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煒 (懷化學院美術學院 418000)
美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弱化與課堂教學的對策
劉繼煒 (懷化學院美術學院 418000)
目前美術專業的應試教育和考試辦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普遍下降,為高校的美術教學帶來了困難,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從多方面分析了學生綜合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在常規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能力提出了對策。
學生;綜合能力;弱化;課堂教學;對策
我國高等美術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培養學生觀摩、記憶、想象創造、形象思維能力,使之成為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為今后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但是我們現今的美術教育較難達到這一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較大的問題是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普遍弱化。我認為,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弱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心理學認為,“能力是直接影響人們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里特征”。認識能力是人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力?,F在的美術專業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普遍下降,原因我把它歸結于考前培訓造成的后遺癥。九十年代中期,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擴招,使美術考前培訓教育蓬勃發展,各種高考美術培訓學校和考前機構大量涌現。許多學習繪畫的同學,為了考上大學,進入美術培訓機構進行強化訓練。培訓機構為了多考學生,使美術培訓最大利益化,他們針對不同的院校招生考試,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法。而我國絕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招生專業考試的時候,為方便、最大限度的節省開支,采取的是最簡單、最省事、最便捷的考試辦法:默寫。默寫這種考試形式的出現,幫了考前培訓的大忙,培訓老師只要拿著范本,天天訓練學生臨摹就可以了。
現在的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學生考前練習的是默寫,沒有寫過生,所以在課堂的專業寫生中就顯得力不從心。畫畫抓不住形,沒有辦法深入塑造,很多同學連基本的素描關系,素描的三大面、五調子都不懂。畫頭像不知道“三庭五眼”的基本知識,不知道結構、體面等等,所以畫起來很困難。
審美能力就是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人的審美能力是指人的對美的事物或藝術的欣賞和鑒別能力。
現在的學生審美能力弱化,主要是對美的欣賞和鑒別能力的低下,這兩種能力的低下,就導致了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低下。造成審美能力的低下,是學生的審美經驗和審美知識的不足。他們在中學的美術學習中,主要是應試的突擊訓練,很多人沒有上過美術鑒賞課程,對美術史和美術名作認知太少,分不清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劣作品,這種審美能力的弱化,為他們在大學的專業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如今的高校美術專業學生,這三種能力弱化的問題是非常普遍和常見的。中學的應試教育,考什么就學什么,學生的知識結構非常的單一。專業的突擊強化訓練,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想,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了頑固的定勢思維,使高校的課堂教學在很長時間里需要來破解學生的這種思維定勢,為教學帶來了困難。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學生的能力,獲得好的教學質量呢?我的對策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大理論學習力度,豐富知識,使認識能力提升
矛盾曾經說過:“學問是經驗的積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重在學習知識,人的能力是通過掌握知識的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知識的掌握是發展能力的必要條件。無知必然無能,無能自然無才。豐富的知識會促進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為了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我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
(一)加強專業技法課理論講授的力度,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力求深入全面地把相關的理論知識講透講清楚,使學生了解來龍去脈。例如:在油畫人物寫生教學中,我不光講寫生技法,我還會在整個寫生過程中分時段地介紹國內外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著名畫家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品的創作技法與風格。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獲取知識使認識能力得到升華。自學是獲取知識的又一途徑,同時自學也是通向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古今中外許多杰出人才都是通過自學而成功的,如愛迪生、齊白石等。我告訴學生要畫好畫必須提高修養,要有豐富的文化理論知識。
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操作和表現能力應采取的方法
(一)課堂示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美術專業技法教學,最可取的就是直觀性。直觀性教學有兩種,一種是觀看藝術家作畫視頻,一種是教師的課堂示范。我在教學中,每一個內容都進行示范,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作畫,每畫一步對學生講解我的作畫技法和藝術思路,我的藝術追求。最直觀地使學生知道我怎么畫,怎么運用色彩、怎么塑造、怎么進行藝術處理。這種教學最大的優點使學生了解我作畫的基本方法,創作構思,所追求的藝術風格。
(二)布置課外作業,增加訓練量
俗話說“熟能生巧”,藝術技法的提高,主要靠多練、苦練、勤練,要學生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去練。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表現能力,課堂的學習時間還是有限的,因此我布置大量的速寫、素描、色彩速寫等等課外作業,增加學生練習的時量,同時把課外作業納入到課堂作業的評分之中。通過這種手段,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
三、審美能力的提高應采取的措施
(一)增加美術鑒賞教學的分量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通過美術鑒賞活動,可以提高審美享受和審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美術鑒賞是提高學生藝術品味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在教學中適當加大鑒賞課的分量,根據授課進程,每一個內容,安排一個課時進行鑒賞教學。把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拍成照片,制成課件,多媒體播放觀看,并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從色彩、技法、創作思路和藝術風格等方面了解名家名作。
歌德指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養成”。因此,我認為欣賞“優美的作品能培養出優秀的美術鑒賞者”。
(二)與學生多交流,把我的藝術觀點貫穿到教學中
現在的學生在課堂上幾乎和老師沒有什么交流,課間大部分學生沉浸在手機的虛幻世界中。為了貫徹教學意圖,我主動與學生交流,談論名家名作,交流我的作畫體會,我的藝術觀念。通過這樣的交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關注美術知識方面來,同時,向學生推薦好的畫冊、理論書籍,要他們去欣賞閱讀。這種方式,日積月累,還是很有效果的。
總之,現在大學美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教學中我采取的以上對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是行之有效的。
[1]胡啟先.心理學[M].湖南大學出版社,1986.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3]李范.論美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