遷移。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老師,不能只重視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需要有更多方面的考慮:如何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的知識來發展學生們自己的個性以及潛能,讓他們可以變成可以真正掌握音樂技能的人。運用遷移這個階段,事實上就是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個鞏固,發展自己的知識做到延伸以及綜合。
音樂互動模式的最主要的就是互動,要讓教師和學生可以真正的互動起來,應該讓學生在情感上可以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課的課堂活動里來,在課堂上師生的關系是輕松的,教師應該允許讓學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參與進課堂來。音樂互動模式的實施應該構建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比較良好的課堂秩序。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人類可以認識事物或帶有傾向的意識。出現這樣傾向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情感,像人們喜歡音樂自然就對音樂產生興趣。第二個是需要,尤其是精神的需要,像人們對舞蹈,電影,文學等等這些藝術的活動有興趣。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應該讓教學變成發現美和欣賞美的統一,利用藝術的手段以及方法讓教學變成學生發現自然美和科學美的途徑方法。教師應該飽含情感,學生和老師之間需要進行情感的溝通。
3.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興趣有暫時興趣以及穩定興趣。暫時性,不能持久的興趣為暫時興趣,可以持之以恒成為個人心理特征的興趣為穩定興趣。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暫時興趣逐漸的培養成穩定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
[1]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
[2]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