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妍
吉林醫藥學院
關于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幾點思考
張昕妍
吉林醫藥學院
人是時代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人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的貢獻都是巨大的。生物的發展具有新陳代謝的特點,人也是如此,作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主力軍,勞動人口需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注入新的血液,使得這只主力軍迸發出青春的活力與光彩。思想政治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向導,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得當代大學生成長為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本文筆者主要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存在的不健全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幾點關于發展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僅供參考。
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加強政治性色彩
人是現代化的主體,又是現代化生活的實際承擔者,也是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有其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首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我國當代大學生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已不是單一的經濟競爭、政治競爭或是軍事競爭,而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最終又真實的體現在人的素質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色彩能夠加強我國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牢固我國大學生的愛國之心。很多西方國家在培養未來接班人的時候,其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具有著濃厚的政治性色彩,在塑造核心主義價值觀的同時將愛國之心和民族榮譽感一起植入了有志青年的內心。
1.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時效性一直是影響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國在“行”和“知”這兩方面的教育沒有做好統一。在我國市場經濟的主導之下,人們對于經濟發展的關注度貌似更高于政治局勢,其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由于人口基數上的壓倒性勝利,我國的經濟實力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當中是不可小覷的。而行知分離則會導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失去了時效性,必然會影響我國對于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因此,應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3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綜合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向“知識密集化”轉換步伐的加快,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反映在大學的課程內容上,就是要實現大學學科專業結構的綜合化。為了適應這種教育形式的變化,很多西方發達國家都已經將高等院校的學科專業結構像綜合化轉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教育工作,同時也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成長的一個重要部分。注重人的個性培養,發展人的個性特長。“創新是一個人優良素質的綜合表現,它不僅包括創新能力等智能層面,而且包括創新個性等人格層面。”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壓抑個性,就是抑制創造欲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綜合化,不僅僅是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與國際教育世界接軌,更是為我國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以法制為支撐,大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事業
我國是一個重法制的國家,在現階段國家領導人的帶領之下,我國的法制事業越來越好,我國執法依據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切都是按照法制制度來進行的。我國有句老話叫做“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成“方圓”,就必須“有規有矩”。日本在教育上擁有這一套完整的法制體系,日本的教育事業的成功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是值得我國學習的,為了大力發展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應當以法制作為支撐點,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制法規。
2.1家庭因素
很多學生三觀的形成都離不開家庭因素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這句俗語說的就是這么一個道理,什么樣的家庭養成什么樣的娃。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的期望跳大,過分苛責孩子;有的過分溺愛,養成了溫室里的小花經不起一點風雨;有的是單親家庭,孩子先天心理存在缺陷;有的過分暴力,家暴導致孩子暴躁。這些家庭因素都會影響學生樹立正確地核心價值觀。
2.2社會經濟制度導致
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變化性大。在過去,上大學一般是由政府出資,學生支付自身的生活費用即可,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之下,我國很多高等院校不再是公立的,高昂的學費就將很多寒門學子拒之門外了,很多貧困地區的學生為了上大學,家里的經濟負擔變大,本身貧困的家庭更加貧困。這就導致了學生三觀的樹立產生了一定的扭曲,尤其是價值觀,很多貧困學生自身自卑,并且對于金錢看得比較重。
2.3自身學業及就業帶來的壓力
由于人口基數大,競爭大,我國的學生不僅僅要面臨著社會上的競爭,在學校里就已經具有了競爭,為了能夠上好的學校、好的專業,學生本身承受的學業壓力就是極大的。加上我國就業形勢的不樂觀,上了大學之后學生又開始愁就業,這兩方面所帶來的壓力都不利于我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4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造就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是生活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也許人們考慮的是人身安全;如果生活在貧困地區,人們擔心的是溫飽。不同的社會環境會有不同的追求,我國是一個快速發展、愛好和平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環境決定了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如果不道德事件或者是恐怖分子橫行,那么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3.1把握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情況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年輕、有朝氣,卻又稚嫩、對未來迷茫,對于這個特殊且龐大的群體,校方應當把握好該群體的特點,充分掌握好學生的基礎情況,對于三觀出現扭曲的學生要安排特殊輔導,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偏向柔和,防止刺激到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3.2發展社會經濟,緩解社會蕭條帶來的影響,積極探索工作新途徑
大力發展社會經濟,擺脫金融風暴帶來的危機,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對于經濟貧困的學生應當給予經濟支持,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積極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防止出現錯誤的價值觀,避免學生對國家失去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3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心理輔導,緩解學生壓力
調整課程安排,為學生實現減壓,定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心理輔導,幫學生度過迷茫期,緩解學生的壓力。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為學生樹立起信心,對于自卑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學校等各方面的正能量。
3.4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效果
加強公益活動的宣傳力度,很多事情都是“耳目有染”,接觸多了就會慢慢開始去做,單方面靠學校和老師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夠的,很多時候社會接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當一個人在一個充滿美德的環境下成長時,他也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如果你相信這個社會是真善美的,那么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的糟糕。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民族自豪感,讓學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當成自己畢生的事業,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三觀,才有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1]羅運民,李全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幾點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2]張少云,趙明.人文關懷∶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3]王景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