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位作者找到我,訴說他的煩惱。
他說,孩子明年就要中考了,別的成績都不錯,就是語文特別差,尤其是作文。他本人是我們地區的一個知名作家。我笑著說,寫作不正是你的強項嗎?你可以親自教教他啊。
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我一直在教他,老師布置他寫的作文,我一篇篇地讀,給他提出我的建議,有時還親自幫他修改?!笨墒牵俅伍L嘆一口氣,“他對我的建議根本不屑一顧,越寫越差,簡直不可教也?!彼麩o奈地搖搖頭。
他還帶了幾篇孩子的作文,讓我看看。我粗讀了一下,寫得確實不得要領,但其中也偶爾會冒出一兩個亮點。作文紙上,紅筆批注特別醒目,全是很嚴厲的批評,很多地方,打著紅紅的“×”。
我問他,這些都是你批改的嗎?他點點頭。我說,你批改的地方都很專業,但問題在于,你是以你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孩子,而且,你看看,全是批評,沒有鼓勵,更沒有表揚,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他達不到你的標準和要求,這會讓他產生嚴重的頹敗感,因而對作文慢慢失去信心,對你的輔導產生抵觸情緒。
最后我給他總結了一句話:正是他的強項,有意無意間抑制、打擊了孩子,反使孩子的作文成了短板。
類似的事例很多,不是因為父母強,孩子就必然弱。但如果父母因為自己的“強”而看不到孩子的亮點,或者壓根兒就不給孩子學習和磨煉的機會,孩子就永遠也不會自立和進步。
(易茗摘自《新華每日電訊》2016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