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燕南華縣文體廣電旅游局,云南楚雄 675200
新時期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培養探討
蔡志燕
南華縣文體廣電旅游局,云南楚雄 675200
新聞記者是新聞信息的采集者和報道者,是個具有重要作用的職業。當前正是全媒體發展的新時期,新聞記者應當在此時改善傳統的工作方式,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業務能力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各行業也有了顯著的發展,新聞媒體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外,社會公眾對于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記者是個具有特殊性的職業,要求從事者用自身客觀的態度對新聞信息進行及時、有效的傳播。在傳統媒體時代之中,新聞記者可以說是新聞傳播中的主體,在媒體新聞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當前的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與共享都更加便捷及時,人們普遍成了新聞傳播的參與者,因此新聞記者需要盡快地適應這一變化,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
隨著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所面對的市場競爭與挑戰,也相應越來越大。在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的“自媒體”時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記者,而借助微博、微信、貼吧、論壇等非傳統媒介,社會公眾發布的很多消息,顯然要比職業記者發布的信息更實時、快捷,影響力也更大[1]。而且,這些非專業記者借助非傳統媒介發布消息的行為,也不必受到記者職業規范的約束,因此,可以更加自由地抒發心聲、反映事實真相。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消息中,也存在很多虛假甚至是惡意的消息,需要相應的網絡新聞消息發布制度來以正視聽。新形勢下,新聞記者如何從海量的魚龍混珠的消息中,甄別和使用非傳統媒體平臺的消息,如何進一步提升新聞消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成為當前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提升的瓶頸問題。
2.1改革教育方式,提升新聞記者深層解讀能力
近年來,國內的新聞教育界一直致力于全媒體教學,希冀能在“自媒體”時代,實現新聞變革與轉型發展。國內各大高校的新聞專業也逐漸以市場為需求,根據全媒體時代的特點,調整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在全媒體時代之下,開展的相關新聞教育需要建立在媒介融合的以及新技術的發展前提下,使得新聞記者能夠在掌握新聞傳播知識的同時具備數字媒介的應用技能,成為集管理、創新、表達等于一體的綜合型人才。例如:在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增加相關網絡傳播的課程,讓學生對全媒體時代的發展理念進行提前的學習與了解,有針對性地培養其需要具備的技能與業務素養,為新聞媒體的進步儲備人才[2]。另外,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還需要不斷提升深層解讀能力。全媒體時代使得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與方式都發生了改變,新聞傳播的主體也更加的多樣化,新聞記者需要在龐雜的信息中進行分析、歸納,進行深層解讀,實現對新聞信息與輿論的宏觀引導,這樣才能使自身的業務素養符合全媒體時代的要求。
2.2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形成快捷的新聞執行力
新時期新聞事業的實時、快捷、精準的特征更加顯著,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要進行自我發展,自覺主動地培養良好的職業技能和習慣,提高新聞敏感性,形成快捷的新聞執行力,以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帶給公眾更多優質的新聞。
2.3不斷為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
新聞涵蓋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記者必須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理解力,才能寫出有深度和內涵的新聞報道,引起社會公眾強烈的反響。提升新聞記者的知識素養,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努力:一是在學習階段,尤其是大學階段,高校應當根據新時期新聞事業的特點,來改革課程內容與課程設置,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和學科教育,來提升新聞專業人才的知識素養[3];二是在工作階段,新聞機構應當通過培訓,來提高新聞記者的實踐技能和專業技術。具體來說,可通過邀請新聞界優秀新聞人士舉辦培訓講座,也可輪流派出新聞記者外出參加培訓,以此來促進新聞記者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2.4充分的掌握新型媒體的傳播技能
現代人們使用電腦已經從最初的簡單操作如打字、網頁瀏覽等,發展成了現在在網上進行創作、玩網絡游戲、進行網絡交易等更加復雜的網絡應用活動[4]。全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對相關信息技術的掌握也不能再局限在郵箱傳遞、電腦輸入的范圍了,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對網絡上流行的事物進行及時的了解,使自己的整體知識體系能夠得到及時的更新。比如對微博、微信等都要進行了解與使用,通過這些渠道去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另外,新聞記者還應該及時地加入到網絡新聞傳播中去。網絡新聞的傳播在深度與速度上都高于傳統媒體形式,現在人們對于發生的新聞事件大部分都是從網絡上了解到的,微博等網絡媒體也會對一些重要會議,比如“3·15”晚會進行在線直播。新聞記者必須對這類新聞傳播方式進行掌握,才能更好地在全媒體時代做好自己的工作。
2.5提升職業道德素養,堅守新聞職業底線
新聞記者一直奮斗在新聞第一線,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件,因此,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自覺地抵制不良現象的誘導,始終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和使命。網絡具有實時傳播、高速傳播和受眾更加廣泛的特點,在為社會公眾提供快速新聞消息的同時,也容易成為假消息的溫床,尤其是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傳播的便利特點,一直不停地對國內公眾進行策反和刺探消息的行為,如果新聞記者不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就很容易在各種各樣的誘惑中迷失自我。新聞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記者天生就需要承擔以正確的消息引導人、以正確的新聞正視聽的責任,同時,還承擔著宣傳社會正義與美好,傳遞社會正能量的重任,因此,新聞記者應主動加強自我修養,形成高尚、積極、向上的道德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契合記者的崗位需求。與業務素養提升相較,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內外培養來實現的。記者行業協會應制定準入制度,加強對記者職業道德素養的引導和監督管理,來確保記者能夠恪守職業道德,從而使新聞記者真正成長為新聞戰線的優秀戰士,為新聞事業健康、良性的發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6增強新聞記者的輿論引導能力
新聞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唱響時代主旋律,在全社會建立和發展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導向。在以往的媒體環境下,通過報紙、廣播或者電視等渠道傳播的信息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通過編輯將那些次要的信息或者非主流的信息內容進行過濾。但是在全媒體時代,對信息的包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容量大大增加,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網絡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發布與傳播,新聞記者需要提高業務素質,利用新媒體傳播技術傳播高質量的新聞信息,達到引導輿論的作用。
綜上所述,當前正是信息、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的時期,也是傳統與現代技術不斷融合的綜合階段。在這個階段,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聞記者也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社會公眾的需求,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新聞媒體服務,為我國新聞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1]楊雄信.網絡環境下新聞記者角色定位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2]李染夢,呂光.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構建[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2(2):112-113,111.
[3]賴燕芳.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20):157-158.
[4]姜英姬.論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8):295.
G2
A
2096-0360(2016)16-0131-02
蔡志燕,南華縣文體廣電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