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艷
(安徽省明光市城西小學,安徽 明光 239400)
施以規矩,始成方圓
——論規則教育
從國艷
(安徽省明光市城西小學,安徽明光239400)
規則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必修課,更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的本職工作。對學生施以規則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使學生成為有用之才。因此,每個教師應該把握規則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將信心和耐心傾注于教育事業,傾注于規則教育,堅持不懈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實現規則觀念和規則行為由他控到自覺的轉變,實現規則教育的教育目標。
規則教育;意識性;長期性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波蘭作家萊蒙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運行的本質。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一不是受各種規則的支配。因此,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中應始終貫穿著規則教育,以讓他們盡快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尤其是對于初入學的學生來說,規則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使他們盡快樹立規則意識,規范自己行為,養成良好習慣。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學家、思想家孟子也說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只有對學生施以規則教育,方能使之成人成材。
規則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必修課,更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的本職工作。班主任要想做好規則教育,必須對規則教育本身規律和特點了然于心。規則教育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規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規則意識,養成遵法守規的習慣,以規范自身行為,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規則教育實施過程是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過程,也是行為規范的養成過程。規則教育的目的從長遠看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具有意識性。但從短期目的上來說,是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習慣,便于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具有行為意義。規則觀念在規則行為的反復實踐中逐漸形成,一旦形成穩定的規則觀念,就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所以說規則教育的目的具有意識性和觀念性。
規則教育不僅僅是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更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規則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學校教育過程。因為規則教育需要漫長的時間,規則觀念的形成具有長期性。規則觀念的形成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學生個人習慣、意志品質,甚至交往同伴都會影響規則教育的效果,從而導致學生規則行為的反復和倒退。規則教育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必然導致規則教育過程的長期性。相較于學科知識教學,規則教育更為艱難。學科知識的教學基本上理解就能掌握,但規則教育并非了解了規則就能遵守。古代名士賢人畢生都在追求慎獨,其實所謂慎獨就是堅持自己所追求的觀念,并時刻牢記和遵從。從某種意義上說,慎獨就是規則意識的最有力的表達。古圣賢尚需畢生去踐行規則理念,何況我們呢?再者,規則教育也不如學科教育看起來“有用”,學科知識學好了就能得高分,但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家長、甚至一些教師都沒有認識到規則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視規則教育。這也決定了規則教育任重而道遠。
在了解把握了規則教育的特點之后,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克服規則教育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實現規則教育的目標,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規則教育的策略主要有兩個,一是信心,二是耐心。這兩個策略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為有效。
首先,信心是規則教育的星星之火。雖然規則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困難,但是教師要堅信持之以恒的規則教育必然會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并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經常會聽到很多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難管啊,明明有校紀班規,反復宣講,仍有許多學生違規違紀,甚至屢禁屢犯。”教師在面對規則教育中的種種困難時,一定要擺正心態樹立信心。學生在規則教育中的“明知故犯”“反復無常”甚至“屢教不改”,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教育的常態。“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規則教育也不例外。明白了這點,教師就不會被暫時的困難嚇倒而失去信心,就不會因心生挫敗而產生職業倦怠感,在規則教育中,信心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照亮教師心靈深處,在教育事業的廣闊空間里,使規則教育成燎原之勢。
其次,耐心是規則教育的芝麻之門。有了對規則教育特點的把握以及應對規則教育之艱難的信心,教師在規則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備足耐心,不急不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耐心不僅僅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教育策略。耐心是規則教育的芝麻之門,只有備足耐心,才能芝麻開門,打開通往規則教育殿堂的大門。
然而,在規則教育的教育實踐中,有的教師總是抱著“畢其功于一役”的激進思想,希望可以一次性解決違規問題。所以在處理違規違紀問題時,處處顯得急躁,缺乏耐心。甚至采取強硬手段,不惜動用教師職業權威壓制學生。教師強權壓制之下,只會產生大批“屢教不改”的學生。很明顯這些希望“畢其功于一役”的教師,不僅沒有把握規則教育的本質和特征,更缺乏規則教育的策略和手段。
其實,我們的教師不是沒有耐心,而是沒有意識到耐心在規則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師的耐心不僅體現在知識教學上,也應該體現在規則教育中。很多的教育案例都表明很多所謂“調皮搗蛋”“屢教不改”的學生,都會在教師耐心堅持下,改掉了壞毛病、壞習慣。教育是一個反復的過程,規則教育也不例外,有時候比的就是耐心,堅持到最后,才會成功。
耐心,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是教師對教育信念的堅守,是對教育規律的遵循,更是對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心。只要每個教師將信心和耐心傾注于教育事業,傾注于規則教育,堅持不懈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適時抓住教育契機,就會使學生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實現規則觀念和規則行為由他控到自覺的轉變,實現規則教育的教育目標。
梁邦福.論規則教育[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1)
[責任編輯田彩霞]
G62
A
1673-9132(2016)24-0220-137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72