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平
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作出的最終裁決是非?;闹嚨?,不僅歪曲了事實,更是對法律完全錯誤的適用。這項仲裁結果的核心問題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否對中國1947年即提出的U型線,即“九段線”有溯及力。《公約》1994年生效,中國于1996年批準,所以整個仲裁案根本不可以也不應該用《公約》來否定中國的“九段線”。
臨時仲裁庭沒有權力否定中國的南海“九段線”,當然也沒有權力否定在南?!熬哦尉€”以內的中國島礁領土主權的權力?!堵摵蠂Q蠓üs》不能處理領土主權,中國政府已聲明仲裁機構沒有管轄權、裁決非法,因此“不參與、不接受、不執行”,下一步應對之策,中國應該盡早退出《公約》,中國退出《公約》可以進一步鞏固南海“九段線”歷史性權力,也可以在南海更加靈活地開展資源開發和利用以及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行動。
仲裁“結果”出來之后,因為臨時仲裁庭沒有執行機構,所以菲律賓會有兩個層面的動作。第一個層面是,像總統杜特爾特聲稱的那樣,所謂的和我們和解與合作。但是裁決之后,和解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和解”應該是在仲裁“結果”出來之前,暫停仲裁案的同時展開談判,這才是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和解”。裁決之后所謂“和解”,菲律賓提出黃巖島主權歸它,我們共同開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沒有誠意,也非常虛偽的“和解”。
第二個層面是,據聯合國相關官員稱,菲律賓以及日本駐聯合國的使團目前正在商量,他們想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層面,促使中國履行裁決,但這是不可能得逞的,因為我們有非常正當的理由,我們可以在聯合國層面充分表達我們的理由和法律依據,讓世界明白我們的立場。此外,我們對這種荒謬的裁決擁有否決權。▲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