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潔
浙江省永嘉縣巖坦鎮張溪學校
人教版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策略研究
鄭曉潔
浙江省永嘉縣巖坦鎮張溪學校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的文學素質培養,而且小學語文中的詩歌教學也開始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詩歌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蘊含著我國五千年的燦爛與輝煌的發展史,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讓小學生從小學習詩歌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而且也能讓學生從小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文針對如何更好的開展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進行分析研究。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文學素養
詩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已經在我國的歷史上流傳了上百上千年之久。為了讓我國的傳統詩歌文化繼續流傳下去,我們必須從小學教育開始,讓我國的下一代能夠領會詩歌文化的內涵,重視詩歌在語文學科中的地位。
1.1詩歌選材通俗易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古典詩歌也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它蘊含的不僅僅是古代文人的智慧,更是當時朝代的歷史文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深入學習中國的詩歌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還非常小,他們的心智都沒有完全成熟,他們沒有能力向成年人一樣鑒賞詩歌。所以,我國小學語文教材里選擇的詩歌基本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類型,小學語文中的詩歌教學主要目的也只是想要為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做個積累。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選擇比較簡單的詩歌教授給小學生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讓小學生從小接觸中國傳統文化。
1.2詩歌題材寬泛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雖然不能做到讓小學生對詩歌的學習很有深度,但做到了讓小學生的詩歌學習很有廣度。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內容的題材是非常寬泛的,包括了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能意境等等各種風格的詩歌。這些風格的詩歌都表達了作者當時創作時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無論是田園詩、邊塞詩,還是思鄉詩等,都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讓小學生感受到中國詩歌所蘊含的不同情感。
2.1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的教育領域正在大力提倡轉變應試教育理念,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讓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與時俱進。但是應試教育的理念在我國已經根深蒂固,老師和家長還是會從學生的成績來評判學生學習的好壞,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這種教育理念也難以避免,很多語文老師還是會為了讓學生有個好的成績,而讓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給小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更會讓學生失去對詩歌的學習熱情。
2.2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改進
我國的傳統教學方法基本就是灌輸式教學,語文詩歌教學也是如此,小學生本來就接受能力有限,而且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讓小學的詩歌教學課堂枯燥乏味,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這樣落后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也難以讓詩歌教學效率有所提高。
3.1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想要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要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語文教師要改變以老師為教學主導的現實情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詩歌的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老師要在課堂上要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主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個學生自己分析和思考,不過度干涉學生的思想。比如,在上詩歌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朗讀詩歌,之后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說出他們讀完詩歌之后的感受,感覺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作者通過詩歌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意境等等。而且,老師在要求學生背誦詩歌一定要是在學生已經理解詩歌含義的前提之下,這樣學生背誦起來才不容易忘記,而且也更容易長久記住。
3.2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而是照本宣科的重復固定的教學步驟。不樹立教學目標的教學是沒有重點主次之分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很難掌握好哪里是學習的重點內容。所以,語文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具體化、詳細化。在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鍛煉小學生獨立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水平。比如,當老師在講授四年級的詩歌《題西林壁》之前,就要先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了鍛煉學生分析詩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先自己猜測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和整篇詩歌中最重要的一句詩詞是哪句,還有這句詩詞的重要之處等等。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后,老師才能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詩歌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的詩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讓小生學好詩歌對小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和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都意義重大。所以,小學語文一定要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小學詩歌教學的教學質量。
[1]王海霞.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3(18)
[2]張偉.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J].語文建設.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