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承擔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后,我發現初中生的作文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后發現,學生作文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立意、結構、語言、書寫等方面。
一、立意不明確
中學生的寫作,普遍存在一種“記流水賬”的現象,在接受寫作任務后,大腦中沒有進行立意、選材、結構等組織材料和謀篇布局的方法或思維程序,寫出的文章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常常只是按照事情發展的自然順序,從頭到尾記敘事情的過程。有的作文上常常說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廢話,甚至造成作文的“離題”現象,在他們大腦中尚未形成圍繞中心思想組織材料的思維能力。
二、結構不完整
結構無疑是一篇文章的骨架,缺少了骨架,就會大大影響整篇文章的表達效果。中學生的作文在結構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有:
1.思路不清,邏輯混亂。學生在寫作前沒有寫作提綱,沒有合理的布局,即興寫作,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文章線索不清晰,筆力不夠集中。
2.層次不清,段落不明。有些學生的作文,層次與層次、段落與段落之間內容糾纏不清,最終導致文章的內容不夠完整。甚至存在著三段式或段落太長等問題。
3.呼應不全,結構松散。主要表現為:內容與內容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缺少過渡性語句,文章中提到的問題缺頭少尾。不能做到首尾呼應。
三、語言不生動
作文是綜合考查學生語文素養的,而語文素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看語言的功夫。從目前中學生的作文來看,語言上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平淡,沒有波瀾。作文對語言的最低要求是通順,再往上才是生動。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講,生動就是力求語言富于文采,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要有文采,就需要靈活運用句式手段和修辭手法,讓讀者讀來一路暢快。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中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語言上的新潮。“時尚”流行語、英漢文混用和網絡語言大量出現在作文中。新潮語言能給人一種生動活潑、幽默調侃的感覺,但過分追求就會使文章的內容混亂,甚至不知所云。
四、書寫不規范
近年來,中考語文試卷最后一項得分欄就是卷面分,分值為5分。根據書寫是否干凈;有無涂抹和大面積改動;字體端正、勻稱、工整與否等來評分。事實上,從得分看,字體有形、書寫清楚的文章得分較高,好作文卷面分也很高,這是相輔相成的。現在初中生的作文大都書寫不規范。部分學生不能按照作文本上的格子來寫,還有一些學生字不成體,別字連篇,潦草難辨。
《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對學生寫作能力如此概括: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其實,對于初中生而言,作文最主要的還是寫真事、抒真情。
初中生所掌握的文體是記敘文。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針對學生作文方面的問題,我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來解決。
首先,解決學生的書寫問題。讓學生從臨摹字帖開始練習書法,規范書寫。
其次,重視語言積累。好詞好段好篇章,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做到分類型,有計劃、有指導的摘抄和仿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將文本中的字詞歸類集中起來,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其中的字詞寫一段話。同時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作文訓練中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句式、語段進行仿寫;閱讀課外讀物時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為了解決學生“詞語匱乏”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恒地學習和積累。
優秀作文的出現必先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把握要求,列出寫作提綱。既培養了學生作文的思維能力,又做到認真地構思、選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作文能夠做到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作文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我認為中學生階段的作文可以“始于模仿,終于創新。”初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成熟,決定了他們在學習寫作文之前,需要吸取別人的寫作方法和經驗。“仿寫”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可降低學習的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效果。我根據每一期語文作文報上的寫作指導和例文,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仿寫。還根據初中生具體的情況,要求他們從練習描寫方法開始,循序漸進地仿寫作文。同時學習例文中的組材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寫作方法融入其中進行仿寫。另外,我變換方式,讓學生自己創作,提示學生怎樣審題、立意、謀篇,怎樣安排結構,怎樣開頭、結尾,怎樣選用表達方式等寫作技巧,讓他們列出寫作提綱,這種方法既能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又能幫助他們理清寫作思路,進行有目的地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