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
滲透傳統文化維護文化傳承
李進
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利于讓中學生從內心深處自覺維護文化的傳承,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初中語文教學多樣化,“感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增加學生閱讀時間方式,教師指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通過寫作讓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細節。
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國家元首在國外訪問時也大多都會去當地的孔子學院參觀慰問,這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和傳承。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出臺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文件,把傳承中華文化教育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這就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才是開展傳統文化滲透的目的所在。
現如今,隨著外國的文化產品涌入,中學生的思想越來越“西化”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而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把本國文化傳承作為教育學生的重中之重。中學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希望,肩負著將傳統文化傳遞給世界的重任,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任,教育工作者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讓中學生逐步認識到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內心深處自覺維護文化的傳承。
從教育教學角度來看,初中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擺正自身行為準則的關鍵時期,以傳統文化來影響他們的行為舉止,更能體現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的教育與影響力量。所以,加強初中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把他們打造成未來中國的棟梁之才,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中要責任與使命。
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黃金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極大的滿足了學生求知欲望,是一種成功的文化教育形式,具體的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初中語文教學多樣化,“感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
在上學學習階段,遇到的教師很多,但是在眾多的教師當中,總能有那么幾位教師留給學生的印象特別深,他們的授課方式靈活多變,講課內容引人入勝,即使學生畢業多年后都能清楚回憶上課內容。所以應加強中學語文教師的能力培養,使語文教師的講課生動、入境,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認可傳統文化。
比如,在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的講課中,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現場模擬論語所描述的當時的場景,讓學生扮演書中的人物,并現場打分講解,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并能領悟《論語》當中的內涵。通過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來吸引學生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
(二)增加學生閱讀時間方式,教師指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學生所學到的傳統文化,理解程度都會有不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在學生的生活中,鼓勵學生更多的閱讀傳統文化書籍,通過閱讀書籍,加深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時建立學生傳統文化研讀會,定期的組織學生研讀會開會研討,開會時每個人都要講出自己的讀書體會,體會每個人的發言,多角度開闊自己的閱讀思路。最后由教師對閱讀文章進行指導,引導學生的思路。并且在學生準備發言稿的過程中,會更加努力學習知識,豐富知識儲備。
但是在學習中要注意,課外讀物的選擇要有專業教師來決定,不能無目的的閱讀,對讀物中出現的不符合現代思想的語句,教師要結合當時的環境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困惑。每個學生在開會發言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三)通過寫作讓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細節
寫作能力是最終體現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試金石,其實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多都是通過對故事細節的描寫來加深閱讀者的印象,同樣在中學的作文寫作中,也可以加入傳統文化在學習生活中的細節。有一篇指導學生的作文就比較貼切,學生的父母工作加班,自己在家做飯等父母回家吃飯,學生把做飯的困難寫了出來,引申到父母平時照顧自己不容易,將來一定要孝順父母,這就是最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的體現。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細節,將作文寫作與傳統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鍛煉了寫作能力,更是從寫作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對學生的家庭生活角色培養和學生自我將來應該怎樣做產生了良好的預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維護社會傳統秩序,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國際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也不能完全排斥國外先進文化理念,可以吸取國外先進的文化教育形式和方法,創造多元化的文化大發展和國際文化融合。在眾多的外來文化中,教育工作者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辨別不同的文化理念,通過學習優秀的外國課文,反過來更深得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區分社會中好惡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的人生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
[1]陳許生.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
[2]張金紅.論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