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全(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0)
?
籃球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劉全
(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內蒙古滿洲里021400)
我國對于合作學習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在很多地區都進行著實踐的檢驗。所謂合作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有結構的、系統性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性別,自身能力等方面因素把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激發學生相互協作、相互支持、彼此幫助的能力,從而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促進整個團體的進步。合作學習模式基本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目標方面,合作學習模式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教學也是根據一個共同的目標展開;在教學形式方面,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評價方面,合作教學模式要以小組為評價單位,以每小組目標過程的總體成績為評價依據,然后根據成績的好壞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獎勵;在課堂結構方面,要形成小組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謂合作學習就是要讓合作伙伴之間互幫互助,教師在其中起到指導作用,分配給學生教學任務,把握教學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要從一開始的教師是權威、學生來服從,轉換成后來的教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用動態性的互助模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保證必要的師生之間的互動。
籃球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它是以認知理論、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群體動力理論、動機理論為理論基礎。認知發展理論的皮亞杰認為,每個個體在相互合作時,都會在認知方面產生分歧,導致認知存在不平衡現象,從而激發個體在認知上的發展,學習者把要使用的知識都儲存在記憶中,并且納入已經存在的知識體系中,為了使知識或者信息進行重組和精致,就需要向別人進行解釋,從自我表達與傾聽的過程中,進行知識或信息的更新,這對于被指導者和指導者都是有利的。20世紀初期考夫卡提出了團體是一個相互作用、動態的整體,整體中的每個成員都存在差異又相互依賴,積極的互賴性形成了促進的互動性,隊員之間相互促進,在競爭中學習,然而消極的互賴性會產生對抗性的互動,隊員之間在學習上不會有積極的鼓勵,反而會相互阻礙,沒有形成互賴性,每個個體之間不會產生互動,自己學習自己的,相互不被打擾。選擇理論認為學校的成敗在于學習過程中溫暖性關系的培養,滿足學生的歸屬感與自尊心。所謂動機理論就是對學生學習動力的研究,使學生在學習中有積極的心態和動力。合作的學習建立了只有小組和小組成員都成功,每個組員的個人目標才能得到實現的模式,這就是合作學習相比于個體學習的優點所在。
籃球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特點,籃球學習主要以練習為主要手段,主要形式是籃球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籃球的教學有很強的動態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不斷的角色變化,并且籃球的學習包括很多集體合作元素,所以在籃球教學中實行合作教學非常可行,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組織籃球教學可以為合作學習創造條件,籃球的學習內容是多變的,教學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學生的位置會在學習中不斷變化,有時候充當學習者,有時候又變成了指導者,又有些時候會成為幫助者,因此學生之間也不斷發生著關系變化,從而為合作學習創造了機會。作為籃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組織能力進行體育教學,創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機會,在有效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在相互幫助、相互合作中進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合作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籃球的合作學習中掌握籃球的知識與技能,從中體會人與人合作的重要性,讓籃球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成為合作學習的基礎條件,籃球教學的特點就是具有集體性和配合性,要充分利用籃球的特性,為籃球合作教學創造特有的條件,教師要看準時機,抓住籃球合作學習的機會,利用籃球基礎性的教學內容。針對小組具體情況設計合作學習方案,讓學生在籃球的合作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合作學習的教育。合作學習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可以直接增強學生合作精神。
數據顯示,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學生沒有明顯差異,心理健康水平處在一個維度,具有可比性。(表1、表2)
表3顯示,實驗組的同學在實驗后較實驗前有明顯的提高,這表明實驗組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組實驗的學習方法是小組共同學習,不僅重視小組的目標,更強調小組個人的責任,最終的學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共同評價,每個小組都有具體的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可以使學習效果更加顯著,合作學習的籃球教學模式,不僅僅停留在籃球戰略戰術的技術表象,更需要教師啟發學生,誘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索,從而更加扎實地掌握知識,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抓準時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表4表明,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實驗組都比對照組好,這組數據進一步表明,合作學習的籃球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育。合作學習的方式比傳統的教學方式主動性高,可以使學生產生互動,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焦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往。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身體基本條件統計表

表2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被試SC-90水平t檢查結果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被實驗前后體育成績t檢驗結果

表4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被試SC-90水平t檢查結果
在合作籃球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交流、多合作,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再一點,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交流加強,互相幫助,形成學生之間的和諧人際關系,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完善大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師應該選擇合理的合作教學方式。當前的籃球教學模式,不能僅僅重視競爭,更應該強調合作的作用,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學會合作與共存,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加強理論知識的傳授,一些職業院校比較重視學生的體育知識的傳授,其實也不能忽視學生體育理論的傳授,選擇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材,學習專業知識,保證將來工作的需要,開展針對性強的理論課程,在掌握理論知識以后,學生可以自己制訂健身計劃,形成自我監控機制,對自身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對運動中受傷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向學生傳授保健與健康知識,不僅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健康,更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掌握受傷治療知識,了解哪些運動容易受傷,什么工作有什么職業病。例如,在辦公室應該如何預防頸椎病、肩周炎、眼睛疾病的發生,樹立健康意識,養成終身體育思想。
體育不僅是擁有健康體制,更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體育的合作學習中,也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武術類的項目可以讓學生樹立愛國意識,攀巖等訓練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怕吃苦、敢于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
要有遠瞻性,看到學生的未來,根據學生的未來職業特點對學生學習內容進行改造,使學生學習內容更接近以后的職業生涯,更能跟隨時代發展潮流,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交流,以便更好地融入社會,讓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勝任本職工作,還可以完成其他工作。
合作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使每個學生都可以主動地得到發展,廣泛性地學習知識,制訂方法,提高能力,充實情感,正確態度,在新課標教育下,籃球作為一項健康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更可以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更有效地完成學習目標,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學習發展,提高自身責任心。
參考文獻:
[1]陸志偉.競爭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運動,2011(8).
[2]熊振宇.試析合作式學習在高職院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商品與質量,2011(S4).
[3]周鵬.體育合作學習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1(8).
[4]熊成光.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籃球選項課中的實驗運用[J].運動,2011(1).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5-088-03
收稿日期:2016-03-26
作者簡介:劉全(1980~),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