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
消逝的光景
——劉建明的景觀世界
劉建明
1 劉建明 造景之二 布面油畫 180×160cm 2015
摘要: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轉變,同時伴隨文化的遺失。熟悉的物象在逐漸淡去,記憶的痕跡被漂染洗凈。城市生活并沒成為劉建明的精神寄托,卻帶來了更大矛盾和疏離。他在尋找某些快被遺忘的東西,來重構故地的光景。從《小鎮圖集》到《沉默的風景》他一直致力重塑那逐漸消逝的世界。就像7、80年代的鄉土繪畫,劉建明的城鎮景觀正是他心中的“現代鄉土”飽含他對人文價值的探索與城市化進程的反思。
關鍵詞:城市化,文化遺失
當代美術家(以下簡稱“當”):13年之后,你的作品都是關于城市人文景觀,并且不是繁華的都市表現,都是些頹敗晦暗的城鎮角落或者城鄉結合部的視覺經驗。為什么喜歡畫這些?
劉建明(以下簡稱“劉”):13年以前,本科快畢業的時候,我創作的視角就著落于小城鎮的人文景觀,我從小就看慣了這種景象。我出身農村,小的時候經常到鎮上趕集。當然這個是很久遠的事情,我早已習慣了這種環境,生活氣息。所有人特別真實的生活狀態,自我存在的狀態非常的打動我,這是我非常重要的記憶和經驗。直到現在這種景觀的加速消失,讓我對這樣一種景觀有一種懷念,也是對城市化進程中一些文化消亡的一種反思。自己從農村到了大城市,也會有一種生存上的矛盾。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有些人認為城鎮化很好,現代化的進程使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便捷,更加衛生等等。有些人覺得城鎮化不對,會失去某些東西。我想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某種感受。
當:從《小鎮圖集》到15年的《沉默的風景》,你作品的畫面越發壓抑,越發陰郁,越發沉重。你自己認為有這樣的傾向嗎?
劉:《沉默的風景》是比較后期的作品,我可能只是把以前比較微觀的東西相反的擴大化了,相對偏宏觀一點。因為以前我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一個視覺的表象,我認為很熱鬧,很市井味的東西。但是越往后面,隨著思考的深入我認為原來的表達過于表面化過于視覺化了,我開始深入到景觀內部尋求更深層次的東西。后面的創作就達到了一種更加冷靜的狀態。對于眼前的景觀變化陷入一種更加自我的思考。
當:作為畫面構成要素的“人”,在你作品中出現得也越來越少了,到近期的作品已經完全消失,為什么?
劉:我越來越感覺到人的存在是短暫的,最后剩下的只有現成的景觀。而且這種景觀在某一天也會消失,人相比較會顯得更加短暫。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東西比人本身更具代表性,在存在意義、價值上會更加明顯。這些可能都是人為的痕跡,但是比人會更長時間地存留下來。人在某一個時間段可能就不存在了,就消失了,剩下的如同好萊塢災難片,人類的遺跡幾百上千年后還在。拋開表面的人為的現象,我想回歸更本質的東西。
當:《沉默的風景》中的視覺符號,比如獅子頭背對畫面有沒有特別的隱喻或者暗示?
劉:這組作品描繪的地方是我每次回老家必須經過的路邊石刻廠。過一段時間廠里的獅子像就會換一批,一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到,但是經常路過讓我有一天發現,這非常有意思。我就特意在那下車,然后圍著反復觀看,拍了些照片。一般我們看石刻會先看正面,但是我偶然發現獅子的排列有一種正式的感覺,退遠了看會覺得有劇場的效應。這可能和我平常的創作思路有一定的延續,習慣的觀察有一種創作者的敏感。因為這種機會我才把它納入到我的創作體系之中。為什么選擇背面,具體來講,現在的很多價值沒法判斷,多元化的價值判斷呈現出一種模糊的狀態,沒有明確的對錯。我們看慣了正面,看正面就知道這個東西是好是壞,就像是中國60、70年代的電影,樣板戲,是很明確的,但是那樣的表達不太符合現在的狀態。就像我有時候的價值判斷會很模糊,我會很包容但是又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所以我選擇了背面,希望引發一些思考。
當:你最近有沒有新的創作構想?
劉:從畢業到現在,我的創作思路也在不斷推進當中。目前來說的話,主要是想把之前的圖像與內容做得更深入一些,強調當下的社會現場感,盡量避免那種無關痛癢的描繪,與既有的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系統保持距離。我近期的部分作品有點往平面化的方向上轉變。但是如果你看過我大部分作品的話,你就會發現這些作品的內在線索是一致的。現在的這些變化也只是階段性的,更多的只是對于創作節奏的一種調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自身的作品不陷入一種重復創作的境地,要警惕花樣式的重復勞作,做一些相關的實踐來推進創作的深入。
當:駐留計劃之后你想要做什么?
劉:還是會堅持創作,也還要為生活繼續奔波。
Disappearing Scene —— The Scenic World of Liu Jianming
Liu Jianming
Key words:Urbanization, Culture Lost
Abstract:Time flies and brings a great change to the world. Not only does the change of life come with urbanization, but also the lost of culture comes alo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familiar things vanishing and memory engram fading away, the urban life has not become the spiritual ballast of Liu Jianming, but brings him more contradiction and alienation instead. He is seeking for something that is nearly forgotten to reconstruct the old scene. From album of small town to the silent scenery, he is dedicating himself to rebuilding the disappearing world. Just like the paintings of countryside in 1970s and 1980s, his scenery of towns is exactly the “modern countryside” in his eyes, full of his exploration of humanistic value and introspection of urb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