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杰
博興縣職業中專
機電專業3+4“中--本”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與研究
鄭文杰
博興縣職業中專
我省2013年試點中職學校與本科高校“3+4”分階段培養以來,“3+4”迅速成為山東省教育界的熱點詞匯,2014年,“3+4”進一步擴容,并以提前批錄取,再度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中職、本科貫通的多學制模式,讓初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有更多的選擇,進一步暢通了中職升入普通本科的通道,便于中高職培養體系的銜接。
3+4;貫通培養;人才培養方案
“3+4”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現行教育體系的積極完善,符合高等教育大眾化后教育改革發展方向,有利于明晰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有利于促進本科高校分類改革和轉型發展,提升應用科技創新能力,改變重學術、輕應用、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就業率不高等問題;有利于優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拓寬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業進升路徑,實現各層次教育人才培養互通立交的多贏,增強教育服務產業能力,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且進一步暢通了中職升入普通本科的通道,便于中高職培養體系的銜接,更能保證專業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為提高教育質量、優化人才培養創造了便捷之路。
從七年一體化培養的角度來規劃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統籌安排文化課、專業課、技能課和崗位實訓實習,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力爭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面有提升、有突破,真正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工程型、高層次技術型以及其他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
充分體現“貫通”這個核心,在人才培養方面有提升、有突破,包括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理論、實踐能力等,真正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工程型、高層次技術型以及其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在“3+4”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重點研究一下內容:
1.機電專業3+4“中--本”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方案的貫通性。充分體現貫通培養理念,課程體系要一體化設計,課程內容邊開發、邊探索、邊完善,確保適合按專業長線培養工程型、高層次技術性以及其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機電專業3+4“中--本”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方案的實用性。要廣泛深入調研企業需求,充分研究職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明確培養過程中不同學段的人才培養定位。
3.機電專業3+4“中--本”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適度。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把握好知識和能力的擴展與遞進關系,合理安排課程。要兼顧分流學生的利益,避免將某一類課程集中安排在某一學段進行。
4.學生評價體現貫通培養。過程考核和綜合測試內容要體現中職基本技能內容,同時也要體現本科段學習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要求,保證培養的貫通性。
1.解決問題的方法
(1)廣泛開展調研。學校聯合到行業、企業對試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廣泛深入調研,確保深入一線、實事求是、資料詳實、依據充分,并形成科學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要使調研結果能夠切實支撐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制定,并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求,認真進行多個崗位工作描述,對崗位(或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2)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合理制定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更加適應現代社會需求,更加注重對能力的支撐,不以單純掌握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為標準;能力要求更注重對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以單純提升學術發展能力為標準;素質方面更注重對人文素質、價值取向、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等培養。
(3)根據學生、學校以及周邊企業特點合理制定學生轉段考核標準。過程考核強化對學生中職或高職學習期間日常表現、學習成績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情況的考核和評價;綜合測試突出對本科段人才培養所需知識和能力的考查。
(4)根據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特點廣泛開展學生特色培養工作。
(5)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課程體系要對原中職、高職和原本科的課程體系進行拆解、再造和改革,適度增刪,科學整合。圍繞職業能力使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更加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更加適宜。
1.實現我市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
2.促進我市本科高校分類改革和轉型發展,提升應用科技創新能力,改變重學術、輕應用、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就業率不高等問題。
3.優化我市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拓寬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業進升路徑,實現各層次教育人才培養互通立交的多贏,增強教育服務產業能力,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4.有利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提升和突破,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理論、實踐能力等,真正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工程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5.同學們體會到“3+4”在教學標準的執行上與普通高中差別不是很大,同時還擁有普高所沒有的專業培訓和寬裕的課余時間,大家可以利用和支配這些機會和時間自主練習技能,參加選修課和社團活動,豐富課外知識,進行社會實踐等等。
1.提升我市本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平臺,提高未來該專業人才的學歷和知識技能水平,為服務地方建設做出長遠貢獻,彰顯職教的現實意義。
2.解決學校教育與專業建設的優質生源問題。“3+4”為學校及專業的發展注入新生血液:它既可提升中職校及專業的辦學層次,以增加學校及專業在招生時在社會上的魅力指數,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地方高校相應固定的專業生源。
3.給學生提供了一條新的更有利的成才之路。“3+4”能在保證同學們未來學業上升的同時,使學生根據所學專業有針對性的提早確定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
4.促進雙方學校教育與專業建設的質量提升。中職與普通本科7年一體化培養,可以形成合作學校雙向促進、完善教育質量的良好局面。
(1)中職可以成為普通本科的后備,明確而比較高端的人生奮斗目標必然會促使中職生為了升入本科而努力學習,這對改善現有中職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而中職的校管理者及專業管理者也必須主動積極地優化管理質量,為提高學生升入普通本科比例而不斷提高自身質量。
(2)普通本科的教學不僅可以以自身的領先地位帶動和引領中職教學的發展與提高,還可在立足雙方合作的基礎上,組建一套更清晰,更系統,更合理,更優效的專業教學課程,提高學校及專業的建設質量,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