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通過“吃”來洞察和認識一種文化不失為一個好途徑。尤其在講究吃的法國,人們也很喜歡去餐館組個飯局,拉家常、敘友情或者談生意。無論是街頭大眾的快餐店還是高雅小資的美食餐廳,法國的餐館很少設有包間,所以“吃”是一個完全暴露于公共場所的行為。最初令《環球時報》記者不解的是,跟同一個法國人在不同的地方吃飯,其穿著、吃相和舉止竟然有天壤之別,好似經歷一場神奇的“變形記”。
首次去一家美食餐廳吃飯,朋友在前夜特意打電話叮囑:“明天你得穿上正式襯衫,牛仔褲是不允許的!”第二日在餐廳等候上菜時,服務生送到每人面前一個扣著半球形金屬罩的盤子。掀起金屬罩后,7個人都得到先前選擇的不同菜品。每道菜結束,有服務生來更換餐具,清理桌上的面包屑;上衛生間有人專門引路;甜點開始有侍酒師來推薦相配的酒水;餐畢廚師還要親自來詢問每桌客人是否享受用餐全程,是否有意見。進了這樣的餐廳,本來以優雅、浪漫為傲的法國人就要表現得更優雅一點兒。吃相上力爭嚼不出聲,笑不露齒,談話絕不干擾鄰桌。外形上男士襯衫平整發蠟锃亮;女士紅唇鮮艷首飾奪目,甚至穿上了晚禮服。不知這是在吃飯還是走紅毯。法國朋友告訴記者,級別越高的餐廳,在菜品、餐具、裝飾、服務生素質甚至在食客可觀賞的風景上下的功夫也越大。而要享受星級服務就得有足夠高大上“星級”裝配和舉止(如圖)。
將美食餐廳和沒有專業評級的普通飯館比較,兩者的第一個不同點就是在美食餐廳人們吃的是大師精心炮制的“創新式”唯一菜品,別家吃不到。而普通飯館只做家常菜。所以法國人去普通飯館,除了為和親友聚餐,也不排除是因為懶不愿意做飯,或者趕時間吃快餐。以聚會或填肚子為首要目的去飯館,自然就可以放下星級裝配而不必再“裝”高大上了。
在一個普通飯館,沒有服務生主動添酒加水,無論吃肉還是吃魚餐具都不更換,更沒有人清理殘留的面包屑,連衛生間也是男女混用的。在這樣的環境里吃飯,法國人的言談自然更為隨性。不一定要提前預訂,既可以交換品嘗菜式也可以在酒杯上留下飯痕,交談時不用特別在意是否干擾別的客人,更不會擔心因外形而被評頭論足。于是同樣一個女子,上回還是美食餐廳里的矜持淑女,這次在普通飯館里就可以冷不防地當眾和男友來上一段綿綿熱吻了!
不得不承認,法國人在高檔餐廳裝高雅和在普通飯館隨性而為的變形過程中游刃有余。不過當記者逼問他們實話時,不少人坦白交代裝高大上有些累。在米其林這樣的餐廳吃飯,所有細節都是經過反復準備和推敲的,只有提高自身檔次才能配得起這樣獨特的體驗。既然每年去高檔餐廳的機會也屈指可數,那么就算裝也值得。在普通飯館,盡管侍者可能送錯盤子,盡管吃到的可能是加熱的速凍食品,但大家清楚來的目的是聚會或填飽肚子。舉止也不會因此失去禮貌,就餐時沒有人呼喊“服務員”,離席時也會主動把座椅放回原位。因為在骨子里,法國人清楚,優雅的底線就是決不能低俗。▲
環球時報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