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崔濤
?
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的新模式
陽泉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崔濤
摘 要:知識經濟社會,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大發展,大數據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即從大數據時代的形成原因著手,深入分析了新時期企業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將大數據同企業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以探索大數據時代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管理模式企業管理
知識經濟社會,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大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時代的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領域都將發生顛覆性的革命,將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知識體系、價值體系等,進而廣泛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對于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來說,海量的大數據中隱藏著企業管理與創新的新方向、新策略,需要我們以更好的數據洞察力,不斷創新思維,創新管理與商業模式,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以搶占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
大數據之所以會被人們共同認可為一個“時代”,主要是因為大數據是社會各界都能夠感受到、應用到、享受到的事物,而不僅僅是少數專家學者的專門研究領域。 麥肯錫強調:數據已經作為21世紀不可或缺的因子散布于這個時代的各個角落。無論在物理學、生物學,還是軍事、金融領域,無論在企業經營與管理,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均有大數據的身影,它以量化的方式反映出時代的指數級進步,推動市場朝著更加迎合群眾需求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彌漫在整個社會之中,隨之帶動著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此產生出一批批優秀的以信息為載體的新興企業:蘋果、亞馬遜、Google等[1]。審視這些短時期內迅速崛起的企業,無一不與大數據有著緊密聯系。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企業迅速融入市場的大環境之中,優勝劣汰乃企業間常見之事。如何在指數級增長的數據和信息、指數級增長的技術、指數級增長的企業和企業家的時代,企業能夠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良性成長與發展,成為各大企業競相討論的熱門話題。企業的興起與發展離不開市場,市場的繁榮離不開消費的帶動,消費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抓住消費者的需求等同于將市場牢牢攥在手中。新時期,大數據正是以量化的形式反映著人民群眾的需求,深入分析并引入大數據成為各大企業迫在眉睫的事情。縱觀知網,各界學者們紛紛將大數據同商業模式、電網、數據犯罪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入新視角解決新問題。同樣,經濟領域的研究者們也緊跟時代的步伐,開始積極關注“大數據”對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影響。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子細胞,對于穩定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相繼出現了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情感化的管理模式、血緣關系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中國的企業受計劃經濟管控的影響,保守和惰性的因素仍然存在于企業之中,因此,企業管理的舊模式在同新型市場相結合的過程中難免出現融合不佳的現象,使得企業管理的改革步伐步履維艱[2]。
21世紀初期,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的新成員,如同硬幣的正反面,加入世貿組織也有利有弊。產業結構轉型和利潤增長模式的轉化成了中國企業面臨的新問題。縱觀中國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合乎規范的管理模式。但是,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高強度的工作量和嚴苛的管理制度使得企業缺乏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文化效應,這種制度在后期的發展中步履維艱,抑制了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情感化的管理模式和家族性質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人的價值,該種模式之下的管理層傾向于關注個人的情感,并且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作為企業的核心文化價值。但該種類型的管理模式長期發展會造成情感泛濫,家族人員內部惡性競爭,為了既得利益損害員工的權益,造成權利和義務的不平衡。縱觀三種管理模式,企業的視角均過于狹窄,缺乏對于經濟發展的宏觀把控和與時俱進的改革,因此,企業管理模式仍處于不斷改進和完善之中[3]。
日本企業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涌現出了像豐田一樣的新興企業,與此同時,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也開始風靡全球。進入20世紀80年代,雖然美國企業不斷改進管理模式,但仍然難逃時代大浪淘沙的命運。全球經濟危機后,即使擁有先進的技術或產品也不能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此時,緊隨時代步伐,更新管理理念便顯得尤為重要。在以大數據作為引領的新時期,企業應從內外部環境與資源重新整合的角度,積極去除企業的惰性,徹底解決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4]。
從企業的管理決策環境來看,大數據下市場數據對于企業管理的決策作用不可小覷,有效地收集、分析、歸納數據有利于企業管理的進一步決策。新型云計算技術下的大數據環境決定著企業的市場分析、規劃制定、方案調整,甚至是人事變動。舍恩伯格指出,數據之所以大的原因在于從數據的背后可以挖掘出隱藏的信息、嗅出市場變動的氣息。同時將所獲得的信息與企業管理的方式結合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場浩大的工程,而并非僅指數據本身的大。
從企業的管理決策數據來看,首先,大數據時代下數據所表現的形式琳瑯滿目,有數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規模大、形式繁多無疑成為它的顯著特征。除此之外,數據在使用前需要經過一系列繁復的過程,包括:清洗、抽取和集成,從而能夠有效保證數據的信度和效度,之后再經過專業人員的統一整理和歸類。然而,陳舊的整理技術已經被市場所淘汰,企業若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必須更新數據的整理系統。其次,數據形成速度之快,展現形式由離線轉為在線,迫使企業加快數據搜集的速度并提高分析的深度。實時數據處理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它不僅挑戰了企業應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同時檢驗著企業在繁雜信息中網羅關鍵信息的能力。最后,企業必須找出此數據同彼數據的相關關系,挖掘數據鏈,甚至追溯國家的政策性方向,知己知彼對于企業而言利大于弊。
從企業的管理決策參與者來看,在大數據時代,決策者參與的程度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引領的作用。在大數據的影響下,決策者改變了以往僅僅依靠經驗、直覺、規律決策的管理方式,轉而依靠科學而精準的數據分析,這對于管理者的角色來講具有顛覆性的挑戰。首先,以往的企業管理者但憑借經驗來做決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在大數據時代,“讓數據說話”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標準。其次,企業的中層管理干部和一線員工可以憑借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客觀地分析數據背后的信息,為企業的良好運行建言獻策。領導層與一線員工通力合作、并肩作戰,無疑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最后,大數據的呈現不具有針對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或媒體獲取一手的數據信息,這為普通民眾了解經濟發展、關心國家大事又開通了一條新的渠道。
從企業的管理決策組織影響來看,大數據時代下,一線員工、中層領導同高層領導并肩作戰的新模式無疑改變了原有的企業組織管理模式。企業決策組織中最為重要的是選擇集中決策或分散決策以及領導權的分配問題。集中決策適用于經濟環境穩定、影響因素較少、企業規模較小的情況,而分散決策適用于經濟環境變動、企業規模龐大的情況。在動態變化環境下,分散決策更適合于企業的需求,而在此種環境之下,IT技術往往被應用于數據收集與處理。從組織結構來看,“金字塔型”的傳統組織結構無疑不適用于大數據下的新型企業,而扁平化的組織模式不僅能夠緩解管理層的決策壓力,同時能充分調動企業一線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 李文蓮,夏健明.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3(05).
[2] 黃志建.論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武漢商業學院服務學報,2014(04).
[3] 熊勝緒,黃昊宇.企業倫理文化與企業管理[J].經濟管理,2007(04).
[4] 何軍.大數據對企業管理決策影響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02).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3(a)-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