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閣
長春工程學院
東北民俗文化趣味元素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徐相閣
長春工程學院
東北民俗文化有著顯著的美學底蘊,體現(xiàn)了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東北民俗中包含非常豐富的趣味元素,反映了東北各個民族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崇高生命的敬仰,生動地刻畫了他們的生活與精神世界。按照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理念以及發(fā)展趨勢,生活化、趣味化、輕松自由等,正是現(xiàn)代服裝潮流發(fā)展的新方向,在文化符號上,傳遞一種自由、超脫、歡樂的信號[1]。基于此,本文著眼于在東北民俗文化中提煉趣味性元素,將之與服裝設計理念相結合,既使民俗文化得到傳承,又豐富服裝設計的藝術形式和內涵。
東北民俗文化;趣味性;服裝設計;可性行
當前,服裝設計理念呈現(xiàn)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自由性、多元性等特點,不同文化領域的相互借鑒成為趨勢。我國各民族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文化種類豐富多彩,在服裝設計中借鑒和汲取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不僅有利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而且對于豐富服裝設計理念、拓展思路、創(chuàng)新形式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東北民俗文化中的趣味元素符合當代服裝設計理念的發(fā)展方向,因此,要勇于突破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條條框框,加強對民俗文化的研究、發(fā)掘、改造與創(chuàng)新,在獨特的文化遺產汲取營養(yǎng),尋求靈感,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服裝設計新途徑。
我國東北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高緯度文化、漁獵文化、游牧文化以及農耕文化融合的結果。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東北民俗呈現(xiàn)出質樸、淳厚、奔放、豪爽、樂觀、自由等特點。東北民俗文化既有濃烈、鮮明的意味,又具有深遠醇厚的內涵,它是東北各民族生活智慧的凝結,集中反映了人們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崇高生命的敬仰,生動地刻畫了他們的生產、生活與精神世界。應該說,東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博遠的文化價值,也是美學資源的富礦。在東北的文化現(xiàn)象中,鮮明地體現(xiàn)了生活氣息濃厚又有超然氣質的情懷,如在“二人轉”、皮影戲、東北秧歌、東北年畫等藝術形式中,就充滿了體現(xiàn)這種情懷的趣味元素。
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審美趣味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已經不僅局限于保暖、社交等基本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2]。在當今社會,人們工作節(jié)奏快,生活壓力大,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在服裝設計中引入趣味元素,受到年代一代的喜愛。將趣味元素融入服裝設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它利用圖案、造型、裝飾、色彩等進行獨特的設計,表現(xiàn)富有文化內涵的趣味性,使服裝具備了情感色彩,如純樸可愛、有趣好玩、滑稽幽默等。這樣的服裝設計不僅能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還能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放松心情、舒緩情緒等。因此,在服裝設計中應用趣味元素,是服裝設計人性化的一種重要手法,它可以賦予服裝產品以生命力,并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lián)系,豐富服裝產品的文化內涵。
(一)色彩配置
人們的視覺審美主要來自于色彩的沖擊,同樣,消費者對服裝的選擇,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色彩。由于東北地區(qū)特殊的氣候條件,自然色彩特色鮮明,如白山黑水,綠樹黃葉,藍天黑土等。這種來自大自然的色彩,對民族服飾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東北各民族受環(huán)境和民族信仰的影響,對服裝色彩有著特殊的喜愛。如滿族喜歡白色,朝鮮族喜歡青色,蒙古族喜歡青色和白色,郝哲族和鄂倫春族喜歡棕色,達斡爾族喜歡藍色等。同時,東北各民族人民樂觀、豪爽、不羈,體現(xiàn)在服裝色彩上,就是強烈的色彩對比。
(二)面料配置
東北地區(qū)冬季嚴寒,受氣候條件影響,這里的人們在冬天常穿的服飾為動物皮毛制作的衣服和帽子。生活在東北沿江河一帶的民族,如赫哲族,自古以捕魚為生,發(fā)明并傳承著制作魚皮衣的傳統(tǒng)。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引入這些元素,對服飾的面料進行再創(chuàng)造,巧妙運用獸皮、魚皮等非紡織面料,或融入非紡織面料的圖紋元素,使服裝產品效果集時尚性、傳統(tǒng)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三)圖案配置
首先,在東北民俗文化中,有非常豐厚的民間信仰和原始崇拜元素,如圖騰崇拜、自然崇拜、骷髏崇拜、生殖崇拜等,這些元素多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紋飾、服裝圖案、年畫、剪紙等形式來體現(xiàn)。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大膽地引入這些傳統(tǒng)圖案,按照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進行修飾和改造。其次,東北各民族文化活動也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薩滿舞、狩獵舞、二人轉等,這些藝術形式體現(xiàn)了諧趣、曠達、歡樂的特點,可將這些特色元素進行提煉,通過圖案設計,在服裝設計中融入民俗藝術的精神內涵。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是圖案的簡單移植,而是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將形與色、意與境、情與景進行有機融合,將民俗文化與服飾流行文化進行有機融合[3]。
(四)造型配置
東北民俗文化中,有許多夸張、反差、錯位的趣味元素,在服裝造型的設計中,可以借鑒這種趣味文化要素,打破傳統(tǒng)的、固化的服裝造型結構,按照一定的藝術規(guī)律,顛覆其次序性和完整性,使造型效果達到一種夸張、怪誕、錯落的視覺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營造一種別致、有趣、令人振奮的審美氛圍。
趣味性元素引入服裝設計中,有利于緩解人們生活與工作的壓力,符合當代消費者的情感與審美訴求。在東北民俗文化中,有非常豐富的趣味性元素。在服裝設計中應用這些元素,要從色彩、面料、圖案、造型幾個方面做好分析、研究、挖掘和再創(chuàng)作等幾方面的工作,一方面?zhèn)鞒袞|北民俗文化中積極的、健康的、充滿趣味的文化,一方面要遵循服裝設計藝術的規(guī)律、市場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們審美情趣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當代服裝文化元素進行有機融合,使其既符合文化傳承規(guī)律,又符合人們的審美規(guī)律和市場規(guī)律。
[1]孟慶波.傳統(tǒng)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商場現(xiàn)代化,2013,(5)∶101.
[2]黃永利.中國傳統(tǒng)民俗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提取和運用方法研究[D].東南大學,2009.
[3]彭容.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中式品牌服裝中的運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3.
徐相閣(1980-),女,漢族,服裝與服飾設計,黑龍江,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