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郝思琪 邵華清
?
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相關性研究①
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郝思琪邵華清
摘 要:我國的國有企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過程中也與一般性的企業有所不同。在進行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過程中,我國的國有企業必須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方案。本文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相關性,以期為我國國有企業更好地評價企業績效和財務風險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國有企業績效評價財務評價
績效評價是指運用確定的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標準,對我國政府部門為了能夠實現國有企業的具體職能提前確定的具體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從而確定國有企業績效目標是否得到充分的實現以及具體的實現程度。企業進行績效評價的過程就是把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與要求達到的工作績效標準進行對比的過程。
財務評價主要是指評價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經營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以及投資風險,及時對企業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監測,根據風險的形成原因和風險自身的特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風險控制策略,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財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甚至把財務風險徹底解除,從而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財務評價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使用市場價格,根據國家的財稅制度與價格體系,計算分析某一項目發生的財務效益與費用,編制企業的財務報表,然后計算各種財務評價指標,從而考察這個項目的具體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外匯平衡等相關財務狀況,利用這些指標來判別這一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些關乎人們日常生活需要和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領域由于其盈利能力低,風險又非常高,因此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會把資金投入到這樣的領域中來,這就需要國家發揮作用,利用國有企業來購買這些產品和服務,從而保證人民的需要。在我們國家,國有企業不只是國家投資興辦的企業,還包括各個地方政府投資興辦的企業,我國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意志與利益決定了各個國有企業的具體行為,國有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任務都有其特殊性。
2.1經營目標的特殊性
與私有企業相比,國有性質決定了國營企業必須以維護人民或大集體的利益為己任,而非董事會的財富最大化。一方面,國營企業要承擔比私營企業跟多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國營企業的管理者必須保證企業經營能平穩盈利,使國有資產不至于“流失”。總而言之,國營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為了社會總體財富的增加。
2.2經營任務的特殊性
對于私營企業而言,涉足某一行業的前提條件就是能夠取得盈利,因此一些風險高、回報周期長、利潤低下的行業鮮有私人資本涉足。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會指派國營企業從事上述的行業,此時國營企業就必須放棄經濟效益來滿足國家的任務,以此維護社會的穩定。國營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任務從本質來說是一致的。
3.1從國有企業特殊性方面分析
企業的績效評價主要是指評價企業的經營效益與經營者的相關業績,也就是通過對經營者是否實現了企業的具體目標和任務進行分析、評價的過程。企業在選擇評價指標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評價指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績效評價的價值所在。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把利潤作為目標來判定績效的實現程度,但是這一判定標準在國有企業中并不適用。我國的國有企業大多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此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按照不同類型制定了不同的指標,國有企業根據自身的類型選擇適合的指標。在我國只要是國有企業就具有一定的政府性,因此它就必須要承擔必要的政府職能,這是作為一個國有企業應盡的職責,是它自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國有企業在承擔必要的政府職能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有一定的犧牲或者是給企業自身造成一定的損失,同時也有可能得到國家給予的補償,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的時侯,會考慮到企業所提供的公益產品與服務,以及這些產品和服務對于企業盈利與損失的影響,由此可以體現出國有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過程中的特殊性。
國有企業的特殊性使得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評價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一般的企業都是以盈利能力指標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的,主要是以會計利潤為核心制定了一些財務比率來進行財務評價,例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以及銷售利潤率和每股收益等。然而,我國的國有企業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因此在國有企業中,采用以會計利潤為核心的財務比率進行財務評價并不合理。存在利潤的期間國有企業不一定就擁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債務,在現金充足期間企業不一定就處于盈利的狀態,因此使用這些財務比率根本無法預見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
與此同時,由于歷史原因,在財務評價體系中,有些財務比率的口徑并不一致,這就導致了計算的結果差異性,也就不能很好地預測國有企業的風險與償債能力了。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評價的過程中就要根據業績評價指標,按照不同的標準來制定不同的財務評價標準,在制定業績評價指標的過程中也要參考一定的財務評價中的具體數據,讓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企業長久穩定地發展。
3.2從性質和目標方面分析
國有企業的性質與目標與一般性的企業并不相同,一般企業的性質都是私營企業,其根本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國有企業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公有化,它的根本目標是在提供社會產品和服務的同時,盡可能完成政府職能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國有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的過程中,并不是只關注企業的收入、費用以及形成的利潤,它主要關注的是企業能夠為社會帶來的價值、能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等方面的事項。因此,國有企業制定的關于績效評價的指標不能等同于一般企業的利潤和相關指標,而應該制定社會公益指標、社會貢獻指標以及社會服務數量與質量指標,利用這些標準才能更好地評價國有企業績效的完成程度。
一般經濟性的企業財務指標體系都是從盈利角度、償債角度以及資產營運角度分別設置的,主要包括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以及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然而,作為國有企業,其財務評價標準必須要根據企業的根本目標來確定,建立生態性的財務理念,以有益于社會作為企業財務評價的主要標準,主張根據生態效益的要求,以少生多、減少浪費與污染、盡量減少能源與原料的使用,形成生態型的財務指標,包括能源投入產出率、水消耗產出率、原料投入產出率、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放量、環保產品利潤率、環保產品銷售比重、環保投資比重等。
國有企業還應該建立社會型的財務評價標準,對國有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的效果進行評價,社會型財務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改善工作環境的投入比重、培訓支出、員工的社會保險計提率、保健支出占支出的比重、違規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社會捐贈占增加值的比重、產品銷售率等。
根據國有企業的性質和目標,國有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過程中都與一般性的企業有所不同,但是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的標準是相輔相成的,他們都是根據國有企業的性質和目標制定出來的,他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3.3從戰略方面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于績效評價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地提升,我國的政府部門也開始從宏觀角度越來越重視績效評價。從戰略方面分析,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經歷了從最開始的結果管理到更加注重行為過程的管理過程,最終國有企業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讓企業的績效評價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真正融為一體。國有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戰略選擇不同的績效評價指標。
首先是總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是指企業以比較低的成本向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這一戰略的指導思想是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國有企業從采購到分銷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采用最低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總體成本,因此,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更注重于利潤、成本費用利潤率、投資報酬率、資產周轉率、市場占有率、內部流程成本、市場成長率、市場營銷能力、外部流程成本等指標。
其次是標奇立異戰略。國有企業分析客戶需求時需要領先的技術做支撐,企業在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也需要領先技術的支持,標奇立異戰略的定位就是通過研究新技術,把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績效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投資報酬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經營周期、員工技能及對新技術、產品的設計水平和工藝改造能力、新產品學習和運用的能力、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應用的投入產出比等。
最后是目標集聚戰略。市場專業化能夠讓國有企業根據選擇的客戶提供更加專專業的服務,目標集聚戰略定位主要是為特定的客戶制定專項解決方案。
因此,績效評價指標應注重預算和實際的差距,其主要指標包括顧客滿意程度、新顧客的獲得量、顧客保持程度、顧客獲利度、市場營銷能力、市場占有率、服務的效果與成本、新產品學習和運用的能力、員工技能及對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增長率等。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評價的過程中,也需要高度關注國家的戰略要求,根據戰略需要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調整企業財務評價的指標。在國有企業中,由于其戰略的一致性,也使得企業的績效評價標準與財務評價標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國有企業正在不斷地與國際接軌,我國的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逐漸走向了正規化的道路,績效評價體系與財務評價體系趨于完整。企業更加注重與員工溝通企業的戰略方向,從根本上與企業的工作人員達成共識;幫助企業各個部門和員工確立明確的業績目標,通過績效評價與財務評價,向員工提供業績結果的反饋;企業通過薪酬激勵手段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也是有效完成企業戰略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我國的國有企業,只要制定了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戰略目標,通過績效評價和財務評價使這種戰略得以順利地實行,那么國有企業的發展將會非常迅速,這也會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有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特征建立一套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與財務評價體系,能夠為我國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為國有企業中以財務評價標準為主、其他長期發展能力指標為輔的綜合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提高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非常有利。
[1] 楊利云.綜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J].財會通訊,2011(5).
[2] 劉淑華.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1(6).
[3] 張帷.公司治理視角下國有企業EVA指標評價分析[J].財會通訊,2011(8).
[4] 聶晶.基于EVA的國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探討[J].財會通訊,2011(10).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3(a)-035-03
基金項目:①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4E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