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黃河科技學院
網絡環境下高校抵御和應對宗教滲透防范機制探析
丁敏
黃河科技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讓信息的傳播也更加迅速,讓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方便。不可否認,網絡環境在傳播信息的同時,又不可避免的成為了信息的制造者,網絡這把雙刃劍,在傳播積極信息的同時,又把不良的信息、腐朽的信息、落后的信息帶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群中,了解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現狀及成因分析,是新形勢下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信仰觀、加強高校理想信仰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網絡環境;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無神論;應對宗教滲透;抵御和防范機制;措施
課題項目:黃河科技學院2016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項目,編號《KYSZ2016016》。
(一)大學生活環境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特殊的精神狀態。大學生以好奇探索的心態進入大學,一時間無法接受如此自由的時間,害怕做著無用功又擔心碌碌無為浪費時間耽誤青春,剛剛告別灌輸式教育的中學時代,新的環境新的受教育方式都使得這個群體開始刷新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部分同學從農村走進都市,繁華的表象不免讓他們感受到燈紅酒綠的獨特魅力,以至于眼花繚亂迷失自我。
(二)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直系親屬如果對于宗教信仰沒有正確的認識,從某種層面上便會直接導致學生畸形的心理狀態,就算在表象上風平浪靜或許在未知的時間便會爆發某種特殊的負面情緒,寄希望于宗教之上,在潛移默化之中成為宗教徒的后備力量。
(三)政府與學校方面。政府對于宗教信仰的態度不明確,科學理論的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社會風氣。由于宗教學方面的研究與相關學術建設存在很大的漏洞,這樣的必然結果就是高等教育人才缺乏對宗教信仰的正確認識,在心里出現問題的同時無法將情緒合理的轉化而求助于可怕的宗教信仰。學校應當對學生的信仰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一旦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法出現問題那么學生就很容易對于宗教一知半解,加重了其誤入歧途的可能性。
(一)高等院校宗教活動的主要形式
(1)專職人員親身說教。在大學這樣一個人際關系復雜、安全建設不能夠做到細枝末節的環境里,滋生諸多以自身本職工作為掩護而進行宗教宣傳的群體。他們以進行本職工作為由,再借助工作便利的快捷通道,通過眾多手段一步步靠近大學生,平時觀察同學們的精神狀態,尤其注意那些內心迷茫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內心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極易被其同化,開始對宗教信仰產生信任逐步依賴這種扭曲的心里寄托。
(2)宗教相關的紙質讀物為主要的傳播方式。因為社會上的各個領域廣泛存在著進行宗教滲透的宗教人士,他們借助自己本職工作之力印制各類與宗教教義教規有關的經書、報刊、影像等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也不難看到流通的紙幣上面有反社會反人類的宗教口號,這些負面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斷地向社會各類群體傳播著所謂的“真美”世界。意志稍有松懈便會失去對我們國家以及民族的信任,而被宗教所利用。
(3)通過互聯網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傳教。互聯網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信息交換具有一定的時域性、信息交換具有互動性,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較低,信息交換更是趨向于個性化發展,使用的人數眾多。宗教人士利用這種共有的便利條件將與之有關的傳教信息進行整合,信息儲存能量大且時效性強且有多種存在形式,諸如圖片、文件、音頻、影像等等。
(二)高校潛存的宗教滲透危害巨大。近年來,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部分地區進行非法滲透,這些不法分子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邪教活動。他們不僅大肆進行反動宣傳,還傳送反動影像制品和紙質媒介,組織經文班等等,一系列的陰謀活動不斷地蒙蔽和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其中懵懵懂懂防范意識較為薄弱的大學生群體便是主要的受害對象。這些非法的言論以及活動在不斷地侵蝕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不斷瓦解我們日漸穩固的社會秩序,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極大危害。
(一)如果想要讓在校大學生從根本上有力的拒絕非法的宗教活動,抵制其滲透行為,就因該更加全面的建設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與教育,必須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在高校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校方面應派遣老師積極地引導和教育在校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將黨的宗教政策宣傳到位。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了解宗教就必須對其做出積極的引導,通過對黨相關宗教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學習以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看清事實,使宗教的神秘面紗不揭自露。這樣以來對于宗教有了更深刻更科學的認識不僅幫助同學們更積極地學習我黨有關的政策方針,不斷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科學道理與真知,將自己投身于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復興我們祖國才是新時代人才的最終追求。
(三)嚴格規范涉外人員的行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使得我國宗教發展態勢日漸復雜,境外組織不斷加大對中國的傳教力度,對外開放的環境為宗教的傳播提供較為便利的條件。所以應該更加注意防范和打擊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以合法交流為掩護的各類傳教和滲透活動,在不涉及隱私的情況下對其工作和生活動向做簡單的抽查報告以確定其是否為進行非法宗教滲透的宗教人士。
網絡宗教滲透的長期性、特殊性、復雜性決定了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滲透工作必將是一場長期、艱巨的任務。對此,我們既不能誠惶誠恐,夸大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要承認宗教滲透的客觀存在和做好抵御防范工作的難度,絕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輕心。只要全社會尤其是高校各職能部門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校,高校反滲透工作必將走上規范化、常態化、法制化軌道。
[1]顧華詳.論宗教極端主義的危害性及法治措施[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3)
[2]蔡茂華,吳善添,林佩云.高校防范宗教滲透的制度體系反思與重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3]孫琥瑭,杜麗.列寧宗教思想及其政策實踐對中國的借鑒意義[J].宗教學研究.2014(01)
丁敏(1984-),女,河南駐馬店人,助教,教育教學,管理學,研究生,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