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朱小川
摘 要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青少年犯罪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這當中青少年再犯罪所占比例較為突出,引起了政府和全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進入社會的轉型時期,黑龍江省作為后進的經濟發展區域,青少年再犯罪現象呈現出復雜多樣性的特征,影響著社會穩定、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發展。本文從公共服務的視角出發,以黑龍江省現階段青少年再犯罪情況作為研究對象,在對再犯罪青少年、監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實地調查和文獻資料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黑龍江省青少年再犯罪的總體態勢、預防上存在的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以政府預防為研究起點,提出政府在預防青少年再犯罪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公共服務 青少年 再犯罪 政府預防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成果,項目編號為14E015。
作者簡介:劉萍,哈爾濱商業大學,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朱小川,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級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152-02
青少年再犯罪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政府,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如何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效預防青少年再犯罪,如何整合、利用資源,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優良的社會環境,正是帶著這樣的疑慮,提出了這一課題。
一、黑龍江省青少年再犯罪現狀
通過對黑龍江省T監獄2010年-2014年再犯罪青少年的基本情況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出2010年再犯罪青少年18人,占再犯罪總人數25.71%;2011年再犯罪青少年21人,占再犯罪總人數40.38%;2012年再犯罪青少年16人,占再犯罪總人數44.44%;2013年再犯罪青少年16人,占再犯罪總人數32%;2014年再犯罪青少年25人,占再犯罪總人數42.37%(詳見圖1)。經統計分析,再犯罪青少年占再犯罪總人數的比重較大,并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青少年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青少年再犯罪共同犯罪較多。T監獄2010年再犯罪青少年中,屬于共同犯罪的人數占總人數66.67%;2012年,屬于共同犯罪的人數占總人數62.5%;2014年,屬于共同犯罪的人數占總人數76%(詳見表1)。團伙作案是青少年再犯罪的其中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青少年犯罪主體雖已具備初次犯罪經驗,但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其他人不良影響而盲目隨從,尤其在羈押期間“交叉感染”會更加嚴重。同時,為緩解犯罪心理壓力,容易糾集多人共同犯罪,形成犯罪團伙。
二是再犯罪類型重復率較高。T監獄2010年再犯罪青少年中搶劫罪重復率為6.4%,盜竊罪重復率為28%;2012年,再犯罪青少年中搶劫罪重復率為4.39%,盜竊罪重復率為35.09%;2014年,再犯罪青少年中搶劫罪重復率為15.38%,盜竊罪重復率為12.82%(詳見表2)。青少年再犯罪的犯罪類型往往重復率較高,且罪行主要集中為侵財型犯罪,這也反映出缺乏經濟來源,容易使青少年罪犯在初次改造后仍然重操舊業,再次誤入歧途,實施犯罪。
三是前后犯罪時間間隔較短。T監獄2010-2014年在再犯罪青少年中,重新犯罪與初次犯罪的時間間隔在3-6個月的人數為62人, 6 -12個月的為14人, 12 -24個月的為14人, 24個月以上的為6人(詳見表3)。同時,通過對監獄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工作人員針對青少年再犯罪情況的調查訪談中也反映出青少年前后犯罪時間越短,越能夠說明青少年犯罪矯治程度越低,青少年的主觀惡性越高,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黑龍江省青少年再犯罪政府預防存在的問題
(一)預防經費匱乏
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的開展,受益于政府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建設和各種社區資源的調配與整合。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政府用于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所劃撥的專項資金較少,且主要投入于社區資源,但社區尚沒有進入一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階段,政府的資金一旦不到位,社區工作極易陷入停滯狀態,因此,經費緊缺便成為妨礙預防青少年再犯罪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問題。
(二)管理機構冗多重疊
現有的與青少年工作有關的管理機構很多,有政府相關部門,也有共產主義青年團等社會團體組織,還有學校等非盈利性組織機構。從建設形式上看,青少年管理機構盡管眾多,卻沒有明確主要負責或專屬的部門。針對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若沒有專屬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各機構之間將會因為缺少交流、缺乏配合,很容易產生管理重疊或管理漏洞,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局面,既造成機構設置上的浪費,也影響了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的預期效果。
(三)預防手段單一
目前,青少年再犯罪政府預防的主要手段是在犯罪青少年刑釋解教后,由政府安排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走訪,對他們近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狀態進行詢問并幫助解決相應的問題,使他們盡可能的與社會接軌。這種預防手段雖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青少年再次犯罪,但是政府卻沒有充分發揮主導和統籌作用,導致預防的手段和方式都過于單一。
三、黑龍江省青少年再犯罪政府預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規章制度尚不健全
青少年再犯罪的預防經費匱乏,究其實質是因為青少年再犯罪預防方面,尤其是針對預防經費劃撥、預防經費使用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也不健全,規章制度作為政策的具體化、作為行動準則和依據應該在刑釋解教的青少年再社會化發展的基礎保障工作上發揮更大的指導、規范和約束作用。
(二)公共服務主體責任不清
青少年再犯罪預防的公共服務主體主要有政府、監獄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組織。盡管公共服務主體的責任不盡相同,側重點也不同,但卻也有部分職責相類似,出現交叉和重疊的情況。正是由于公共服務主體之間尤其在交叉、重疊部分的責任劃分不清晰,職責邊界模糊,才導致再犯罪青少年的管理機構在設置上產生了冗余與浪費。
(三)預防的聯動協調機制不完善
在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過程中,由于政府缺乏主動性、主導力不夠強,社會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整合,政府與其他機構組織針對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無法形成完善的聯動協調機制,進而導致了青少年再犯罪的預防手段及方式相對單一。同時,預防機制的不完善,有可能會極大地增加工作開展的阻力,成為青少年再犯罪政府預防的主要的風險隱患之一。
四、黑龍江省青少年再犯罪政府預防的建議
(一)加強政府對青少年再犯罪預防的保障工作
為了切實保障現行青少年再犯罪預防的有關制度可以順利實施,政府可以將青少年再犯罪的預防工作列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任務中,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將青少年的重新犯罪率能否逐步下降,作為考核黨政領導干部工作能力和實績的一個重要指標。另外,政府需針對實際情況對青少年再犯罪預防的保障工作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完善,例如:針對社保部門職業培訓所涵蓋行業較少的情況,應積極為刑釋解教的青少年多增加些免費培訓的機會,擴充些職業培訓的課程,使刑釋解教青少年真的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二)建立預防過程中的聯動協調機制
只有通過政府主導,由政府統一配置社會各界資源,才能實現青少年再犯罪預防的聯動協調機制。一是加強政府的統籌能力,增強對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問題的重視程度和緊迫意識。二是加強政府的主導力,政府作為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的關鍵,只有提高自身的積極性,主動協調社會各界力量,才能保證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提高社會各界的參與度,最大力度的將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整合,積極配合政府開展青少年再犯罪預防工作。
(三)完善社會性公共服務
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性公共服務,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刑釋解教青少年接待中心,這對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目前,政府無法系統深入的對刑釋解教的青少年進行專門管理,缺少專職負責刑釋解教青少年的工作人員,成立接待刑釋解教青少年的機構,一方面可以降低產生管理重疊或管理漏洞的風險,減少刑釋解教青少年因缺少監管而重新發生違法犯罪的現象,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尤其在職業技能培訓上,針對性更強,能夠更好的為他們融入社會提供準備。
(四)營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
對再犯罪青少年而言,刑滿解教后最急迫的需求是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使其擁有一技之長,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構建和諧勞動的關系等措施,是政府目前需要集中力量、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制定出鼓勵再犯罪青少年創業的相關政策措施,提供給不同教育程度、改造程度的再犯罪青少年創業市場和創業基地。二是加強對刑釋解教青少年的培訓力度,主要包括素質培訓、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分門別類的針對不同人群實施不同層次的培訓,提高培訓效果。三是加強政策資金支持。加大地方資金投入力度,調整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合理安排刑釋解教青少年創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并向帶動就業人數較多的創業企業寄予適當補助,向安排就業人員的較多的企業給予適當支持。
參考文獻:
[1]陳振明.公共服務市場化:政府與第三部門如何合作.深圳特區報.2006-09-19.
[2]吳春華、溫志強.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問題與對策.美中公共管理.2005(2).
[3]陳振明.加強對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與方式的研究.東南學術.2007(2).
[4]盧琦.關于”把刑滿釋放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作為衡量監管工作的首要標準”的研究與思考.犯罪與改造研究.2008(10).
[5]楊宏山.公共服務供給與政府責任定位.中州學刊.2009(4).
[6]胡彬.公共服務供給視角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改革與開放.2015(2).
[7]靳琳琳.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2(6).
[8]趙文婧.青少年犯罪預防研究.法制與社會.2012(34).
[9]汪娜.法國青少年發最預防措施及其借鑒.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5).
[10]沈暘、唐國明.青少年再犯罪問題探析.國家檢察關學院學報.2009(5).
[11]徐大慰.國外青少年犯罪預防項目的社會學分析.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2).
[12]駱彥.國外青少年犯罪問題現狀、成因及其預防.決策與信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