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花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新市鎮中心幼兒園
又是一年入學季
李延花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新市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入園時難免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消除幼兒的負面情緒。可以從家長的準備工作和教師的準備工作兩方面入手。家長要端正態度,教師要放低身姿,融入幼兒。
不安;家長會;言傳身教;滲透;注意力
每年的開學時,小班最熱鬧。孩子的哭鬧聲,家長的依依不舍,教師的耐心哄勸,交織在一起。
還沒見到人影就先聽到一陣大聲的哭鬧,原來是振宇,一路上,媽媽是抱著他走來的,外婆還在邊上跟著,不時的哄著。在教室門口,更是兩個人半抱半抬的走過來,因為他胖胖的身體一直在扭動著,兩只小手也不時的在拍打著媽媽。當我從他媽媽的懷里抱過他時,是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抱穩,他還是一個勁地躥著小腳,揮著小手,用最大的嗓門哭喊著,無論你怎么安慰怎么哄,他就是不睜眼看你一下,也不停頓哭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心理。有的一離開家,就開始一路掙扎哭鬧;有的到園后親人一離開,就開始哭鬧?雖然每個幼兒的表現不同,但是其原因大致相同的。主要是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為了消除這種焦慮,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我們地處農村,有好多孩子是留守兒童,老人看孩子大多溺愛,不懂科學的教養方法,請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幼兒入園的準備。
1、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和活動空間。入園前家長要有計劃地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和活動空間,幫孩子找玩伴,多和其他孩子接觸,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交往。家長間也要多接觸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采取威嚇的管教方式。如,當孩子的行為表現不好時,就說:“你再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管你。”無意中暗示孩子:幼兒園不是好地方,老師是很嚴厲、很可怕的。另外,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度的保護,特別是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基于安全因素,怕孩子磕著碰著,把孩子的活動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一來,孩子往往缺乏與別人相處和交流的經驗。由于事事包辦,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換句話說,孩子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一群陌生的小朋友,自然會害怕,不愿意去幼兒園了。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哭鬧、耍賴等方式拒絕上幼兒園。
3、熟悉環境
孩子對即將要去的新環境——幼兒園,充滿了新奇、陌生甚至恐怖的感覺。消除這種緊張情緒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未開學前帶孩子去幼兒園走走看看。讓他(她)看看幼兒園的游戲場地,看看活動室的擺設和墻上的畫,邊看邊做介紹,并告訴幼兒他即將來這里,還有許多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自然會產生興趣,萌發上幼兒園的念頭。
4、生活能力的培養
為了讓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洗臉、自己用餐、大小便等。對孩子獨立人格和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大有益處的。
5、正確對待幼兒入園時的哭鬧現象
孩子進入幼兒園會有分離焦慮,家長同樣存在著焦慮的情緒,并且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幼兒的情緒。孩子入園了,家長信念也要堅定。孩子入園后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的安慰一下就可以走,有的家長在送完孩子以后不肯離去,不時來門前張望,這樣只能讓孩子剛剛穩定的情緒又起波動。在入園初期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入園,幼兒會在7天左右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家長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孩子的入園就會輕松許多。
1、充分了解幼兒
入園前的家訪,不但可以使教師熟悉幼兒家庭的實際情況,而且還能讓幼兒和教師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認識,消除陌生感,建立初步的感情基礎,為幼兒順利入園做好準備。
2、做好交接工作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后,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會讓他們產生不安的情緒,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做好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的情緒會影響他們一天,所以晨間接待是新生入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應熱情,親切,讓初入園的幼兒感到溫暖和安全。
其次,做好家園的過渡工作。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到幼兒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暫時保留自己的習慣,稱呼有兒的乳名等,這些都會讓幼兒倍感親切,拉近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
3、轉移注意力。入園后,為了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教師每天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幼兒在戶外自由玩耍,玩沙、玩水、滑滑梯、做集體游戲等都是幼兒喜歡的。讓幼兒完全放松下來投入到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去,在自由、愉快、輕松的氛圍中,他們會感受到快樂和滿足,在新環境中逐漸感受新的群體的吸引力與樂趣。
4、適當的形體語言可以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地親切感和依戀感。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與幼兒說幾句悄悄話等。
5、放低身姿,滲透進他們的世界。佳佳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初入園時哭的肝腸寸斷,我試著與她溝通,開始她只是大哭,不理我,我蹲下來,拉著她的小手問:“你為什么哭呀?”她看了我一眼說媽媽不要她了,又大哭起來。我找到了癥結,拉著她來到了玩具區,拿起一個洋娃娃說:“洋娃娃長大了,媽媽上班忙,她就自己去上幼兒園,媽媽下班就來接她,你媽媽不是不要你了,而是送你上學,學習本領,媽媽下班就來接你”。佳佳聽了我的話,半信半疑,“真的嗎?”“當然是真的,你這么漂亮、聰明,媽媽怎么會不要你呢?”佳佳終于露出了可愛的笑臉。教師放低身姿,和他們玩在一起,融進他們的世界,才能了解幼兒的真正需求,“對癥下藥”。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配合教師指導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及時交流,溝通幼兒在園、在家的生活情況,只要教師用愛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關心愛護幼兒,相信孩子們會很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李延花(1979-),女,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人,本科,二級教師,幼兒教學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新市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