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博文 陳妮妮 楊廷君
?
以漢語為母語者英語反身代詞習得研究
——以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為例
□閆博文 陳妮妮 楊廷君
摘要:英語中的反身代詞內涵豐富,用法復雜,歷來是語言學界爭論的話題。由于漢語反身代詞與英語反身代詞在語言形式、語法功能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中國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反身代詞有一定難度,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詞類、范疇類、句法類等錯誤。本研究擬在以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為基礎,分析不同層次學習者反身代詞的使用頻數和誤用類型,進而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反身代詞的整體習得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國英語學習者 反身代詞 習得 使用頻數 誤用類型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給反身代詞的定義是:a form of PRONOUN which is used when the direct or indirect OBJECT in a sentence refers to the same person or thing as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即:反身代詞是代名詞的一種形式,當句子的直接或間接受詞與主詞所指的是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的時候,使用這種代名詞。
在反身代詞的研究領域,最經典的成果是喬姆斯基(Chomsky)約束理論中的約束A原則,即照應語必須在本管轄語域內受到約束。Chomsky的這一原則能否解釋各種語言中照應語的特點?這一問題在語言學界引起了對約束現象的大量研究。研究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分析模式來揭示各語言反身代詞的約束特征,包括:參數化模式(Manzini &Wexler 1987);邏輯移位分析法(Cole,Herman &Sung 1990)和相對化大主語分析法(Relativized Subject)。(Progovac 1992,1993)
不論是參數化模式、邏輯移位分析法還是相對化大主語分析法,它們均是以各自不同的視角來修正約束論的經典性構想,這些修正觀點所論述的主要對象依然是語言中反身代詞如何受約束這一問題,從本質上依然屬于約束論的范圍。
國內對反身代詞的研究大都基于Chomsky的約束理論以及為驗證約束理論而提出的分析模式:參數化模式(Manzini &Wexler,1987);邏輯移位分析法(Cole,Herman &Sung,1990)和相對化大主語分析法(Relativized Subject)(Progovac,1992,1993)。王文斌(2000)以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反身代詞的習得為聚焦點,基于Progovac(1992,1993)的相對化大主語說,探討了在第二語言反身代詞習得過程中的母語遷移現象、普遍語法的有效性以及參數重新設置的可能性。研究顯示: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反身代詞的理解仍然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普遍語法制約著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反身代詞的理解;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參數的重設涉及到普遍語法所發揮的作用、第二語言的輸入和母語知識。從總體上講,參數重設是可以實現的。相對化大主語說基本上能解釋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在理解英語反身代詞時所表現出的約束行為。王文斌(2001)探討了約束理論的各種修正觀點,并以此分析了英漢反身代詞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工作。
姜琳(2007)考察了具有高級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在英語反身代詞和賓語代詞兩個領域的習得。實驗結果表明:他們對反身代詞局部約束性的掌握遠好于對賓語代詞有形性的掌握。
國內從語料庫角度來考察中國英語學習者反身代詞習得情況的嘗試并不多見,目前檢索到的只有兩篇文章。晏小琴,黃文靜(2008)基于三個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習者書面語料庫(WECCL、ICLE和LOCNESS),對比研究了中國學習者英語反身代詞習得的基本特征和使用功能異同,探討母語知識在反身代詞習得過程中的影響及英語水平與反身代詞習得之間的關系。于娟(2014)以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為研究對象,檢索出反身代詞使用過程中的錯誤頻數共有167處。根據桂詩春(2002)建立的錯誤標準(共61種錯誤),此項研究中出現21種。筆者將其主要分為三大類錯誤,即詞類錯誤(33.5%)、范疇類錯誤(37.7%)和句法類錯誤(24%),并探究了產生的原因,從而證明了反身代詞習得過程中母語負遷移的存在。但上述研究并沒有對不同水平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從反身代詞的使用頻數、錯誤類型等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因此本研究將在于娟(2014)的基礎上對不同水平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反身代詞的習得狀況進行分析。
在反身代詞的用法特征方面,國內外的諸多學者也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如:Quirk(1985);Sinclair (1996);Foley& Hall(2003);John Sinclair (2014);薄冰(2005);張道真(2008);章振邦(2013);徐廣聯(2014)等。縱觀以上研究,反身代詞的用法可總結為以下幾點:(1)作賓語(包括動賓和介賓);(2)作同位語(包括主語同位語和賓語同位語);(3)作表語;(4)不能單獨作主語,但在非正式語體中可和“and,or,nor,as”等連詞同其他名詞一起作主語;(5)反身代詞的其它習慣用法。
(一)定義
反身代詞是一種表示反射或強調的代詞。它的基本含義是:通過反身代詞指代主語,使施動者把動作在形式上反射到施動者自己。因此,反身代詞與它所指代的名詞或代詞形成互指關系,在人稱、性、數上保持一致。
(二)構成
反身代詞是由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如my,your,our)或人稱代詞的賓格(如:him,her,them)加詞綴-self或-selves構成,反映句中另一個名詞性成分(通常是主語),并與它形成互指關系(Quirk,1985)。英語中的反身代詞有:myself,yourself,himself,herself,itself,ourselves,yourselves,themselves 和oneself。
(三)功能
1.作賓語
(1)But I often hurt myself when I was learning it.[ST2.TXT](作動詞賓語)
(2)You can have a good meal for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ST3.TXT](作介詞賓語)
2.作同位語
(3)He himself also laughed.[ST3.TXT](作主語的同位語)
(4)It’s a release for the patient’s family,for the country and most importantly,for the patient himself.[ST6.TXT](作賓語的同位語)
3.作表語
(5)I am not myself anymore![ST5.TXT]
(6)You are still young and you are yourself.[ST5.TXT]
4.在非正式用語中,反身代詞可以和一些名詞短語構成并列主語
(7)My friend and myself used to take a walk after dinner.
(8)His wife and himself are both in good health.
(9)He is as anxious as myself.

表1.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的原始頻數和標準化頻數
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的使用情況,圖1顯示了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的標準化頻數柱形圖。

圖1: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的標準化頻數
根據圖1,從子語料庫ST2到子語料庫ST5,隨著中國英語學習者水平的不斷提高,反身代詞的使用呈遞增趨勢。但子語料庫ST6中反身代詞的使用要比ST5中少,說明英語專業三、四年級的學生使用反身代詞少于同專業一、二年級的學生。究其原因,可以從如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Brown將語言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無規律語言錯誤階段,突生階段,系統形成階段和穩定階段。尤其在突生階段,第二語言習得者雖然掌握了目標語的某些語言規則,但掌握的程度并不穩定,因此語言水平有可能降低到更低的層次,進而導致高水平的學習者反身代詞的使用頻率低于低水平的學習者。
其次,從心理認知的角度看,高水平的學習者有較大的詞匯量,語言表達方面會運用相對高級的詞匯,代替了反身代詞的使用。
再次,在ST5中,與反身代詞頻繁搭配的動詞分別如下:enjoy(22);devote(10);find(9);throw (6);drown(5);kill(5);dress(5);improve (5);make(5);relax(5).但在ST6中對應的數量分別為16,5,3,0,0,4,0,4,5,1.類似地,在ST5中,與反身代詞頻繁搭配的介詞如下:by(76);to(13);of(13);for(8);on(8).但在ST6中,這些介詞的數量分別為by(11);to(10);of(6);for(11);on(2).由此可見,ST6中與反身代詞頻繁搭配的動詞和介詞數量都少于ST5。
反身代詞的誤用主要分為詞類誤用、范疇類誤用和句法類誤用。根據桂詩春(2002)建立的錯誤標準(共61種),與反身代詞有關的占21種,可以將其分為以上三大類。詞類錯誤包括fm1和fm2;范疇類錯誤包括pr1,pr3,pr4,wd3,wd5和wd7;句法類錯誤包括sn1,sn8,sn9,wd4和cc3;其它類錯誤包括sn3,sn4,sn7,vp1,vp2,vp3和np6.

表2:CLEC語料庫中與反身代詞有關的21種錯誤碼頻數及其釋義

表3: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誤用的原始頻數

表4: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誤用的標準化頻數
(一)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誤用總量分析

圖2:每個子語料庫中的反身代詞誤用總量對比
由圖2可以看出,從ST3到ST6,反身代詞的誤用呈現遞減趨勢,符合一般的習得規律——學習者水平越高所犯錯誤越少。但子語料庫ST2中反身代詞的誤用最少(ST2 〈ST6),即高中生反身代詞的誤用要少于英語專業三、四年級的學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ST2中反身代詞的使用總頻數為195.1(標準化頻數),比ST6中少166.68,因此可能導致錯誤率降低。
其次,ST2中的話題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健康飲食,寒假中難忘的一天,我的家鄉,我的新學校等。這些話題很少涉及反身代詞的使用。
再次,高中生不太熟悉反身代詞的使用方法,采取了回避策略。
在ST6中,話題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安樂死,犯罪,我的舍友,知識和能力,財政補助和電視等。反身代詞頻繁運用于第一個話題和第二個話題,從而導致較高的出錯率。例如:
(10)Euthanasia should be legalized in China to release people from suffering incurably ill and too old when themselves[pr4,-1] their families,the doctors all think them will surely die.
(11)But a civilized society should do like this both for the benefit of the society’s and of the person himself’s.[pr4,-]
(12)Hence,each individual develops themselves[pr3,3-].
(二)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誤用類型對比分析

圖3:每個子語料庫中誤用類型分配
根據表4,每個子語料庫中反身代詞誤用的標準化頻數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ST2:詞類錯誤(8.65);范疇類錯誤(7.69);句法類錯誤(1.92)
ST3:句法類錯誤(15.35);詞類錯誤(15.31);范疇類錯誤(14.35)
ST4:詞類錯誤(18.79);范疇類錯誤(15.03);句法類錯誤(2.82)
ST5:范疇類錯誤(10.26);詞類錯誤和句法類錯誤(頻數都為7.46)
ST6:范疇類錯誤(11.5);句法類錯誤(6.19);詞類錯誤(2.65)
上面的數據表明,ST2和ST4中詞類錯誤所占比例最大,說明高中水平的學生和大學非英語專業六級水平的學生學習反身代詞的拼寫和構詞有一定難度。這是由母語的負遷移導致的。漢語反身代詞詞尾沒有明顯的單復數變化,而英語反身代詞詞尾有明顯的單復數變化。如,漢語中“我自己,你自己,我們自己,你們自己”分別對應英語中的“myself,yourself,ourselves和yourselves”. ST2和ST4中反身代詞拼寫和構詞錯誤舉例如下:
(13)One day,two cheaters who called themself [fm1,-] weavers came to see the emperor.[ST2]
(14)When the class was over, we talked eachself [fm2,-] to everyone, we talked our studying in the middle school.[ST2]
(15)In this way,we can devote ourself [fm1,-]to society in the future.[ST4]
另外,英語反身代詞有格的區分,而漢語反身代詞沒有。如,英語第一和第二人稱反身代詞是由物主代詞“my,your,our”加后綴“-self或-selves”組成的;而第三人稱反身代詞則是由賓格代詞“him,her和them”再加后綴“-self或-selves”組成的。漢語反身代詞沒有此類變化。因此英語學習者把漢語反身代詞的有關拼寫規則遷移到了英語中,導致英語反身代詞的拼寫和構詞錯誤。
ST3中句法類錯誤占32.7%,比例最大。句法類錯誤包括sn1,sn8,sn9,wd4和cc3,比例分別為0.6%,1.8%,3.6%,3%和15%.因此,cc3(動名搭配錯誤)占據最大份額。究其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漢語中的某些動詞搭配反身代詞可以用,但英語中不能用。舉例如下:
(16)兩天以后,我終于又登上了舞臺。我盡量地放松自己,盡量在音樂中忘掉自己,用自己的深情去演唱。
(17)此時,設計師鄒素雅卻在后臺疲憊地坐著,她未能經歷自己作品最風光的一瞬,只能聽到場內陣陣掌聲。
(excerpt from ST3)
(18)After a day’s hard work, people can relax themselves [cc3,1-] by sitting in front of TV.
(19)If we can do this, we can experience [cc3,-1] ourselves more times and we can do ourwork better after we graduate from colleges.
(CCL: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其次,進入大學階段,學習英語重點集中于聽力,閱讀和寫作方面,對于英語語法方面的學習有所減弱。導致非英語專業四級水平的學生出現較多的動名搭配錯誤。
ST5和ST6中范疇類錯誤分別占39.3%和52%,較之其它類錯誤所占比例最大。說明高水平的英語學習者也沒能較好掌握反身代詞的用法。前面提到,范疇類錯誤包括pr1,pr3,pr4,wd3,wd5和wd7,在CLEC中的比例相應為4.2%,6.5%,10.8%,9%,5.4%和1.8%。由此可看出,pr4(格錯誤)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wd3(替代)和pr3(主謂不一致)。格錯誤以及反身代詞與先行詞的一致性是英語專業學生學習反身代詞的難點所在。
漢語中反身代詞可作主語和定語,但英語中沒有此類用法。英語學習者把反身代詞誤用作主語和定語,發生了母語的負遷移。舉例如下:
(20)Only themselves[pr4,s-] are important.
(21)So they don’t spare themselves[pr4,-1]time to do exercises.
(22)他自己親自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相傳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
(23)但我很樂意幫助你,試試從魚市的成功經驗中發現你自己的解決之道,汲取這些經驗,然后回去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部門。
針對主謂不一致錯誤,原因分析如下:首先,英語是主語突出型語言,有一套嚴格的語言規則系統。如詞層面有名詞的單復數變化,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等變化;句子層面有主謂的一致性,句子成分的完整性等。因此,英語中反身代詞必須與先行詞保持人稱、性和數的一致。而漢語屬話題突出型語言,更傾向于關注詞和句子的意義而非形式。其次,英語中只有一種反身代詞,即復合反身代詞。而漢語中有兩種反身代詞——簡單反身代詞和復合反身代詞。漢語中簡單反身代詞可以指代任何一個名詞或代詞,而英語復合反身代詞則必須與先行詞在人稱、性和數上保持一致。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反身代詞時,容易混淆這一用法,導致使用英語反身代詞時,出現主謂不一致錯誤。舉例如下:
(24)You can develop himself [pr1,s-].
(25)Some people become antisocial because they are not able to adapt himself [pr3,s-]to the social.
(26)Consequently,the teacher will be proud of ourselves[pr1,-]by understanding our effort in study.
本文通過研究CLEC語料庫中不同層次英語學習者反身代詞的使用頻數和誤用狀況,結果發現:1.反身代詞的使用與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呈微弱的正相關關系,暗示隨著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習者會更多地使用反身代詞。2.學習者水平越高所犯錯誤越少,這一結論有待重新考慮。3.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習者在反身代詞習得方面有一定規律,且表現出各自的特征。
參考文獻:
[1]薄冰.英語語法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桂詩春,楊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晏小琴,黃文靜.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反身代詞習得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6):29-33.
[4]姜琳.英語反身代詞和賓語代詞的二語習得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5]王文斌.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反身代詞的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4):274-282.
[6]王文斌.約束理論與英漢反身代詞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J].
當代語言學,2001,(2):132-142.
[7]徐廣聯.大學英語語法[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8]于娟.淺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反身代詞習得中的母語負遷移作用[J].考試周刊,2014,(50):87-89.
[9]張道真.英語語法大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0]章振邦,張月祥.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11]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 Dordrecht:Foris,1981.
[12]Cole,P.,G.Herman& L.M.Sung.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long-distance reflexives[J].Linguistic Inquiry,1990,(21):1-22.
[13]Foley,M.& Hall,D.Longman Advanced Learners'Grammar[M]. 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3.
[14]John Sinclair.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Chinese bilingual edition.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14.
[15]Manzini,M.R.&K.Wexler.Parameters Binding Theory,and Learnability[J].Linguistic Inquiry 1987,(18):413-444.
[16]Progovac,L.Long-distance reflexives:Movement-toinfl versus relativized SUBJECT[J].Linguistic Inquiry 1993,(24):755-772.
[17]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rnan,1985.
[18]Sinclair,J.et al.Collins Cobuild English Usage. London:HarperCollins,1996.
(閆博文 陳妮妮 楊廷君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