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琢淇,單廷傲,姜佳奇
(東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
電商背景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高琢淇,單廷傲,姜佳奇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摘要]文章梳理了生鮮農產品電商選擇的冷鏈物流模式,并根據農產品物流發展階段存在的瓶頸,提出了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建設思路,初步從理論上解決了生鮮電商物流發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發展瓶頸;建設思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8.042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引發物流模式的新變化,為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提供了機遇。然而,事實上,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樂觀。國內以天貓、順豐優選、1號店、中糧我買網、沱沱公社等為首的大中型電子商務網站存在配送業務不成熟、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務水平難以保證等問題。所以,為了促進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多渠道發展,探索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的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1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瓶頸及原因
1.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滯后
生鮮農產品物流比其他領域的物流更需要基礎設施支持,但國內對生鮮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生鮮農產品的物流發展。
從硬件上來看,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整體規模不足,市場缺口較大,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同時,在交通運輸方面,農村車況路況較差,由于沒有專業的車輛運輸隊,導致公路的冷藏運輸量只占25%,鐵路的冷藏運輸運量占55%。
從軟件上來看,我國關鍵物流節點如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周轉中心等缺乏冷藏冷鮮技術。同時,我國在自動化冷庫保鮮技術、貯藏技術自動化、高密度動力存儲(HDDS)、多溫控車輛制造、RFID 電子標簽及GPS/GMS 相結合的物聯網技術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發展。[1]
1.2生鮮農產品流通率低,配送成本高
《2013—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生鮮農產品在運輸、儲藏等過程中的損失率高至30%,食品冷藏的運輸率低至10%,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發達國家的生鮮農產品損失率則降低至5%,美國在物流環節中的損耗率只有2%,冷鏈流通率達85%。[1]
可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流通率明顯較低。而且,我國冷藏車投入大,農產品物流時間長,導致配送成本及銷售價格上升,這種“優質難優價”的現象影響企業競爭力。
1.3生鮮農產品信息市場發展不均衡,法律法規不健全
生鮮農產品信息市場反應速度直接影響物流配送的時效,稍有延誤便造成大量生鮮農產品腐爛、變質。由于市場上大多數農產品供應主體仍通過傳統方式和渠道獲取相關信息,容易出現信息不及時、不準確、不完整等問題。同時大部分企業采用第三方物流,導致其物流配送調配能力不足,無法高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不能及時解決相關問題,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2]
我國雖然已有《冷鏈物流企業服務條件評估》《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規,但大部分不適用于現在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問題,尤其針對電商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規范工作還處于議程之外。[3]同時,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監管十分混亂,工商部門、公路運輸管理處、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多頭管理,導致監督不夠、責任推諉等問題。
1.4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
人才是企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生鮮電商要想實現發展就需要一批結構合理、數量豐裕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但由于冷鏈物流的復雜性和電子商務的特殊性,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相較于普通常溫物流對從業人員的業務流程管理和網絡營銷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
目前,大多數生鮮電商企業的物流人員和管理人員只熟悉普通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業務,缺乏冷鏈物流信息系統的系統選型、應用分析、需求調研以及實施規劃等能力。企業所需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主要是因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不符,學校不能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冷鏈物流專業化人才。同時,該專業普遍沒有上崗的資格認證,不能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需要。
2生鮮農產品電商選擇的冷鏈物流模式
對于生鮮電商企業來說,對冷鏈物流的要求較高,“最后一公里”的冷藏又是重中之重。物流的重要性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物流模式的選擇,現在主要的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模式分為三種: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兩者混合型物流模式。
2.1自營冷鏈物流模式
生鮮電商自營冷鏈物流模式,即生鮮電商企業自建冷庫、配送中心,購置運輸設備及配備專業的人力資源,掌握整個供應鏈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我國目前專業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很難靈活地操作配送地點分散、配送批量小、配送時間不穩定等問題的生鮮網購業務。因此,一些有實力的生鮮電商企業會選擇自營冷鏈物流模式,對物流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
順豐優選有自建的冷鏈隊伍,他們將大號冷藏車換成小號冷藏箱,節約了運輸成本,使“最后一公里”實現最優化,并最終將有品質保證的生鮮全程冷鏈配送到消費者手里。目前,順豐自建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已覆蓋全國11個城市。
2.2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
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是指專業物流公司向委托企業提供系統的物流服務的模式。但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會使生鮮電商企業對產品在運輸途中的狀況和質量難以有效控制,將風險的控制、問題的處理全部轉移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上,容易出現責任的推諉、用戶的體驗度降低等問題。
1號店是選擇第三方冷鏈運作的代表,但由于建設冷鏈物流的成本高,1號店初期將生鮮冷鏈配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并承租第三方冷庫。其生鮮業務目前覆蓋北京和上海地區,均是通過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模式。
2.3“自營+第三方”混合模式
生鮮電商發展自營冷鏈物流體系能夠提高產品質量可控性、配送靈活高效性,但是額外的人力資源、冷庫設施設備等成本阻礙生鮮電商的發展。所以為了與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共同承擔這些成本,很多企業采用“自營+第三方”混合模式。
京東雖然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完善的全國物流網絡,但由于生鮮食品的配送難度,前期的京東只作為一個平臺商,管理著全國300多家生鮮商家,然后由第三方快遞公司配送,京東則負責全程監管。
3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建設思路
3.1推進冷鏈物流技術與設備的發展
發展現代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必須依托現代冷鏈物流技術與設施。針對國內冷鏈物流現狀,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和發展:一是更新現有冷藏設施。大力發展適應冷藏速運業務的冷藏車、控溫范圍廣、適合小批量運輸的小組份機冷車,以及能夠適應貨物多樣化和長距離運輸的冷藏集裝箱等設備。二是研發新型冷藏設備。改善農產品加工環節的溫控設施,開發和應用保鮮儲藏新技術,不斷提高鮮活產品保鮮和儲藏能力,降低生鮮農產品的損耗。同時,完善與冷鏈物流相配套的查驗與檢測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快速準確的檢測設備和試劑。[4]三是加強重要節點設施建設。注重批發市場等重要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布局一批生鮮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
3.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參與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一方面應積極引導冷鏈物流需求,打破物流企業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資源和健全經營網絡,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的優勢。另一方面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建立專業生鮮農產品物流企業,拓展物流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
3.3政府細化扶植政策,規范行業標準
制定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法規和制度,確定不同生鮮農產品質量檢驗標準,推進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和質量管理體系等專業認證制度,保障農產品質量,滿足冷鏈物流不斷發展的需求。同時,各地政府應對物流企業冷庫用地建設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對其信息化建設以及冷鏈運輸車輛的購置給予資金補貼。通過建立政府、行業組織和相關企業的聯動機制,構建聯盟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3.4建立健全生鮮農產品信息平臺
一方面,利用信息平臺系統提供的生鮮農產品生產與銷售信息,幫助農戶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平臺系統的物流信息分享,方便農業種植戶選擇適合生鮮農產品運輸、配送要求的物流企業。同時也能夠對生鮮農產品物流企業進行監督,督促物流企業提升物流配送組織能力和配送效率。
3.5加快培養冷鏈物流復合型人才
重視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冷鏈物流有效運轉的關鍵,因此,應培養既懂物流又懂冷藏技術的高級管理人才。首先,建議在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定向培養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復合型人才。其次,加強對電子商務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熟悉冷鏈運營的主要模式、了解冷鏈發展的前沿知識,掌握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最后,通過政府的大力推廣,讓農產品供應主體意識到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銷售中的重要性與可行性,使其掌握基本的電子商務技術和品牌營銷等知識,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渠道。
參考文獻:
[1]李征,劉宏宇,劉永悅.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術,2015(2).
[2]陳樂天,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優化研究[J].價格月刊,2015(10).
[3]任慶林,王明宇.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問題和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5(10).
[4]毋慶剛.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
[基金項目]東北農業大學SIPT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510224163)。
[作者簡介]高琢淇(1995—),女,黑龍江鐵力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單廷傲(1994—),男,河北滄州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姜佳奇(1992—),男,黑龍江富錦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