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馮國川 柳玉鵬
“快速通道,直抵唐寧街10號”,正如英國《衛報》描述,今天英國首相卡梅倫將在議會做最后一次“首相問答”,然后正式卸任,搬出首相府,與此同時,新首相特蕾莎·梅開始入主唐寧街10號。脫歐公投使得英國以史上最快速度完成了一次首相輪換,并迎來繼撒切爾之后英國第二位女首相。英鎊匯率和歐美股市均以大漲來表達對這位新首相的歡迎和期待,英國輿論也對梅報以歡呼:《每日電訊報》稱這是“不列顛最好的選擇”,《太陽報》則呼吁“跟上腳步吧,男孩們!”當然也有人不失時機為梅潑上一盆冷水,比如法新社12日說:“卡梅倫走了,留下的遺產就是一個爛攤子”。
“以光榮和謙卑之心”
12日在卡梅倫主持的最后一次內閣會議上,梅稱,自己是“以光榮和謙卑之心”接任保守黨領袖和首相職位的。與會內閣成員稱贊卡梅倫在過去6年為國家和保守黨作出了巨大貢獻,“盡管沒有人料到他的任期會那么快結束”。同時,他們也向梅就任首相表示歡迎,稱她有“一雙可靠的掌舵之手”。
據報道,當卡梅倫11日宣布將由梅接任首相后顯得如釋重負,“轉身后哼起小曲兒”。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歐盟談判、控制移民和經濟都將成為梅上任后“巨大的挑戰”,如何保持內閣團結也是難題之一。梅12日說,希望在內閣重新洗牌后,黨內所有人能夠給予新政府以強大支持。她說,“一個穩定的政府非常必要”,她需要展現出“強大而明確的領導力”,從而團結黨和國家為英國謀求一個“積極的未來”。
11日,在確認將出任英國首相后,梅曾對媒體表示:“退歐就是退歐,我們會確保英國成功退歐。”她同時承諾,將與歐盟談判,不會屈從于歐盟的壓力在短時間內啟動脫歐程序。
12日,歐盟主管經濟事務的官員莫斯柯維奇敦促梅加速脫歐程序,稱進一步拖延“將損害經濟”。他同時對英國保守黨的換帥速度表示吃驚:“原本9月決定的事情,提前了兩個月。”
“梅將帶領英國成功脫歐”。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外界相信,梅上任后會在與歐盟的談判中推動限制移民的政策,她將帶領英國渡過難關,并努力在談判中獲取最好條件。
13日,與卡梅倫的行程一樣,梅需要先去議會進行“問答”,然后去白金漢宮看望女王,之后她將返回唐寧街10號并成為那里的新主人。
“一個難搞得要死的女人”
“喜歡穿尖頭豹紋高跟鞋的鐵娘子”。BBC12日稱,現年59歲的梅是英國自1976年以來擔任首相年齡最大的人。她出生于薩塞克斯郡伊斯特本市一個教會牧師家庭,曾就讀英國牛津大學。1997年,梅首次當選英國議會議員,2002年7月成為英國保守黨首位女主席。2010年5月擔任卡梅倫政府的內政大臣至今,成為英國近50年來擔任內政大臣一職時間最長的人。
據梅的大學同學回憶,她早就有成為英國首相的雄心。若不是卡梅倫發起并且輸掉了這場脫歐公投,本來她最早要到2018年才有機會參加首相競選。據報道,初入政壇的梅以其對高跟鞋的特殊愛好聞名,但隨著歲月推進,堅忍不拔成了她的政治標記,也令她成為能夠躋身保守黨上層的少數幾個女性之一。
在個人生活方面,特蕾莎·梅與從事金融業的丈夫菲利普·梅結婚已有35年,是著名的丁克家庭。據英媒報道,他倆年輕時是由后來成為巴基斯坦總理的貝·布托介紹相識的。
嚴肅的表情、清癯的面孔、犀利的目光、直來直去的語言……這是梅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這可能與梅的職務有關。在英國,內政大臣是一個手握大權的人物,負責的是移民、護照、簽證等大事,來不得半點玩笑和矯情。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黨內人評價梅是“一個難搞得要死的女人”。“她的決策邏輯,與其說是被政治思想左右,還不如說是被道德判斷所感召。”英國《衛報》的專欄作者欣斯利夫稱,與力主經濟自由主義的撒切爾相比,梅與工黨籍的前首相布朗更相似:她不僅屢次強調分配與勞工權利,“政治不能只為少數特權階層服務”的觀點也始終貫穿她19年的從政路。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很多人將梅與撒切爾相提并論,其實她更像德國總理默克爾。兩人都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都是教會牧師的女兒,都屬歐洲政治的中右翼力量,性格都十分強勢。
“一定不要把梅接任英國首相當成一個意外事件”,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是個有野心的女人,而在這次所有英國首相的競爭者中,梅是最穩健的一個,也是最有首相范兒的一個。”
今年是女性領導人之年嗎
“今年是女性領導人之年嗎?”“世界將很快由女性掌控和引領嗎?”梅在英國政壇的異軍突起令路透社、美國CNBC電視臺等媒體紛紛提出這樣的問題。媒體預測,截至2017年1月中旬,“世界6大經濟體中的3個很有可能由女性領導”。普京、習近平和奧朗德組成的男性領導人陣營將可能被希拉里、梅和默克爾組成的女性領導人陣營所平衡。報道稱,從很多方面看,這些女性領導人的政治成就不容小覷。雖然從世界范圍來看,當前女性元首或領導人仍是鳳毛麟角,但隨著梅的就任和希拉里的支持率領先,2016年注定會以“女性之年”的標志記錄在人們的腦海。
俄羅斯《觀點報》12日稱梅為“溫和型的‘鐵娘子”。俄羅斯戰略評估中心主任阿布扎羅夫表示,她是親歐翼保守派代表。雖然她將保留英國在北約中的立場,但從她此前的聲明中可以看出,她并沒有嚴厲批評俄羅斯。在對華關系上,她至少也不會反對卡梅倫實施的“轉向”中國政策。因此,她上任后將扮演溫和型“鐵娘子”角色。
談到梅時代的英中關系,馮仲平對《環球時報》說,“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梅本身是留歐派,卡梅倫的對華政策在她身上會得到很大程度的延續。而對英國來說,由于失去了歐盟這個靠山,現在不管誰當首相,中國的重要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至于中國部分網民擔心的梅在擔任內政大臣時、曾經嚴格限制外來移民和留學生的事,馮仲平說,梅這些措施主要針對跟英國人搶工作的中東歐移民,而非中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都成為英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了,怎么可能排斥他們?”▲
環球時報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