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元,吳寶偉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
淺議臺灣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
——以臺灣龍華科技大學為例
劉興元,吳寶偉
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
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為了適應當前社會向前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滿足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能盡快融入企業發展等各方面的要求,世界各職業學校都在不斷完善以及提出各自的適合自身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當然臺灣職業學校作為眾多職業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校企合作方面他們工作開展比較前衛、合作模式較為新穎、能夠真正體現互惠雙贏、合作層次較為深入等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
加強校企合作;不斷完善;合作模式;合作層次較為深
本文將作為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職業學校校企深度合作案例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XHJX2015053)研究成果。
臺灣龍華科技大學是臺北優秀的私立科技大學之一,是有孫法民先生暨夫人陳淑娟女士,為配合政府經濟建設發展,培育科技人才,于民國五十六年選擇位于臺北、桃園交界(回龍地區),籌資創辦的。該校位于桃園縣龜山鄉萬壽路一段300號。對于龍華科技大學在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體現形式有。
(一)學校從若干專業教師中選派專業知識能力較強、溝通能力較強的專職教師參與到深度校企合工作的具體運作中,并隨時可能接受合作企業的邀請,積極參與到深度合作企業生產項目的開發、研究與分析過程中。
(二)學校從上到下都鼓勵相關專業教師的科研成果(如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盡可能轉移至對應的企業,并參與到轉移項目企業的后續研發以及量產過程中,這樣既可以讓老師的科研成果得到社會企業的認可,也可以為科研教師創造一定的社會價值,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動力,同時也增加專業教師經濟收入,從而也大大地觸動了專業教師的科研興趣,激發科研靈感等。
(三)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參與到為適應企業發展而引進的先進設備檢測、分析、以及調試維修過程中。使得專業教師的視野得到了拓展,提高技能技術,全方位提升教師素質的機會,并把所吸收來的與社會生產接軌的相關先進知識和技能技術傳授給相關專業學生。
(四)學校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通過學校專業教師和合作企業專家一道通力合作,根據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項目以及將來產品有可能的改良趨勢項目作為在校學生們(學士、碩士生等)的論文題目。從而使學校培養的技能技術型人才與企業生產需求相緊密地結合起來,也使得學校和企業能夠真正體現優勢互補、共同進行開發研究,真正實現無縫對接,達到互利雙贏的真實效果。
(一)學校會根據全校十四個系部制定培訓學習計劃,由研發處統籌后定期邀請企業界(國際、省內外)的知名企業家、行業里的專家(工程師、行業精英等),開放式的進行相關專業知識講座培訓,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師和學生的(國際、省內外)視野,使老師在校教學期間以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有機會及時充分地了解和學習當前相關產業發展現狀、相關專業的就業現況以及發展趨勢等。
(二)學校定期組織安排由專業老師帶隊,帶領相關專業的學生到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參訪,使學生有機會深入、近距離的了解到企業生產一線的真實面貌,使學生能親身體會和感知相關產業的生產現況以及企業的生存運作模式等。
(三)通過校企間的深層次合作,企業通過一定的渠道向合作職業學校捐贈與企業生產接軌的教學設備,這樣既建立健全學校產學研合作平臺,同時也解決學校教學與社會生產設備落差之間的問題,使學生在校實習期間使用的設備與企業用于的生產型設備完全吻合,從而也大大縮短了學生進入企業后的融入生產時間和進度。
(一)通過校企搭建的合作平臺企業充分利用學校的專業理論教學場所、實習場地、實習設備、專業教師等資源,保質保量地完成對合作企業的管理、設計、生產等各類員工的相關理論知識培訓和技能技術水平提高。
(二)學校有計劃地安排各專業學生至對應的目標企業實習(半年或一年),讓學生充分了解職場、學會融入和適應職場環境,并在此期間積累寶貴的社會生產經驗,使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相互融合(如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溝通能力、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創造思維等)、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加強學生的守時觀念等)。
(一)在臺灣尤其是象龍華科技大學這一類的職業學校,他們的生源層次幾乎都是由普通高中生和職業高中學生組成,許多職業學校都把入學新生分為日間部學生(以普通高中為主)以及夜間部學生(以職業高中學生為主)來分別進行管理、分別編班、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分別安排具體教學時間段等。針對日間部學生只需要按照學校安排的常規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定期參與校企合作等修到學分就可以拿到相應的畢業證書;而對于夜間部的學生就有所不同,他們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提出申請、以及企業的接收函、學校也可以為想要參與社會生產而又無法聯系到相應企業的夜間部學生提供幫助,統籌協調安排他們的各教學環節。他們是白天按照學校深度校企合作協議在企業上班,晚上回到學校上課,企業會根據校企合作協議支付相應的報酬給學生,大學這幾年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報酬來交納學費等,從而大大地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同時也積累企業生產經驗,并且將來進入企業可以把這幾年的時間算為參加工作的工齡。夜間部具體運作方式有:1、部分學校和企業合作方式為學生周一到周四在企業上班,周五到周日到學校上課修學分,只要幾年內學分修夠就可以拿相應畢業證書;2、部分學校和企業合作方式為學生周一到周五白天在企業上班,晚上五點半到九點半到學校上課修學分。無論選擇那種運作方式只要修夠了學分都可以拿到相應的畢業證書。
(二)龍華科技大學大力拓展和開發“三創”課題,促進校企深度合作,臺灣職業學校特別注重研發,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創新、發明、參賽和參展。例如:一些職業學校成立核心研發團隊,多元爭取研發項目,加強與產業園區合作,臺灣職業學校教師和有相關專業知識基礎學生與企業界研究人員一起進行相關專題制作,舉辦大量專利成果展和專利競賽,參加國際技能大賽及展覽等,取得的研究成果甚至進行了技術轉讓,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職業學校、參與項目的教師和學生都各有較大的收獲。
(三)龍華科技大學有許多參與深度校企合作的重點實驗室,幾乎都是由學校專業知識、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較強的教授帶領部分研究生共同參與企業的相關產品的研發、分析、調試和生產等。如3D打印實驗室,既是教授和研究生們的實踐上課和為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的場所,又是為企業生產適度數量的產品場所,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校設備的利用率,并能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從所創收入里分出一部分來解決設備保養、維護以及一些設備配套零部件的資金需求、相關教授加班費用、支付研究生工資、稅收以及操作機床人員的保險等需求。
總之,臺灣職業學校的深度校企合作有許多做法和具體運作模式都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相信通過不斷交流、學習和相互促進,吸取好的經驗結合我們大陸職業學校校企合作工作現狀,不斷完善,開拓進取,相信職業學校校企深度合作工作一定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