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河北省承德市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
?
某礦業選廠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典型設計分析
張麗梅
(河北省承德市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筆者從某礦業有限公司螢石礦選廠建設項目實際出發,探討了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兩部分進行了水保工程典型設計,其中將設計重點放在工程措施,而在工程措施中又重點進行了排水溝和擋土墻的設計,以期對類似工程起到指導借鑒意義。
關鍵詞: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設計
某礦業有限公司螢石礦選廠建設項目地處冀北山區,燕山山脈東段,地貌類型屬低山區。項目建設包括辦公生活區、選礦廠區、運輸道路、輸水管線。該項目年處理螢石原礦33萬t,年產螢石精粉8.43萬t,屬中型建設生產類項目。該項目建設總投資5724.14萬元,土建投資1569.15萬元。
項目建設總占地面積 3.33hm2,其中辦公生活區占地面積 0.58hm2,選礦廠區占地面積1.83hm2,運輸道路占地面積0.72hm2,輸水管線占地面積0.20hm2。項目建設總土石方量為15.4萬m3,其中:建設期挖方7.7萬m3,填方7.7萬m3。該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設計深度為初步設計階段,項目建設時間由2013年1月開工至2015年1月完工,建設期2年。設計水平年確定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6年。
項目區位于灤河流域,灤河流域屬國家級重點預防保護區,根據GB50434-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確定項目區的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為建設生產類項目一級標準。擾動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總治理度>90%,土壤流失控制比在1.1,攔渣率達到98%,林草植被恢復率為97%,林草覆蓋率>25%。
2.1 工程措施設計
2.1.1 表土收集、回鋪工程典型設計
由于項目區表土資源匱乏,對工程占地內的表土資源應于充分利用,必需做到應收盡收[1]。本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各防治分區表層土壤收集和回鋪情況見表1。

表1 各區表土收集回鋪規劃表 單位:cm
需要注意的是尾礦庫庫區內表土收集應逐年進行,當年收集次年堆積壓占面積內的表土,以此類推[2]。首年收集的表土堆放在庫區上游,除去壩坡覆土所需的,剩余部分外運。
2.1.2 排水溝典型設計
2.1.2.1 設計標準
根據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防洪標準》,該方案水土保持工程按5級建筑物設計,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洪水。
2.1.2.2 上壩道路排水溝典型設計
(1)設計流量。根據SL204-9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防洪工程排洪溝設計推薦公式:

式中:QB為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3/s;K為徑流系數,K=(i-f)/i,計算出K值為0.82,由水文手冊取0.75;i為平均1h降雨強度,由水文手冊查知為37mm/h;F為集水面積,匯水面積為0.02km2。f為入滲值,由水文手冊查知為10mm/h。
經計算,QB=0.15m3/s。
(2)排水溝斷面設計。排水溝設計流量按0.15m3/s計算,根據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排水溝底寬和溝深,取糙率n=0.018,排水溝斷面設計流量公式為:

式中:Q為設計流量,m3/s;A為過水斷面面積,m2;C為謝才系數,m0.5/s;R為水力半徑,m;i為水力比降,取0.15。
經試算,確定漿砌石排水溝斷面為矩形,底寬0.4m,深0.4m,襯砌厚0.4m。
2.1.3 擋土墻典型設計
2.1.3.1 設計標準
根據GB/T16453.4-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中的規定,本項目工程的設計標準為10年一遇1h最大暴雨。
2.1.3.2 上壩道路路塹邊坡擋墻典型設計
設計采用梯形斷面漿砌石擋墻,上頂寬0.5m,墻高1.5m,基礎深1.2m,擋墻墻背為直背,外坡比為1:0.2,水泥砂漿封頂。漿砌石擋墻的穩定驗算包括抗滑穩定性驗算、抗傾覆穩定性驗算和地基承載力驗算3部分[3]。
(1)抗滑穩定計算。

式中:Kc為計算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f為基礎底面與地基之間的摩擦系數,取f=0.36;ΣG為作用于擋墻基底全部豎向力之和,KN;ΣH為作用于擋墻全部水平力之和,KN;[Kc]為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允許值,[Kc]=1.30。
(2)抗傾穩定計算。

式中:K0為計算的抗傾穩定安全系數;ΣMy為作用于擋墻前趾的穩定力矩,KN·m;ΣM0為作用于擋墻前趾的傾覆力矩,KN·m;[K0]為抗傾穩定安全系數允許值,[K0]=1.50。
(3)地基承載力驗算。
對于建在土基上的擋墻地基承載力驗算應滿足以下3項要求[4]:
①基底平均應力小于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即:σcp≤[f],取[f]=200kPa。
式中:σcp為平均應力,kPa;σmin)。
②基底最大壓應力要滿足σmax≤α[f]。
式中:σmax為最大應力,kPa;σmin為最小應力,kPa;[f]為地基承載力設計值,kPa;α為加大系數,一般為1.2~1.5,取α=1.2。
③底壓應力不均勻系數要滿足η≤[η]。
式中:η為計算的基底壓應力分布不均勻系數;[η]為地基壓應力分布不均勻系數允許值,[η]=2.5。
漿砌石擋墻設計包括抗滑穩定性驗算、抗傾覆穩定性驗算和地基承載力驗算3部分,計算成果見表2。

表2 擋墻穩定計算成果表[5]
邊坡坡腳擋墻類型為干砌石,擋墻斷面為矩形,頂寬0.5m,埋深0.5m,墻高一般為0.5m,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升高或降低。
2.2 植物措施典型設計
方案設計布設植物措施范圍包括初期壩、上壩道路、堆積壩和庫區平臺等部位[6]。
2.2.1 立地條件評價
項目區年均降水量為524.0mm,年均氣溫7.0℃,無霜期140d,最大凍土深度1.2m。工程區施工后形成的再塑地表持水力較低,直接布設植物難以保證成活率,需覆表土選擇耐貧瘠、淺根性、生長快的植物進行綠化,已達到盡快覆蓋地表,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7]。
2.2.2 植物種選型
通過對該項目綠化區立地條件分析,確定選擇的植物應具備的特性包括: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包括對毒害、瘠薄等不良立地因子;具有固氮能力,可緩解養分不足。此外植物種的選擇還必須考慮水土保持效果較好的鄉土樹(草)種,包括是否具有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栽種容易、成活率高等特性。植物措施選擇植物種為紫穗槐和爬山虎[8]。植物物種主要特性見表3。

表3 選用植物特性表比選樹種
初期壩底部、上壩道路路塹邊坡坡腳種植爬山虎;上壩道路路基邊坡、尾礦庫壩坡及閉庫后的庫區種植紫穗槐。爬山虎單排栽植,株距0.5m,采用一穴雙株;紫穗槐栽植株行距為1.0m×1.0m。
本項目植物措施落實后,由專人管護,防止人畜破壞,受旱時應及時灌水保苗,每年冬季調查成活率,并根據情況進行補植(種)。
筆者針對項目實際,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兩部分進行了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典型設計,其中工程措施是設計重點。通過分析主體工程設計,根據GB/T16453.4-2008和GB50433-2008的要求,結合實地情況,對一些需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地方,相應布設各種水土保持措施,力爭在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把項目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此基礎上必須結合對主體工程的水土保持分析和實際情況,對水保方案進行補充設計,完善該項目的水土保持防治體系,使其能夠發揮保持水土、控制流失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志遠.代縣小型鐵礦業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09):38-39.
[2]鄭良春.水利施工技術的現狀及改進措施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2(03):31-33.
[3]袁小琴.廣西采礦區水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廣西水利水電,2007(02):32-34.
[4]刑維玲.鋅金礦區水土流失現狀及其防治對策[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06):11-13.
[5]李德平.萊蕪市黑山選礦廠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06(02):28-29.
[6]李明紅.新疆和田市城市應急防洪河段防洪工程建設期水土流失預測與防治[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01):44-45.
[7]李繼杰.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與灌溉技術的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1):13-15.
[8]高紅艷.浪壩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預測分析及防治措施[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9(03):235-237.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305(2016)02-0073-03
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6.02.031
收稿日期:2015-09-14
作者簡介:張麗梅(1978年—),女,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