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姍重慶市開縣漢豐一校
素描訓練,記實習作起步的捷徑
溫小姍
重慶市開縣漢豐一校
作文教學要求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從真實的現實生活中獲得真實的體驗。使學生能夠“說真話、說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作文現狀;素描作文;訓練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作文教學要求中,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把“寫記敘文”改成了“記實作文”。這樣的變化在進一步強調內容和情感的真實。記實,就是要真實、準確地表現人、事、物、景。這就像繪畫中的寫生,對所畫的對象,它的形態、色調、明暗、質地、量感……都能夠如實地表現出來,真實準確地表達自己所了解到的一切和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如實地表現客觀事物、進行真實表達的能力。
大多數小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個性。盡管學生觀察了生活,有了觀察的經驗,但卻存在很多困惑:1、有話可說,卻不知從何說起;2、有情想表,卻不知如何表達;3、有事要述,卻不知怎么安排?
從上面的現狀看來,目前小學中段的習作教學仍然令人堪憂。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么學生剛剛經歷的事情雖然存乎于腦海中,但已經沒有了一個個生動的鏡頭?為什么曾經豐富多彩的生活在轉化成文字時就成了壓縮的餅干,脫水的蔬菜?為什么曾經層次分明的活動在寫成文章時就變得雜亂無章呢?
我想,除了小學生對生活有“喜新厭舊”的心理認知特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還沒有掌握觀察方法,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以至于出現視而不見,觸而不覺,嗅而不聞,聽而無聲,嘗而無味的“無為觀察”。而缺乏了細膩深入的觀察,正應驗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說法。所以,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攝取作文素材,就成了我們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多年實踐證明:吳立崗先生的”素描作文”教學模式是提高中年級寫實作文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形式,是習作起步的捷徑。
首先,我們得弄清兩個概念。第一,所謂素描,乃是以觀察實物、實景作為途徑,以片斷和簡單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其目的是幫助兒童認識周圍世界,培養觀察和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基本功。
第二,什么叫素描習作訓練呢?請看一個以觀察實景為途徑的素描課例。"叮鈴鈴--"上課了。這是一堂三年級的作文課。只見一位女教師走上講臺,親切地對同學說:"今天,我們繼續進行'動作素描'。我當'演員','演出'的內容是尋找鋼筆準備點名。請你們仔細地觀察我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然后把這個動作片斷寫下來"。接著,教師兩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設計的動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嗎?"
"都看清楚了"。
一問一答之后,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沙沙的寫字聲。不到二十分鐘,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表示自己已經寫完。教師指定幾位同學朗讀了各自的作文。對同一過程,有的善于觀察,有的富于想象。寫法各異,琳瑯滿目。
(一)景物素描,習得方法
1、靜物素描。教師可選擇學生常見的,感興趣的物品,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等,也可讓學生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嗅,用手摸,用口嘗。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的疑問,可以請教他人,查閱資料。這樣的觀察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下筆時才會得心應手。如在教學喜歡的一種水果時,我讓學生觀察一個帶有兩片綠葉的橘子,指導觀察后學生寫到:講臺桌上的橘子真可愛,它圓圓的,有拳頭般大小,像我們小孩子玩的溜溜球。它穿著一件橘紅色的外衣,戴著一頂綠色的帽子,可真漂亮。拿起來聞一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用手摸一摸,它凹凸不平,表面上有一些小疙瘩,好像橘娃娃的透氣孔。剝開橘子,里面有十幾個橘瓣,像十幾個淘氣的小朋友在做游戲,又像十幾個孩子在說悄悄話……通過指導,學生明白了狀物時要抓住物品形狀、大小、顏色、用途等特征進行觀察、描寫。
2、景物素描。寫景時,要指導學生從景物的形狀,顏色、變化等方面的特征描寫,告訴他們這幾方面的描寫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這樣寫出來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前,教師要先交代觀察順序,或從整體到局部,或從靜態到動態,或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再根據對象的特點討論觀察的重點。交流反饋時,教師發現觀察順序混亂時要及時糾正,對觀察細致入微的要及時表揚,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活動素描,充實素材
1、校園生活素描。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我們可選擇一些生活實景進行素描,讓一人一事、一花一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的殿堂。如校運會的100米決賽的片斷,一個學生寫道:隨著一聲哨響,六個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出跑道,他們你追我趕,個個爭先,互不相讓。你瞧,小明跑得可真快,只見他邁開大步,有力地擺動雙臂向前沖。快了,快到終點了,小明汗流浹背,仍咬著牙堅持著……這樣,讓學生對活動進行認真觀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程度加強,讓生活進入習作中,學生才有話可寫,生發言語的智慧。
2、專題活動素描。我們可以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引發學生探究的專題式活動——《小眼看世界》,促使“我是小當家,種花草,養動物”等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會收益不少。還可以結合我們語文教材里的“綜合實踐活動”去布置,去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書本,直面生活,親歷社會,讓他們去觀察、去傾聽、去實踐、去思考、去感受,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習作資源,不斷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加深他們的體驗,最終達到“樂于習作、學會習作、善于習作”的目的。
總之,運用素描方法,有利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的習作言之有物,使他們有話想說,有情想抒。素描作文不僅幫助兒童解決文字表達的問題,還能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提高思想覺悟,是提高學生記實習作水平的捷徑。
[1]黃甫全主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劉清華.《教師知識的模型建構研究》,西南師大教育科學研究所,2004版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張春明等.《有效備課·小學語文》.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