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順吉林省四平實驗中學
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
李紅順
吉林省四平實驗中學
作為一門高中必修的基礎課程,語文課程是所有高中學生都要參與和學習的(必修內容)。高中階段是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通過人文教育培養人文思維的黃金時期。因此,如何通過人文教育加強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程度已經成為有關部門和所有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著重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促進人文精神滲透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高中語文;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新課程目標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人文思維能力,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促進高中學生形成人文思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
(一)擴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為了滿足素質教育改革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就要重視人文精神的滲透,從而實現語文教育創新、進步的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創新教學模式,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美麗,了解語言文化的內涵,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1]。
(二)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教育價值
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充分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教育價值,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既促進了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又為學生的精神生活奠定發展基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使教師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明確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真實要求,使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學生的成績,改變語文教學為高考服務的局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掘出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情感內容,為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滲透環境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使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高中語文教學的優勢,實現高中語文教育的價值[2]。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第五冊中第四單元《變形記》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將人文精神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湖南衛視熱播的《變形記》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視頻的觀看發表自己的觀點。利用方式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當節目的故事情節發生變化時,學生的情緒和感受也會隨之產生波動,教師要及時注意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適時的對學生的“三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完成視頻觀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節目觀后感,進一步促進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二)創新優化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方法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節奏,滿足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發現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切入點。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情況下,盡最大的可能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明確人文精神滲透的意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文思維和人文意識。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第六冊中第四單元《廉頗藺相如列傳》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如“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藺相如容忍廉頗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實現促進學生掌握春秋戰國時代相關文化知識的目的,并結合相應的政治背景明確國家和諧穩定的深遠意義。在教師講述這節課程的內容時,也可以講解一些相關的故事,例如:宋代秦檜陷害岳飛致使國家動亂等。在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促進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融入[3]。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據課文中的人文內容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人文精神在教學中的滲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滲透過程進行探索,加深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強化其文化素養,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和人文思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基礎[4]。
要想加深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人文內容進行發掘,從而培養其人文情懷和人文思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講解人教版第五冊中第三單元《阿Q正傳》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例如“阿Q精神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合理利用阿Q精神?”等。然后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并對他們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使學生將語文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適時的對其思想加以引導,對學生正確的行為進行鼓勵,對其不正確的思想加以糾正,進一步促進學生人文思維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奠定基礎[5]。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不僅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還決定了物質文明建設工作的進度。所以,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中國需要更加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工作,要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文精神價值體系,從而實現我國現階段高中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
[1]孫緬.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環球人文地理,2014(12):184-184.
[2]李字海.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求知導刊,2014(9):36-36.
[3]黃明.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青春歲月,2011 (8):222.
[4]祝慶蓮.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J].科學中國人,2015 (19):99-100.
[5]胡燕.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的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5(2):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