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照峰
【內容摘要】作業是高中化學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其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項重要依據。本文從設計生活化作業、個性化作業和多樣化作業三方面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作業的創新設計。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化學教學 作業 創新設計
教師設計作業的質量和導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然而高中化學課程的作業設計卻始終沒有受到教師的重視,在應試教育影響下,許多教師設計作業時只是簡單挑選和高考試題形式、內容類似的練習題,要求學生完成,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會抄作業敷衍了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創新設計作業,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在作業中鞏固知識。
一、設計生活化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學生而言,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如果學習中缺乏興趣,那么必然是枯燥、無味的,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若長時間內學生都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不僅難以達到理解的學習效果,而且還會導致教學效率降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生活是化學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化學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作為基礎,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在化學作業和學生生活間建立聯系,為學生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充分發揮其自主探究能力。比如,第一冊化學教材中關于“角色扮演是否應停用鋁制飲料罐”的實踐活動,關于“如何選用材料”的思考與交流,第二冊化學教材中關于“化學電池的常用名稱、種類,回收和處理廢舊電池的途徑與方法”的社會調查。這些課后任務是化學教學的延伸,同時也是生活的外延,學生在廣闊的化學學習天地中遨游,通過化學深入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尋找、體驗化學,吸收知識的營養。這種方式有機聯系了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化學作業設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習熱情高漲,大大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其在家庭生活與社會實踐中復習并鞏固知識,鍛煉了自身的創新能力,化學素養也得到提高。
二、設計個性化作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其不同的學習風格、優勢、需求以及思考方式等決定了其學習能力、應變能力等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同時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有效提高所有學生的能力。所以在布置化學作業時,要同時考慮學生的共性與個性,通過作業為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平臺,鼓勵其充分發揮、發展特長,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一方面,要發揚學生的長處。在設計作業時融入學生的愛好因素,創造相應的條件,提升其實踐興趣。例如,講解完一堂課后,學生經常會有一些質疑,因為不再考試范圍內,所以不宜在課堂上細化講解。然而許多優等生仍然留有時間和精力,自愿多了解該部分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將與該部分知識相關的書目或網站提供給學生,或者為其指出可參與實踐的場所,引導其對化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閱讀《化學探索的軌跡》等課外書籍了解科學家探索晶體結構的情況。另一方面改進學生的不足。鼓勵存在不足的學生加入相反的小組中,不斷受到熏陶,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在循序漸進中增強學習興趣,促進能力發展,提高其完成作業的效率。
三、設計多樣化作業,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心理學觀點中,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維,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化學能力結構的關鍵。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科特色訓練學生思維,使學科的根本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可通過設計多樣化作業,對學生思維進行拓展,常用形式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閱讀作業,新課程改革后,教材中增加了許多閱讀材料,如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等,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自學能力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要求其獲取信息后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改善學習效果。第二種是書面作業,在教學中非常常見,包括書寫化學方程式、簡答題、運算題、繪圖題等。第三是口頭表達作業,要求學生復述化合價、原子團符號、常見元素符號等需要識記的化學用語,記憶元素周期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等,并且指導學生總結規律,巧妙記憶。第四是實驗作業,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向學生提供相關的小制作、家庭實驗等,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親身實踐,學會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提升自其創新能力,增強化學學習的趣味性。最后是開放性作業,暫時脫離課本和無盡的題海,引導學生走入生活與社會。教師可組織其進行競賽、游戲、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或完成吸煙的害處、測定酸雨pH值等社會調查,參觀制藥廠、造紙廠等工廠。學生在實踐活動后可以寫出自己的感想、心得等,互相交流,延伸課堂學習,提升合作能力,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