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410000)
由《紅高粱》看古典舞初學者眼中的“呼吸”
李嘉(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410000)
對于古典舞的初學者來說,要做到外韻與內韻相并實屬不易,而關鍵就在于如何把握和運用古典舞中的“呼吸”韻律,本文作者根據實際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這一問題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見解。
呼吸;初學者;古典舞;紅高粱
筆者此處所提及的《紅高粱》并非影視作品,而是由周雨奇老師根據韓紅老師演唱的《紅高粱》編創的一段古典舞獨舞作品。筆者早年曾就讀于湖南省藝術學校(現今更名為“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專業舞蹈科,只可惜一年后因故輟學而無緣繼續學習,湊巧的是,據筆者身邊當年的藝校同學講述,周雨奇老師早年也畢業于該校專業舞蹈科,后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專業,畢業后便留在上海開創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主要面向社會給一些真正愛舞之士教授自己編創的一些舞蹈作品。初見《紅高粱》源于今年暑假在網上的一次不經意的瀏覽,短短兩分多鐘的作品便使情緒深深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
筆者所在學校為一所省屬示范性普通高中,地處城區與鄉村之間所謂的“城鄉結合部”,生源大多來自周邊鄉鎮中學,且大多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古典舞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對古典舞的認知和體會,決定將這個唯美的《紅高粱》教給學生,于是便有了接下來的一些思考……
筆者認為《紅高粱》(網絡上又名《九兒》)不僅僅是一段普通的古典舞,更可貴的是,編創者嘗試用現代流行音樂的語匯和表現手法去觸碰古典舞蹈的內涵意蘊,以精神升華追求典雅的主題,以詩化的敘述方式打開古今之通道。說到詩,出生于湖南長沙的舞蹈家陶景杜老師曾在他的文中描述:“舞蹈像詩,有著如詩般熾熱的情感,浪漫的想象;有著如詩般凝練的語言,和諧的韻律;也有著如詩般跳躍的意象,虛幻而瑰麗的時空,深邃且廣博的意境……”如此看來,《紅高粱》又何嘗不是一首耐人尋味的美妙詩篇呢?常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故筆者在正式教學之前,先將音樂連續播放兩遍,重在讓學生事先體會音樂帶給她們的一種內心感受。
果然,開始的幾節課感覺教學節奏也還順暢,高中生到底還是能夠從音樂中悟到些許詩歌般的意境及情感的變化且能夠運用到所學的動作當中去,但久而久之便發現學生的舞蹈中總感覺缺少點“味兒”,而這種“味兒”正是舞蹈中所謂的“韻味兒”。舞蹈的韻味兒,仔細想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外韻和內韻。古典舞的外韻包括提、沉、沖、靠、擰、傾、含、仰、勁、律、神、形……它講究的是子午相襯的外部形態和陰陽有襯的內在運動規律;而內韻則應該是內涵、是神采、是心境、是氣質、是情感。外韻需要有一種東西來支撐、來貫穿,而內韻則需要有一種東西來激發、來渲染,筆者認為這種東西便是舞蹈中的“呼吸”。
于是乎,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便不斷跟學生強調要注意自己的呼吸,要注意動作的的連貫性和流動性,但終究收效甚微。為何這些初學古典舞的孩子們無法領悟到話中的意思?原來舞蹈中所謂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穩、均勻,而前者是有彈性、有韻律、有節奏的,它時而長,時而短,卻又時而平穩。但只要掌握了“呼吸”的規律,哪怕款款的幾步都能立刻讓你領略到大家閨秀的風范,哪怕一個造型、一個亮相都能讓人震撼。而也正是這種奇妙的“呼吸”讓中國古典舞有了“提、沉、沖、靠”的外韻和情感豐富的內韻。
試問,如此奇妙的“呼吸”該如何讓初學者把握其精髓?對于初學者來說,他們往往容易將古典舞中的“呼吸”誤以為是生活中的呼吸,自認為只要在舞蹈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平穩均勻的呼吸節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呼吸”在舞蹈中無時無刻不存在,“一戳一站一伸手”都需要有“呼吸”。如基訓中最基本的壓腿,講究上身小腹貼大腿而下時要“呼”,立背而起時要“吸”;單手臂伸長往遠處伸展時要“吸”,自然落下時要“呼”;抬頭時要“吸”,低頭時要“呼”;造型時在保持身體姿態不變的前提下進行自然流暢的“呼吸”,避免僵硬……正是平時訓練中的這些不起眼的小的“呼吸”練習的日益積累,才能夠慢慢讓學生學會在具體的古典舞作品中如何去“呼吸”,如何做到“呼”“吸”有律。
那么,是不是把握了訓練中單個動作的“呼吸”規律就可以了?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還是以《紅高粱》這個作品為例,有些學生在單個動作的學習時“呼吸”是自然而流暢的,“呼吸”與動作合二為一,但若要她將一個或兩個八拍的動作連貫完成時,總感覺在某個位置就突然“斷片”了,本該有的“呼吸”在那一刻消失了,而后一個動作和前一個動作感覺不是在同一個“呼吸”中完成的。這種“斷片”現象實際上是指舞者在舞蹈中出現了“呼吸中斷”,這是因為舞者內在“呼吸”的中斷而導致外在動作的連帶中斷,導致整個舞蹈動作在完成上缺少“一氣呵成”的順暢感。故在注重單個動作的“呼吸”基礎之上更應重視整套動作或整個舞蹈作品的連貫性的“呼吸”,只有“呼吸”自然、順暢了,動作才能夠真正做到抑揚頓挫、收放自如,也正因為有了這種“呼吸”,才能夠支撐和貫穿古典舞的“提、沉、沖、靠”,才能夠激發和渲染古典舞豐富的內在情感表現。
[1]陶景杜.《舞蹈像詩……——讀舞文而感》.舞蹈,2002(7).
[2]傅晶.《舞蹈表演中“韻”的內心感悟》.舞蹈,2002(10).
[3]金浩.《古典意蘊 現代探求》.舞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