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無糧倉’精神永傳承”系列報道之十二 敬業樂業的老韓
遼陽市宏偉糧庫有限責任公司 韓振春 全國糧食系統傳承“四無糧倉”精神先進個人

1973年出生的韓振春進入遼寧省遼陽市宏偉糧庫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二十余年,現任儲檢部保管組主管。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工作在糧油倉儲保管崗位的第一線,在倉儲管理創新和節約成本費用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成績,受到了公司領導和身邊同事的交口稱贊,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韓。
老韓非常推崇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一文中提出的觀點:“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他認為:“敬業是一個人對待工作表露出來的一種態度,即專一,唯有專一才是敬。而工作不但不枯燥、乏味,只要深入其中你還會體驗出許多有趣兒的事來。每天清晨打開庫房門,看到橙黃的稻谷、金色的麥粒在晨光下微微閃爍出健康的光澤,你會贊嘆生命的奇妙;停下輸送機,當最后一粒糧食進入倉庫,倉滿囤實,你心里充盈的會是滿滿的豐收的喜悅。這些都是你的成就,糧食因你的責任心而得以繼續儲藏,公司因你的努力而獲得效益,而你自己也體現出了你本身的社會價值,這些都是工作之趣味。”
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你都能看到他在各個倉房之間忙碌的身影,檢測糧情、糧食收購、通風、烘干晾曬、聯系裝貨車輛、指導裝卸工人作業……設備壞了聯系機修、電線短路了要找電工、裝卸工人不夠了,自己頂上去;回到辦公室要登記保管賬簿、撰寫各項臺賬記錄、申報表格、制定工作計劃等等,這些工作對他來說都能夠信手拈來、駕輕就熟,工作似乎是他生命中的全部。總有人指著他花白的頭發說:“老韓啊,你才四十多歲頭發就白了,是不是工作累得啊?用不用那么拼啊?”他卻說:“我沒有在拼,我是在尋找樂趣,人生若無趣,還有什么意義呢?”
收購糧食是保管員最辛苦的工作,老韓作為部門主管既要聯系其他部門共同協作,又要盯住現場避免事故發生,還要時時計算庫存容量,十分辛苦。2015年5月,為了完成公司萬噸玉米收購計劃,保管組在老韓的帶領下,死死盯住作業現場,每天作業10個小時以上,每天收購玉米1000噸以上,僅僅用了9天的時間,便出色完成了計劃任務,為公司后續的其他工作任務贏得了時間。多年來,像這樣的硬仗數不勝數,保管組已經是身經百戰,不但敢接硬仗,能打硬仗,更是從未發生過任何安全生產事故。這些都與老韓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分不開。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保管員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不僅要具有相應的糧食、倉儲、蟲害、倉體結構、藥品使用、機械運輸、電腦應用等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耐心和積極的奉獻精神。如同所有新人一樣,在剛剛參加工作之初,老韓也很難適應倉儲保管工作的節奏,但是他善于學習、敢于實踐,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逐漸熟悉和掌握了所有工作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推動了公司在倉儲業務方面的改革和進步。
在倉儲工作方面,他將一切可利用的倉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使之滿負荷運轉,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真正做到輸送作業機械化、日常檢測電子化、數據信息網絡化、糧情分析專業化、倉儲管理規范化。在糧食機械輸送作業方面,他了解各種輸送設備的性能、規格、適用范圍,并根據CAD庫區比例圖結合實地情況,制定了《糧食機械直流輸送方案》、《糧食輸送現場作業裝卸人員配置方案》和《糧食輸送現場作業車輛配置方案》等多項方案,不僅節省了油耗、電耗和作業時間,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倉儲運輸作業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在管理創新方面,他受到公司建立微信平臺舉措的啟發,建立了儲檢部內部微信平臺,加強了部門內部橫向聯系,把平臺作為通訊輔助手段,彌補了過去僅在電話里靠語言描述、不能直觀現場情況的缺陷,加快了信息流通和處理問題的速度,方便了倉儲主管部門更加全面、立體地了解整個庫區糧情和作業現場的情況。
老韓還經常關注時事,通過各方面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喜歡將一些新的倉儲理念作為談話的話題。譬如最近他經常提到中國儲藏專家勒祖訓提出的“21世紀糧食儲藏科學發展的新方向——三低三高三效益”,即低損失、低污染、低成本、高質量、高營養、高效益。他總結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糧食的品質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綠色保糧將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現有的設施及保管水平上保證糧食的質量,減少因儲藏對糧食品質的影響,真正實現公司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