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子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南陽 473061
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
——智慧圖書館
陳安子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南陽 473061
基于當下熱門圖書館模式——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文章從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出發,研究了智慧圖書館的本質追求。
未來圖書館;智慧圖書館;主要特征;本質追求
繼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發展,智慧圖書的探索和實踐也在此大環境下順勢而生。我國在許多發達國家之后也展開了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進步。智慧圖書館的出現響應了社會對創新發展的號召,對促進圖書館歷史性的轉型和實現模式上的突破與創新具有指導性意義。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是人與物的互通相聯,而“以人為本”“綠色發展”“方便讀者”則是智慧圖書館的靈魂與精髓,下面針對上述幾個重要的設計與服務理念進行詳細地討論。
書書相聯是智慧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技術基礎,其實現的關鍵是建立資源的服務整合系統和集中管理系統。“書”指的是各類媒介載體的廣義概念,包括印刷型、數字型、網絡型等。其功能的實現就是圖書館間的共享和圖書館內的互通。各類數據資源不僅在部門內,還要在同一館內得到系統的管理,經過加工整理后同時也能在各個館間有著良好的交流和互通,這樣通暢轉換,媒體間能夠深度融合,在各個子館間也將形成跨館際物流速遞的服務與管理新形態,這樣一來,各館也從原來的獨立轉為相互聯系和溝通。
書人相聯是智慧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關鍵,為實現書書相聯奠定了關鍵性基礎,在實現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應貫穿始終。要將文獻與工作人員的關系處理好才能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實現文獻與讀者的相互聯通。在實際生活中,物人相聯可以為讀者開通座位提前預訂服務、并基于此實現讀者自動選座,帶來功能的多樣化和人性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讀者與圖書館的多項設施聯系起來,智慧圖書館全面的互聯互通也完美地體現了出來。
人人相聯是智慧圖書館的重心,要切實做好每個角色人物之間的聯系,包括館員、讀者等,保證其交流的通暢性和可達性。通過在圖書館內開設網上導航來實現這一功能,設置相應的移動服務點使得一切看起來更加便捷。它開創了圖書館界服務的新形態,有效地形成了人人相聯,館內外乃至境內外可供參考咨詢的各類人力資源都被這種人人相聯的管理服務整合到了一起,很好地與讀者形成了快捷、專業的互動。此外,在圖書館的內部管理及專項的讀者服務等實踐之中也體現了該理念的創新,這為圖書館的管理走向社會化,營造了更加良好和優質的信息技術環境及人文環境。
智慧圖書館空間拓展效果是十分便民的。傳統圖書館由于其空間位置的存在,以建筑的形式在人們心中定格。但是智慧圖書館卻打破了這一傳統的理解和定義,在經濟技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讀者在任何地點如書房中、辦公地點、餐廳、車站候車室等都可以利用圖書館,通過這樣來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讀者們切實地感受到其靈活強大的便捷功能。智慧圖書館物理空間拓展更具有吸引力。由于目前圖書館有閉館的時間,全天候地開放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所帶來的益處將是無法估計的。只要有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基礎建設,圖書館如同和我們形影不離的移動手機一樣隨時可以打開使用,廣大讀者可以在方便的任何時間暢游知識的海洋。通過強大的網絡空間使讀者們在時間上獲得更多自由與選擇,徹底地改變傳統圖書館開放時間受限這一弊端。
任何方式上的可用是服務與管理的形態創新體現,在書書相聯、書人相聯、人人相聯及館館相聯的功能實現前提下,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呈現給廣大的讀者,供其使用。許多潛在的新方法正在因智慧圖書館的使用而源源不斷地被提出供給讀者選用。
數字化是智慧圖書館的技術前提,在智慧圖書館內,紙質資源將會越來越少,利用數字化,主要的知識資源被收集和傳播。同時也將不再沿用專家預測的方式,而更多地開始采用圖書館的整體服務與管理。
網絡化、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特征也是智慧圖書館的載體特征。其普遍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增加了人們對公共圖書館遠程服務的使用量。讀者可以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便可以進行查詢服務,包括進行網上書籍的檢索、獲取各類資源等。隨著信息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數據日益完善,網絡化發展在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進程中也將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集中化是智慧圖書館的主要管理特征,圖書館的這種集中綜合服務平臺,可以用來實現知識與信息的共建性整合、集中顯示、便捷獲取和無障礙轉換。通過集中化對管理方式的補充和完善,公共圖書館便可進一步向智慧型圖書館轉化。通過對文獻信息的匯總,建立起全國性的知識數據庫,凸顯出圖書館的巨大規模效應,通過降低傳遞過程中的經費消耗,并提升服務的品質,最終使廣大讀者們受益。該項功能的實現也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一種共識和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智慧圖書館的模式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世界的視野中,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空白還是比較多的,需要我們通過研究國外的成功案例來填補理論上的空白,并且進一步加強實踐和總結,推動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和進步。智慧圖書館將緊緊跟隨未來發展戰略的腳步,提倡綠色發展,在自然、環保和安全方面都有著自己的設計和管理理念。對于自然要素來說,自然元素的融入是公共圖書館建筑邁出綠色發展的第一步。主要是對“館園互通”“文化與綠化結合”等理念有著良好實踐效果。同時注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是智慧圖書館的環保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和日常生活的消耗中呼喚對資源的節約,杜絕各個環節中的浪費和環境污染。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注重保證讀者安全,包括個人安全及其切身的信息安全,做到方方面面都要抓,且都要硬。
以讀者為本始終是圖書館服務和管理的根本追求,也是做到數字惠民最終的目的。如今技術發展很快,信息覆蓋的范圍也在不斷的增加,可以不僅僅局限于在管內查詢資料、翻閱文獻。而目前城鄉一體化也在不斷地推進,通過信息平臺的一體化,無論是城市里還是鄉村中,實現文獻的通借通還和網絡信息的檢索也會比較容易。智慧圖書館這一成長著的圖書館潛力股為讀者節約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在空間和方式上帶來了便利。
總的說來,由于智慧圖書館的各項理論與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研究與實踐尚不成熟,有待進一步深化。我們要改變以往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信息技術的提高上面,因此不能只是朝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發展,還要注重以上幾個核心理念與核心要素,更多地從服務管理、智能惠民、環境友好、持續發展等方面著眼,進行新的嘗試。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建立,服務管理質量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文化環境變得更有吸引力、信息空間的容量變得更大,對構建公益性、基礎性、一致性和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著深遠的影響意義。
[1]任濤.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現代交際,2016(2):113,112.
[2]王世偉.全球大都市圖書館服務的新環境、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態論略[J].圖書館論壇,2014(12):1-13.
[3]陳秀蘭,于麗萍.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架構設計與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76-79,89.
G2
A
2096-0360(2016)16-0101-02
陳安子,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