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貞福建老年報,福建福州 350003
“互聯網+”形式下老年報的困境和突圍
鄭 貞
福建老年報,福建福州 350003
當今時代是數字網絡的信息時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寬泛,所以紙媒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挑戰。文章對紙媒中的行業報——老年報所呈現的整體情況作簡單闡述,對老年報的產生和發展進行介紹,對老年報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就數字媒體時代下老年報的生存困境以及突圍方式進行詳細的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數字媒體時代;老年報;生存困境;突圍方法
在數字媒體的新時代下,我國報業媒體正在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地摸索,國內的報業希望通過新媒體的良好助力實現全媒體的轉型,為紙媒帶來新的生機。作為以中老年受眾為主的老年報,在我國已邁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在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需要牢牢地跟緊時代,抓住機遇,在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精神文化產品的同時,不斷地督促自身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的老齡化社會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
1.1老年報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一方面,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對于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關注老年人也是在關注我們自己。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豐富和滿足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如何充實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進行健康老齡化,媒體擔負著很大的責任。報紙是老年人除了電視、廣播之外接觸最多的媒體,所以老年報在滿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老年人是社會當中的弱勢群體,所以需要一個平臺能夠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些幫助。老年報針對性強、受眾明確,特點就是為老年人服務、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報道中以老年人為核心,是社會重視老年群體的重要體現。
1.2老年報的產生是媒體發展中的自然需要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信息的交流和傳播,時代進步,數字媒體不斷發展下,大眾文化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各類受眾的口味。老年報的出現就是傳播發展規律的結果,是受眾細分,精準直擊,是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2.1報齡短、規模小,多數報社實行傳統體制機制的管理模式
老年報業是伴隨著我國1982年黨中央離退休制度的建立而產生的。1984年5月,我國的第一張老年報在廣州創辦,在此之后,全國各地紛紛創辦老年報,目前具有20年報齡的占總量的1/3。目前,老年報由老年機構主管主辦的占70%以上,單位性質是自收自支的事業編制,從業人員身份主要有事業單位人員、返聘的老同志和社會招聘人員。
2.2過去的各自為陣到如今開始爭奪全國中老年訂閱市場
如今各家老年報新聞基本以原創性和文摘為主,以養生保健內容居多,在廣告發行上,過去各家報紙在不同的地域各自為戰,互不牽涉,如今也已打響了爭奪全國市場戰役。在“互聯網+”的大時代下,老年報已經開始主動和新媒體進行融合,以尋求新的發展。從總體上看,各大老年報大都走上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
3.1傳統的紙媒生產方式被顛覆
一方面,從過去到現在采訪報道來源不斷發生變化而更迭。從各種網絡論壇到微博、微信等。這些新媒體呈現的熱點便是線索,反之如果沒有在網絡上形成熱點,報道后的效果或許也不盡人意。“人人皆記者”的新媒體格局下,專業記者是否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新聞生產的狀態和質量。數字媒體時代下,要求記者不僅能夠進行采訪工作,還能夠使用各種各樣先進的采訪工具,需要為不同介質的新聞內容轉換不同的思維方式。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紙媒的生存要想找回“春天”必須要向全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但是一哄而上的后果怎樣,也許會從一個困境跳入另一個困境。
3.2老年報刊體制不順、機制不活
老年報的媒體形式是依附于黨政機關存在的,少數由報業集團、出版社主管主辦。而報社辦報人員的身份也比較復雜,事業編制、合同招聘、退休返聘、臨時人員,混編的現象嚴重,人員待遇相差也較大。當然,在這樣體制下發展的老年報,對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相比都市類報刊,生存有保障,但也造成其面向市場的競爭力不足。市場競爭的環境是非常殘酷的,所以只有建立現代化的媒體管理運作制度,才能夠應對數字媒體時代下的競爭壓力。國家的政策對于老年報的轉型來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的政策體制并不能夠使老年報充分的自由發揮。老年報只有投身市場的競爭當中,才能夠具有吸引資本的能力,才能夠進行體制的改革。
4.1內容上不要僅限于“老”,構建新聞專業規范體系
在報道老年新聞方面,專業化的老年報不但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力爭成為老年新聞發布的主要渠道,在深度報道,重大事件跟進、政策解讀方面更要發揮作為專業媒體獨立、公正、迅速的報道。擴大老年報受眾的廣度,而不僅局限于“老”。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的形式下也要保證新聞的專業程度,許多記者由于過分依賴新技術平臺信息,而忽略了對信息源的求證,導致信息失實的現象增多,新聞工作者失去對新聞的獨到分析以及理性的判斷,所以作為老年報應該在這個價值體系沖突的狀態當中,選擇理性,逐漸建立起新媒體形勢下的專業新聞規范體系。
4.2傳統媒體避免產能過剩
數字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和資源不斷地被稀釋。傳統媒體要轉變過去以厚度取勝的做法,減少不增值作業的存在。具體到做法,傳統媒體減厚勢在必行,多增加原創,減少文摘內容。
4.3優化各個媒體之間的協作
老年報在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之后,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是兩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并沒有實現。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老年網、老年論壇增加與讀者互動性。與網絡媒體開展各種形式的深度合作,如在網絡上開設報紙電子版,加強論壇網友“黏度”,線下經常舉行各種網友活動。
2)建立新媒體專業團隊,運營微信公眾號。初期,可嘗試進行公眾號推廣,在內容上選擇報紙中精華內容,可以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在新媒體平臺上延續報紙的生命,有效地樹立本報品牌形象。用戶利用零零散散的時間翻閱著微信所推送的消息,對于重大消息可以回到報紙進行深度閱讀。
3)技術上,打造巨型的云技術平臺,在這個大平臺上,云集各種信息,以“中央大廚房”的方式形成內容的共享,然后進行篩選、摘編進而進行深加工。同時,應該主動迎合用戶“碎片化”閱讀的特點,推出圖表解讀、漫畫解說、加注短評等符合“快讀”的表達方式,讓用戶更易于接受,吸引更多讀者來訂閱。
4)“互聯網+”后面是什么值得思考。傳統媒體的經營單純依靠廣告已遠不能滿足,適時地開發各種產品和市場值得考慮,比如是否可以開拓老年電商市場,這都是值得嘗試的做法。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的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老年人口在社會總人口的比例急劇上升。在人口老齡化與網絡信息時代的雙重影響下,報業的發展和生存日漸困難,但是報紙不會消亡,它會在新時代下努力地尋求最佳的生存辦法,結合新媒體的優勢,實現傳統老年報的戰略突圍。
[1]王偉.新媒體時代下老年報的運營模式[J].公關世界:上半月,2012(9):72-73.
[2]田旎.深度報道:老年報發展的路徑[J].大江周刊:論壇,2011(10):3-4.
[3]孫肇倫.多媒體時代老年報紙編輯記者的素質要求[J].中國西部科技,2012,11(7):79-81.
[4]魏偉.媒體融合背景下老年報的嬗變[J].青年記者,2015 (8):59-60.
G2
A
2096-0360(2016)16-0125-02
鄭 貞,福建老年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