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摘 要: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而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心理上的愛好與追求,從而成為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動力。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2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61
語文學習興趣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當重視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注重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語文課是各門課的基礎課,要提高各科教學質量,首先要從學語文抓起,從培養興趣抓起。萊辛說:“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東西更多。”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本人用近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摸索出一點門路,在這拿出來以便拋磚引玉,那就是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一、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及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所謂語文學習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語文教學活動并欲投入到語文學習中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系著的。它不僅影響著學生語文學習的自覺性,同時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的產生與認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語文課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通過此種認識活動,才能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感。
二、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興趣盎然地去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攻破困難,加以克服,并把它當成開心事來做。
(一)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標
興趣的形成和牢固,要建立在明確的目標上。要把持多種情勢,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進而使他們明白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程、家庭利益、國家四化建設、民族運氣聯系起來,為自己學不好語文而慚愧、自責,從而激發學好語文的念頭,使消極成分轉變為積極成分。
(二)以語文教師的實踐經驗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
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善于操控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動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同時要盡量發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助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引導、恰當而富于啟發性的提問、清晰美觀的板書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會日益形成和加深。
(三)創造前提,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的機會,從而引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如組織學生出班級黑板報、辦手抄報、講民間故事、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故事表演、小小辯論會等。事實上每一位同學都有其專長和優點,有的字寫得漂亮、工整;有的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有的詞語積累豐富,要讓他們肆意發揮語文的點滴特長。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并與其他同學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當學生要完成一項任務之前,教師要估計到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并及時給予熱情的開導和幫助。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吸引作用,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
學生興趣的形成有賴于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隨著知識的不斷擴大加深,學習興趣也就不斷增強,但如果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方式單調,教具不新穎,也無法使學生產生興趣。因此,教師不但要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還應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促使學生產生愛好語文的興趣,特別是多媒體FLASH課件的靈活應用,會增強學生的形象感和對問題的深入理解。這樣有利于增強語文學習的吸引力,特別是農村學生更應提倡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
四、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目的明確、方法得當以外,教師還應講究教學藝術。如果教師掌握了教學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就會像一個導演一樣,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把教育過程變成一個表達美、創造美的過程,將會收到令人非常滿意的教學效果。
教材有些內容現實感非常強,很切合中小學生的生理。適合通過表演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理解。如《皇帝的新裝》《變色龍》《草船借箭》《螳螂捕蟬》等。在上《草船借箭》時,我一改過去的單一的講授法,采取了情景教學法。提前指定部分學生分為兩組,明確各自角色,第二天在課堂上兩組輪流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學輪番點評優劣。在點評過程中使學生不知不覺熟悉了課文內容,不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記得牢固,印象深刻。課后很多學生反映熱烈,他們感覺好似在演戲,置身此中,深刻體會了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題。就這樣一堂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完結了,既省時、省力,又達到了預期效果,可謂一舉兩得,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除以上幾點之外,語文教師還應注意自己的口語表達和表情變化。
適當插入幽默、詼諧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協調師生間感情,使師生之情更融洽。學生在輕松環境中既熏陶了情操,又吸取了知識的營養。此外教師授課時表情變化也很重要,教師表情隨著課文內容改變而相應改變,把自己的感情盡量融合在書本上,學生會被教師這種認真而豐富的表情所感染,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把握各種時機,有效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對學語文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由怕學語文到喜歡學語文,從而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